摘 要:中小企業是惠安經濟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通過惠安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要的分析,根據實際情況提出營造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政策環境、組織中小企業搞聯合創新、發展科技中介服務體系、鼓勵企業柔性使用人才、傾斜技術創新投入、加強公平競爭和知識產權保護等6個方面的對策。
關鍵詞:縣域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對策
改革開放以來,惠安縣中小企業得到迅猛發展,據統計2012年全縣企業2萬多家,中小企業占1.8萬家,其中生產性中小企業占95%,這些中小企業在全縣經濟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中小企業的發展對促進我縣經濟發展、技術創新、擴大就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大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顯得尤為重要。
1 我縣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存在問題
和大多數地區一樣,我縣中小企業大多是家族企業,延續傳統家庭式、家族式的經營管理模式,其在設備、技術、人才、管理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且其產業鏈處于低端,產品技術含量不高、產品或服務的附加值低,“低”、“小”“散”現象突出,生產力水平不高,競爭力低,難于適應現階段日新月異的新技術發展要求。
1.1 企業缺乏技術創新意識
中小企業在資金的投入看中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一些企業只注重現有的生產組織、生產規模的擴大,加上技術創新的投入與產出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擔心投資風險,輕視技術創新,對應用新技術、新工藝、采用新的生產方式缺乏應有的勇氣和激情。從目前,全縣民營科研機構僅33家,從事新技術、新產品開發的科研機構少之又少可以看出,技術創新意識嚴重滯后于企業發展的需要。
1.2 企業研發經費投入不足
研發經費是衡量企業創新活力的重要指標。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投入是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在全縣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與其銷售收入的比例,多年來一直在0.8%,按企業發展的要求,所投入研發經費占銷售收入的比重一般不低于3%,高新技術企業的比例要在8%以上,可見,惠安的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研發經費與其銷售收入的比例遠低于這個比例,由于重視短期效益,缺乏長遠的戰略眼光,企業的研發經費投入嚴重不足,成為制約企業技術創新以及削弱企業發展的后勁的主要瓶頸之一。
1.3 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淡薄
中小企業在生產發展過程中,通過技術創新開發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新品牌往往會成為中小企業戰勝競爭脫穎而出戰據新市場的重要法寶,很顯然,對于這些“新成果”的所有保護顯得尤其重要。然而,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對于用技術的公開換取保護的方式很多企業未能重視,更談不上使用專利了。據統計,我縣中小企業近三年來申請的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僅有上百件,嚴重落后于其他地區,創新成果未能得到有效保護。
1.4 企業高素質技術創新人才匱乏
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是企業技術創新的重要資源,對于企業的生產力水平和產品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多數中小企業管理者的素質難以與時俱進,對建立現代管理制度不夠重視,一方面缺乏自主研發的激勵機制,那些有能力的人才即使引進了,也大多不會留下來,另一方面又怕培育的人才被人挖走,很多企業不肯花本錢培育人才,因此在企業中從事高新技術研究開發的科技人員中,具有高中級技術職稱的人員比率很低,缺少優秀的團隊技術創新是無從談起,因此,高端人才的缺乏嚴重制約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高,使得惠安中小企業難予形成有水平的技術創新。
1.5 企業的技術創新外部環境有等改善
在企業技術創新中,工商、稅務、財政、科技與業務主管部門協調不夠,企業的技術創新融資渠道不暢比較突出,一些社會化的科技體系尚不健全,現有的服務機構不多,不夠規范,未能滿足企業對技術信息、人才流動、市場能力分析、管理咨詢等技術創新方面的實際需求,還沒有形成關心科技進步,支持技術創新的社會氛圍。
2 政府在增強惠安縣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幾點對策
進入以知識化、信息化、技術化為特征的新經濟時代,相比與大企業,中小企業由于相對簡易的決策程序,以及企業結構的活力與效率,使得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具有多樣性、廣泛性,全球很多技術創新及新產品都是由中小企業創造的,像蘋果、索尼、松下很多知名的大企業只是圍繞產業鏈條,對具有獨特技術創新的中小企業實施高價收購,并利用自身強大的技術力量進行完善補漏或改進,然后依靠自身強大的營銷網絡和企業優勢迅速推出技術創新產品去占領市場。因此,作為公共服務的提供者,管理者的政府,應克服以往的“扶大不扶小”、“扶強不扶弱”的觀念,轉變思想,給予中小企業更多的關注,激活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積極性,成為中小企業提高競爭力,突破發展困境的背后推動者。
2.1 營造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政策環境
