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亞利
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今后越來越多的村莊將會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但是在這一巨變中如何搶救保護鄉村的歷史文化,如何將村民們生命的“根”以某種方式留存下來,已成為亟待引起社會各界重視的新問題。本文以主題新聞攝影集《故園背影》的適時出版為范本,從三個方面論證了解決這一問題的措施。
“攝影源于繪畫,但它的物質基礎是19世紀蓬勃發展的歐洲工業文明。”“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20多年間,攝影進入了極為廣闊的領域”,特別是經過近30多年的發展和普及,更是形成了一門新興的文化,成為整個社會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題攝影,“是通過多幅畫面,集中地概述一個主題思想,深刻、細致地刻畫人物的精神面貌,或概括、深入地反映事件的發展過程”并呈現出其亮點和特色。藝術手法上光線、形體、色調、質感等要素綜合運用,被譽為攝影藝術中的“縱隊集結”、“重點突破”和“深度呈現”。所以,能否拍好,對一個攝影家的綜合素質和藝術水平來說都是極大的挑戰和檢驗。
王潤年的《故園背影》,是拍攝于2012年夏季的一組主題攝影,由中國視覺藝術出版社近日出版發行。其背景是世界500強企業韓國三星電子高端存儲芯片項目投資長安區,涉及興隆街道7個村、3500戶、12000多人要舉家搬遷。三星電子是韓國規模最大的企業,作為世界頂尖級企業,將全球生產技術水平最高的集成電路項目落戶長安,一期投資就達70億美元。為目前國內電子類最大的外商投資項目,也是陜西省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招商項目。2012年9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就三星電子項目落戶陜西作出重要批示:“信息產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10納米級閃存項目是中韓發揮各自優勢、在信息產業方面深化合作的重要成果。當前,我國正在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進一步擴大對外開發,與跨國企業在高技術領域和研發、生產營銷等各環節合作不斷增強。希望陜西省抓住機遇,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建設西部創新高地和內陸開放高地,不斷提升產業層次,提高經濟發展效益和水平。”
三星電子投資長安,意義非比尋常,省、市、區給予了全力的配合。王潤年作為長安區外宣辦的主任、陜西省攝影家協會會員、長安區攝影家協會主席,有幸參與了該項目的征地拆遷全過程,并具體負責宣傳報道工作。5個月的時間里,他除做好緊張繁重的配合宣傳工作外,為了給即將告別故園的村民們留存一份永久的念想,也為飛速發展的時代留下一份珍貴的影像,他帶著相機,冒著酷熱,走進拆遷的村落和農戶,以新聞工作者的責任和藝術家的眼光,拍攝了上萬張照片,并從中精選出53幅,出版了《故園背影》這本主題攝影集。該集的前環襯,是拆遷前幾個村的巨幅遠景照。畫面上終南山峰巒疊嶂,祥云飄渺,關中平原村落交錯,麥田青青,樹木蔥郁,百花燦燦,好一幅氣象萬千的水墨畫。后環襯是幾個村莊全部拆遷后,在原村落一家庭院上,一位男青年站在一株小桐樹旁,雙手平托著自家的門牌號“110”留影紀念。他雙眼平視著前方,目光專注,神情凝重,既流露著對故園的眷戀,又散發出對新的美好生活的期盼。內頁中有街道黨工委書記、街辦主任與村民在一起宣講政策、貼心交談的場景;有村民們在村中古廟前懷念鄉情的合影;有老窗上紅太陽毛主席的畫像和“紅日東升山河壯、東風浩蕩氣象新"的對聯;有老夫老妻飯后在自家土炕上的小憩;有理發店阿姨對小顧客的送別理發;有叼著旱煙鍋的幾個老漢,蹲在公路邊大樹下對村莊的遠望;有四世同堂的一家人適逢母親90歲大壽,而在自家小院所拍的全家福;有掛在墻頭的草帽、韁繩、三角尺及吊在屋頂的饃籠;有手提肥大的白鵝正在搬遷的村婦;還有村小學拆遷前小學生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集體朗讀的最后課堂……
望著這些生動的畫面,人們好似能夠聽見村中街巷的雞鳴狗叫,能夠嗅到農家院落的花果清香,能夠感覺屋頂漂浮的炊煙流云,能夠悟出村莊特有的寧靜與喧囂……
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促進經濟快速增長的巨大引擎。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今后越來越多的村莊將會從人們的視野中(下轉第54頁)(上接第44頁)消失。但是在這一巨變中如何搶救保護鄉村的歷史文化,如何將村民們生命的“根”以某種方式留存下來,也成為亟待引起社會各界重視的新問題。王潤年《故園背影》的適時出版,正是解決這一問題先行者的可貴探索。
他的探索為消失的村莊留下了極其珍貴的影像。這次因征地拆遷的7個村多數為千年古村。悠久的歷史,為這些村留下底蘊深厚的文化和述說不盡的故事。村里的居住環境、生活情態、鄉親情誼、學校教育、宗教娛樂、風俗習慣等給世代居住于此的人們留下了太多的記憶與牽掛。可是隨著村落的消失,這些直觀可視的東西也將隨之逝去。而王潤年這本主題攝影集——《故園背影》的問世,正好從多個側面、多個角度、多個層次為這些村莊留下了十分珍貴的影像資料。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些影像具有獨特的、不可彌補的、不可復制的價值。
他的探索為拆遷村民珍藏了醇香醉人的“美酒"。隨著故園的拆遷,歷史又翻開了新的一頁,祖祖輩輩在這里生存繁衍的活動都將成為過去。然而人們在這片熱土上的追求與向往、真情與愛戀、鄉魂與思念不可能隨之抹去,它將永久地深深地潛留在村民們的心靈深處。王潤年這本既具紀實性又具藝術性攝影集的出版,也就像可品嘗的美酒一樣珍藏在了永恒的“酒窖”里。隨著時間的不斷釀制,歲月的流逝久遠,它將愈來愈散發出醉人的醇香。而這醇香又是獨特的,有別于“茅臺”,有別于“汾酒”,也有別于“五糧液”……
他的探索為主題攝影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圖本。主題攝影是近年來新聞媒體和攝影愛好者大力提倡和廣泛采用的一種攝影方式。但是,要拍出一組主題顯明,個性突出,震撼力強的作品并非易事。特別是在招商引資、城市改造中為消失的村莊拍攝留存資料方面,好的組照更是少見。王潤年這本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發揮豐富實踐經驗,調動各種藝術手法,不但拍出了村莊的客觀存在、宏觀展現、微觀特寫,更可貴的是拍出了村民的心靈之魂、精神之托、情感之戀……因此,堪稱佳作,值得借鑒。
主題攝影,在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大有作為。我們期盼更多的優秀攝影作品大量涌現,以給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帶來更多的溫暖和鼓舞。
(作者系西安市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西京學院人文科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