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辰蓉
新華社西安7月12日電 來自西安市發(fā)改委的信息顯示,干熱巖供熱技術,經(jīng)過陜西四季春清潔熱源股份有限公司多年的自主研發(fā)已取得重大突破。此項技術今后有望在西安供熱領域推廣應用,將有效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
據(jù)了解,干熱巖供熱技術是指通過鉆機向地下2000米至4000米深度高溫巖層鉆孔,通過相關設備將地下深層熱能導出,并通過專用設備系統(tǒng)向地面供熱的新技術,其優(yōu)點包括:安全可靠,突破用地制約,無廢氣、廢液、廢渣等污染物排放。不僅如此,上述技術節(jié)能減排效果明顯,以一個采暖季(4個月)、100萬平方米建筑為例,與燃煤鍋爐相比,干熱巖供熱可替代標準煤1.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3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36噸。采用上述技術投資小、運行成本低,按照一個孔(井)可解決1萬—1.3萬平方米建筑的供熱計算,其運行成本僅為燃煤集中供熱的35%。
在西安市發(fā)改委近日召開的專家論證會上,國土、規(guī)劃、市政、水務等部門和相關專家,對上述技術及其開發(fā)利用進行認真研討。與會代表認為,西安處于關中豐富的地熱資源區(qū)域,干熱巖清潔供熱技術改變了以往地源熱泵抽取地熱水的弊端,解決了地熱水無法回灌和二次污染問題,不僅可緩解采暖季能源供給的緊張局面,而且對治污減霾具有積極意義,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