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若男 許巖
摘 要:文章以城市景觀的人文意義為研究對象。論述了城市景觀設計如何傳承傳統文化,如何在當代的文化語境下使景觀設計體現城市的歷史與文化,從而使景觀設計既具有傳統文化精神又符合生態化的當代設計理念。
關鍵詞:城市景觀;地域文化;人文意義
在城市擴張和建設中保持城市的歷史文化是一個世界性的命題。對于中國這樣一個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國,這個命題更具有挑戰意義。如何能在不破壞城市歷史風貌的前提下,展開城市的規劃與建設,考驗著城市管理者與市民的智慧。文章試從城市景觀的設計如何反映城市的歷史文化,如何愛護當地生態等方面進行一些研究探討。
1 城市景觀
城市景觀從宏觀意義上說是構成城市的所有元素,包括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狹義的城市景觀即人工設計的建筑、街道、園林、廣場及雕塑、壁畫、裝置等公共藝術作品。城市景觀是從城市的各種自然與人文的因素中提煉出經典的元素,用形象化、視覺化的語匯(符號)呈現的方式,用技術與藝術的手法對各種要素進行統籌地安排,通過城市景觀的建設突出城市獨特的自然、歷史和文化。
1.1 城市景觀與城市文化
以城市景觀構成的物質空間、精神空間及其整體氛圍所共同作用形成的是一種城市的綜合形象。對城市形象的評價以自然、人文、經濟等環境要素形成的綜合性評價標準獲得共識。人文環境包括城市的歷史、文化、民族、宗教、民俗等。城市景觀設計應該從上述這些因素中提煉出具有典型性的元素,用形象化的語言予以呈現。
文化(culture)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類在長期的勞動生活中創造的所有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城市文化是帶有族群性質的集體文化記憶,對于生活與這座城市的市民有著極其重要的精神需求。因此,城市景觀的設計者必須了解城市的歷史文化,主動地將這些文化因素運用到設計之中。
1.2 城市景觀的構成
城市景觀從宏觀意義上說是構成城市的所有元素,包括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狹義的城市景觀即人工設計的建筑、街道、園林、廣場及雕塑、壁畫、裝置等公共藝術作品。景觀設計反映著城市的歷史文化以及生活于此的市民的人文理想與審美追求。美國建筑師伊利爾·沙里文說:“城市是一本打開的書,從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負。”“讓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說出這個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既然城市是“一本打開的書”,那么擁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城市無疑是一部鴻篇巨著。作為城市的居住者、建設者,不僅要珍藏好這部巨著并讀懂它,還要續寫接下來精彩的篇章。城市景觀設計從宏觀解讀的把握上應該體現城市的自然與人文,在具體的設計語言上應該與城市的地域風格相匹配,在設計手法上應該豐富而多樣,運用規劃、交通、建筑、園林、廣場、水景以及雕塑、壁畫、裝置等公共藝術設計手法全方位地體現城市的歷史與文化。
2 城市景觀的人文意義
在迅猛的全球化和城市化的浪潮中,城市的趨同化的趨勢日顯嚴重,在鋼筋混凝土改造的水泥森林里,人們辨別不出身居何處。在千篇一律的“現代化”都市里,景觀人文意義就顯得特別重要。如何使一座城市具有自己的“識別碼”,是每個景觀設計師都會面前的課題,設計師不僅需要保護好原有的城市風貌,更需要通過一定的設計手段“再現”那些本不該失去的東西,以恢復“城市的記憶”,標示那些在城市里曾經出現過的歷史的印跡,使生活其間的市民能夠有一份文化認同感和人文歸屬感。
2.1 城市景觀的人文意義體現著人的價值
“人文”的意義是以人的價值實現和文化理想為終極目標的,始終體現著“人”與“文”這兩個概念,在其本體意義上,“人”歸結為價值觀,“文”則歸結為文化觀。前者表現為人生關懷,后者表現為文化關切。“景觀是一個天、地、人、神相互作用的界面,在這一界面上,各種自然和生物的、歷史和文化的、社會和精神的過程發生并相互作用著。……景觀不僅僅事關環境和生態,還關系到整個國家對于自己文化身份的認同和歸屬問題。景觀是家園的基礎,也是歸屬感的基礎。”[1]
城市景觀設計不是簡單的建幾個廣場搞幾個雕塑的問題,這關系自然生態與文化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如何使一座具有數千年歷史的古城風貌得以延續,設計師不僅需要保護好原有的城市風貌,更需要通過一定的設計手段讓那些本不該逝去的景觀“復活”,使生活其間的市民能夠感知甚至觸摸到那些歷史,從而產生文化認同感和人文歸屬感。
2.2 城市景觀地域人文實踐的意義
無論是古希臘、古埃及、古印度還是古代中國的城市無不呈現出鮮明的地域特色。每座城市都會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形成自己的地域特征、文化傳統及個性氣質。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觀是本民族文化的認同和自覺,是地域特色文化意識的自然抒發和弘揚,也是當代世界城市文化建設的大趨勢,是實現城市核心價值的必由之路。
2.3 城市景觀地域性
從文化人類學的觀點出發,任何文化現象的產生都與其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等條件密切相關。人類在長期的社會生產生活中,不斷適應客觀環境,從而產生的獨具特色的區域性文化,造就了城市特殊的文化性格、人文風貌和審美訴求。
尊重當地的傳統文化和風俗習慣是景觀設計的重要原則。由于地域、民族、宗教的不同,會導致人們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乃至行為模式的不同,由此衍生的俗規是地域文化的重要內容,反映出當地居民對環境的認知和理解,是地方文化的有機生發和積淀。
3 城市景觀的適合設計
“設計形式應以場所的自然過程為依據,依據場所中的陽光、地形、水、風、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設計的過程就是將這些帶有場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結合在設計之中,從而維護場所的健康。”[2]尊重土地、適地設計、當地植物和建材的使用,是體現景觀地域性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本地植物最能體現景觀的地域性也最適宜于在當地生長,節約管理和維護成本。
3.1 尊重歷史
尊重城市發展的淵源,不隨意人為地改變城市景觀原有的格局。使人們可以通過景觀的延伸感覺到城市生長的脈絡。
3.2 尊重土地
尊重土地是景觀設計最新的設計理念,要像尊重生命一樣尊重的土地,因為它同樣不可復制。設計者應該充分運用原有場地的現狀,巧妙利用場地的落差和肌理制造景致。
3.3 尊重生態
尊重生態化即是可持續發展。景觀的綠化植被的樹種、花種、草種盡可能來自本地,既節約了養護成本又符合自然生態化的原則。
4 結束語
景觀對于城市而言,不僅是名片,更像是宣言--宣告這座城市居民的文化理想和精神追求。城市景觀體現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關系,對于緩解改善城市擴張帶來的環境污染、生活空間狹窄、人與人交互空間缺乏等問題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城市景觀反映著城市文化、城市設計和技術的發展水平,是當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標志之一。
注釋:
①俞孔堅.文化城市時代的景觀探索與實踐-從生態學入世到文化身份的認同[J].建筑與文化,2009(60).
②李立.景觀生態規劃設計探討-設計尊重自然[J].景觀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