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曉勇
中國連續30余年的高增長已基本結束,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前,技術創新己經成為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因素,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更是如此。而占我國企業總數99%以上的中小企業能否健康、穩定成長直接影響著我國經濟的穩增長以及保就業的實現,大力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已成為當前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但技術創新卻成為制約眾多中小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道屏障。
一、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必要性
1.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活力強。世界各國經驗均表明:一國經濟成長不能僅僅依靠少數大企業,更要倚重數量龐大、機制靈活、創新活躍的中小企業。在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約65%的專利是中小企業發明的,75%以上的技術創新由中小企業完成,80%以上的新產品由中小企業開發。
2.核心技術是高利潤的保障。知識產權只承認第一,不承認第二。現實中許多發展中的中國企業不得不將利潤的大頭拱手讓給控制了專利的外國企業,因而他們利用知識產權,年年從中國獲取巨額利潤。核心技術和原始創新是買不來的,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來突破。
3.中小企業難以可持續發展。美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不到7年,大企業平均壽命不足40年;一般的跨國公司平均壽命為10―12年;世界500強企業平均壽命為40―42年;中國大企業的平均壽命約為7―8年;中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約為3―4年。目前中國的很多中小企業,都是隨著一個好產品生命周期的結束而消亡。
二、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面臨的問題
1.創新動力不足。在企業自主創新的問題上,不少企業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技術引進,最終掉進了技術依賴的陷阱,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企業在技術引進上肯于花錢,因為它的效益立竿見影。而對消化、吸收卻吝嗇于投入,認為是遠水不解近渴。企業企圖依賴引進技術來構造自己的核心技術,進而打造國際競爭力,實際上是不可能的。
2.政府重視不夠。對于自主創新主體的政策支持還缺乏系統性和導向性。譬如“火炬計劃”、“星火計劃”等自主創新的支持政策,多以某個創新技術項目或產品為對象給予支持,難免有“計劃分配”、“一分了之”和“撒胡椒面”之嫌。既缺乏對項目的跟蹤和反饋,也缺乏對技術和市場之間關系的考慮。
3.資金不足。實際上,已有不少企業認識到自主創新的重要性,但資金的缺乏令他們在技術創新時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長期以來,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沒有得到徹底解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業對科技創新的投入。
4.人才不足。人才的缺乏是中小企業創新步伐受阻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國中小企業存在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即人才難覓,人才難留。
5.對創新成果保護不力。由于市場機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創新導向,對侵權行為的防范和打擊乏力,企業受惡性競爭、假冒偽劣產品侵擾,企業缺乏追求技術創新的動力。
三、加快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的措施
1.觀念要創新。創新是與企業家精神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企業家在企業自主創新的活動中起著核心作用。企業創新,說到底要靠企業的決策者。決策者有創新的理念,有創新的精神,就會動員內部的各種資源進行創新活動,并帶領企業積極與外部合作。所有成功企業的經驗都證明,自主創新的關鍵是有個好的班子,而班子里最關鍵的就是帶頭人。在所有創新有成的企業背后都有決策人的巨大身影,當今世界500強的大企業,幾乎都是依靠企業創新從小企業逐漸成長起來的。
2.創新以市場為中心。企業創新必須校準目標,堅持以市場而不以產品為中心,否則創新的結果可能只是“技術上的奇跡”,回報卻令人失望。先進的技術不等于市場需求,而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則迫使企業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創新最終成功與否,都要經受市場的考驗,最終在市場上體現創新的價值和效益,這樣才有實際的意義。
3.政府要支持中小企業的創新。在財政政策上要用政府采購制度來推動中小企業的創新進程。國外發達國家為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釋放企業產品的市場風險,政府在其采購總額中都規定了必須(下轉第17頁)(上接第9頁)采購企業產品的份額(如美國規定政府采購份額中必須有30%為小企業產品)。在中國的政府采購制度安排中,有關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新產品采購也要納入到制度框架內。
4.企業要培育創新文化。自主創新最終需要人才來實現,從某種意義上說,自主創新的“根”在人才。只有當全體職工,尤其是專業人才把自主創新作為自己的自覺行動時,創新才有可能出現,在企業內部要營造奮發向上的企業文化。建立一套完善有利于自主創新的分配和激勵機制是當務之急。可以通過鼓勵技術入股、技術要素參與分配等有效措施,使創新人才流入企業,從“要我創新”轉變為“我要創新”。
5.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中小企業需要得到保護,因為自己得到的創新果實非常不易,而且還很容易失去,所以有效保護是十分必要的。只有使成功的技術創新能安全的獲得應有的高回報的政策環境,企業才會把技術創新作為提高市場競爭力的主要途徑,才有技術創新的持久動力。
6.提供資金支持。當通過貸款、爭取政府財政補助、申報國家創新基金、建立風險投資體系等多種渠道,充實企業技術創新資金。在金融體制改革完成之前,中小企業在獲得資金的渠道方面仍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方面要建立貸款擔保基金。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基金以政府出資為主,其他機構、團體及相關商業銀行共同資助成立專門機構,也可以從資本市場直接籌集成立。當被擔保企業不能償還債務時,由信用擔保基金承擔約定責任,向銀行進行清償。扶持中小企業是各級政府的長期任務,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應該作為扶持中小企業的一項長期政策。另一方面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政府應為中小企業發展安排專項資金,加大支持那些有產品、有市場、有發展前景的、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以彌補目前我國現有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和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基金數量少、服務范圍有限的束縛,這是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措施。
7.善于利用國內國外的社會資源。充分利用各自社會資源,主要是兩條途徑。一是重視國內的“產學研”合作。與高校和科研院所攜手共進,推廣“產學研”集群聯盟新模式,最大限度地實現人、財、物資源的集成,真正形成“產學研”的良性互動,在更高層次上實現生產要素優勢組合,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二是積極利用國際資源。學會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大膽聘用外國專家、設計師和工程師。奇瑞汽車集團以前還名不見經傳,在中國汽車產業目錄里“榜上無名”。現在它的發動機、離合器、整車都有自己的技術。他們只用了幾年時間就走完了一些大汽車公司幾十年的道路。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沒有包袱,充分利用開放機遇和有利條件,敢于使用全球優質資源,與世界最優秀的研發機構合作,以我為主,為我所用,聯合開發。
(作者單位:中共宜興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