通過出臺并落實好《惠安縣鼓勵技術創新暫行規定》及《關于進一步鼓勵企業自主創新的若干意見》等鼓勵自主創新的優惠政策,充分發揮經濟、科技政策的導向作用,引導企業優化結構,轉變增長方式。實施激勵技術創新的稅收政策,推進企業研發平臺建設,如對企業有關研發的費用實行稅收減免和抵扣,企業投入的研發經費抵免企業所得稅,按照企業年度研發支出的平均額實行優惠稅率,加速研發設備的折舊,縮短折舊期限。實施支持技術創新的金融政策,如開展知識產權和非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的質押貸款試點,推進多層次的信用擔保體系建設、針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多層次信用擔保。
2.2 組織中小企業搞聯合創新
作為縣級中小企業,因資金、人才的欠缺,對于企業的技術應用創新,特別是針對行業的共性、關鍵性技術,單靠單個企業單打獨斗搞技術創新,投入的資金技術是很有限的。所以政府應牽頭,通過聯合創新的形式,引導行業內企業與高校進行聯合技術創新。如:(1)引導中小企業采取與高校進行產學研對接。可直接應用高校的成果,或將技術創新的難題,提供經費,委托高校進行,技術創新成果直接歸企業或與高校共同擁有。與高校建立實體的科技創新載體,如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開發中心等。(2)組建或加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這種形式主要是通過協議的形式圍繞產業技術創新的關鍵問題,對現有的創新資源的進行分工,開展技術合作,共享知識產權,共同推進產業發展核心技術的突破,實現產業內部進行技術轉移及科技成果的商業化運用,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3)建立新型科研機構。這是一種有實體支撐的科研機構,區別于傳統科研機構,它主要由民間資金舉辦,像泉州榮廣雕刻研究所,由惠安縣榮發石業和廣州美術學院共建,由于運行機制靈活多樣,重視成果轉化,大部分從事源頭性的技術創新和研發工作,引領行業和產業技術創新。
2.3 發展科技中介服務體系
科技中介服務體系是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橋梁,是為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和提高競爭力提供社會化、產業化服務的科技服務機構所組成的科技組織系統。目前在惠安主要由惠安縣生產力促進中心、惠安縣高新孵化基地、惠安縣綠谷高新技術孵化基地、技術市場等政府舉辦的公共服務體系。這種單一的政府運作方式不能適應現階段惠安縣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需要,特別是面對很多中小企業很難配備專門的科技管理人員,對于許多的科技政策享受,項目的管理、與政府進行溝通等存在著很多薄弱環節,政府應通過政府引導資金與政策,鼓勵成立由政府、企業、金融保險、民間資金等共同介入中小企業服務體系,探索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的績效評估機制,提高平臺的專業化水平和專業服務質量。
2.4 鼓勵企業柔性使用人才
由于縣域中小企業,受生活、交通,人文、技術創新氛圍的限制,很多中高端人才都往大企業、大城市發展,中小企業很難招到,即使招到也很難留住人才。因此政府可通過引導企業建立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的形式,引導企業柔性使用人才,達到不為我所有,但為我所用。
2.5 傾斜技術創新投入
由于技術創新的高投資和高風險性和市場經濟激烈的競爭,中小企業受其自身條件的限制,一次技術創新的成敗可能直接關系到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因此對于中小企業承擔的技術創新項目應財政投入應當適當給以傾斜,降低中小微企業科技研發投入風險。政府可以設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資金和中小企業技術創風險擔保資金,以貸款貼息、無償資助和資本金投入等方式,培育和扶持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科技項目,引導社會生產要素的聚集,加快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步伐。政府還可以設立一些針對中小企業的政府購買的競爭性科技項目,引導中小企業轉型升級開展技術創新。
2.6 加強公平競爭和知識產權保護
大部分中小企業沒有大企業大規模生產先進工藝設備的優勢,在經濟實力及市場競爭中處于弱勢群體,在同質低價的競爭是沒有優勢,必須走“制造差別化”,通過靠自已獨特的技術創新贏得市場逐步發展。因此,在中小企業技術創新中,最關鍵是創造公平競爭的外境,政府履行職責加大對知識產權保護,特別在縣域中小企業本身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強,有些中小企業通過惡性競爭的挖走掌握核心技術的人才,占有對方的創新成果屢見不鮮。這種政府應當加強宣傳和執法力度,通過各種渠道加強企業的知識產權的保護,還應監督企業約束自身,不要通過不公平競爭來帶動企業的一時發展。
3 結束語
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對現階段中小企業的“二次創業”健康發展尤為重要,我們應針對當前惠安中小企業發展實際情況,繼續做好“五清零,六提升”專項行動,分批分年對沒有研發機構及人員、沒有設立研發專帳及投入研發經費、沒有開展研發活動、沒有獲得自主知識產權(專利)、沒有享受科技政策支持的規模以上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清零”行動,對已經具備一定創新研發能力的科技型企業,著重從企業研發機構、項目帶動、產學研結合、知識產權、信息化運用和創新示范等方面加以引導“提升”,推動中小企業“二次創業”,進一步提升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何玉卿.論地方政府在企業技術創新過程中的作用[J].科協論壇:下半月,2013(6).
[2]陳麗萍.激勵機制對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影響研究[J].商業經濟,2010(5).
[3]周萍萍.提升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對策[J].安徽科技,2007(4).
作者簡介:莊月蓉(1976,1-),女,,工作單位:惠安縣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學歷:本科,職務:副所長,職稱:工程師,主要從事:科技管理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