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東
2014年新年假期后上班第一天,像往年一樣打開“慈善工作者QQ群”與全國各地慈善組織的朋友們相互拜年,祝福的詞語和制做精美的祝福圖標擠滿對話框。不經意間得知此前與我保持工作聯系的一位外省慈善組織的朋友已辭退了慈善會的工作,考進一個政府部門的事業編制單位。在慈善系統工作多年這已經不是我第一次聽到此類消息,看到QQ對話框里其他慈善組織朋友紛紛送上的祝福詞。我心里不禁有些感嘆,既為這位朋友感到高興,又為慈善組織中又失去一位具有豐富基層慈善工作經驗的同仁感到惋惜。
多年來,各地各級慈善組織工作重點,基本圍繞加大宣傳擴寬募捐渠道、擴大救助范圍、加強信息公開、資金運作公開透明等關系社會民生,關乎慈善熱點等重點工程開展工作,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充分發揮了慈善組織在政府社會保障體系中的重要補充作用。但在慈善組織內部,基層人員尤其以年輕人為主的骨干力量頻繁流失,這是各地慈善組織里普遍存在的現象卻很少有人重視。按常理,在一個行業里人員流動是很正常的。一般情況下一個行業在發展過程中,會在不同的發展周期,根據工作需求有針對性的主動的進行人員交替更換,并通過這一過程為本行業帶來新的活力和生機。在慈善組織內部,基層人員頻繁流動多為現任在崗人員主動提出離職,而非單位因工作需要而進行的主動調整。
這一部分主動離職者中基本具備了三個特征。一、這部分人進入慈善系統之前大多為應屆高校畢業生,其中不乏研究生等高學歷者。二、在慈善組織基層崗位上工作已有數年,對本屬崗位比較了解熟悉,具備一定的工作經驗。三、在離職前有的已考取公務員、事業編制,有的找到自己更理想的工作。
像這樣一批批年輕有學歷并具備一定工作經驗的年輕人本應代表著慈善組織未來的希望。他們的離去必然會對慈善事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大方向帶來一定的阻力。從近期看他們離職后的一段時期內產生的影響更是顯而易見的。首先,他們離職后為了填補這一崗位人員空缺,慈善組織不得不被動地臨時招募新人或從其他部門借調人員過來補缺。由于是新的崗位,這些新補充過來的人員很難在短時間內了解熟悉自己的崗位。這樣就會造成短期內工作效率低下,尤其是在遇上特殊時期(暴發大型自然災害)時,搶時間提高工作效率是能否取得抗災救援勝利的重要保障。此時某一個環節的效率低下更會突顯出來,進而會影響到全局工作進展。
追溯這種現象原由,基本上可分為主觀思想和客觀因素。
主觀思想:這種情況之所以能夠在各地區普遍長期的存在,其主要一點還是慈善組織在思想上不夠重視,沒有意識到這種情況長期存在對慈善事業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加之現如今每年的高校畢業生待業率一直很高,慈善組織要招聘幾名新工作人員很容易。這種現實存在的大環境也進一步影響了慈善組織對這種情況的重視程度。
客觀因素:以各地區命名的慈善組織成立之前,慈善救助工作都由當地民政系統實施。最初成立慈善組織后,內部基層工作人員基本來自民政系統現職人員。隨著慈善事業快速發展,慈善組織所開展的業務范圍不斷擴展,吸納新的人員必不可少。一些高校畢業生順利進入慈善系統。
由于慈善組織屬于社會團體組織,所以沒有人員編制的名額,新招聘人員都只能是合同制員工,這樣就形成現慈善組織基層工作人員劃分為公務員(或事業)編制人員,和合同制人員兩種不同體制的人員構成。體制的不同決定著薪酬的不同。
首先說慈善組織屬社會公益組織,不具備自主經營能力。日常工作經費包括員工工資主要來源于每年接收捐款總額度的百分比(按國家嚴格規定)。多年來慈善組織募捐數額除大災之年外基本穩定在一個平面上,這樣每年所能使用的工作經費基本上也沒有太大的變化。
近年來中國老百姓總體工資水平在不斷提高,慈善組織因條件所限,這些合同制人員很難隨著大眾總體工資水平的提高而得到增加。而身邊的這些干著同樣工作的體制內工作人員每年工資水平都在不斷的提升,且在慈善組織工作還可額外領取一定數額的補充,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久之,同工不同酬的客觀現實必然在這部分合同制人員心里滋生一些情緒。有了這種苗頭,不管最后這部分人員離不離職,必然也會對本職崗位有所影響。長此以往會直接影響那些想投身慈善事業當中來的年輕人的選擇。
體制改革喊了多少年,要徹底完善體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與其等待不如先根據現實情況做出改變。這里我提三點建議:一、慈善組織充分利用近年來政府對慈善事業的重視程度,爭取政府部分給予更大的行政資金的支持。二、聯合理財公司、銀行進行合理理財,爭取利潤最大化,這樣按比例每年的工作經費就會相應增長。三、給予義工隊伍更大的空間,各地慈善組織都有自己的義工隊伍,但傳統的義工隊伍基本上是協助慈善組織開展一些工作。現在如能根據義工隊伍的特點,把某些工作直接授權給特定的義工隊伍,由他們具體操作,慈善組織只負責監管,這樣慈善組織就會相應縮減部分人員,從而減小了經費支出。
畢竟來說一個相對穩定的團隊是事業發展的根基,在中國慈善事業還遠沒有到成熟期。發展中的中國慈善事業需要穩固的基礎和社會參與的熱情,更需要我們參與進來的每一份力量,相信政府多支持一點、領導多重視一點、自身覺悟再高一點,相信慈善事業的未來會在我們共同努力下走開創一番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