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及現代建筑技術的推廣,為保障人們的正常生產、生活安全,針對建筑物傾斜現象,加強對建筑糾偏加固技術的推廣、應用尤為必要。文章分析了導致建筑物傾斜的原因,并介紹了糾偏加固的方法。
關鍵詞:建筑加固;糾偏;原因分析
1 導致建筑物傾斜的原因
1.1 地基土的較軟,不符合施工標準:地基土的厚薄不均,軟硬程度也不同,這就使得對地基土的處理的要求不同,地基不穩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施工中對地基土的處理方法不得當,特別是在離心超重負荷的作用下,較軟的地基土最容易發生沉降的現象,從而間接致使建筑物發生傾斜。
1.2 兩建筑物的距離過短,這樣帶來的后果就是兩建筑物的地基的附加應力出現重疊的現象,無形中加大了建筑物地基的負載,這也會導致地基沉降量增加,導致兩建筑物(或相鄰單元)相互傾斜。
1.3 已建好的建筑物附近出現別的施工作業,或者是建筑物的低下水位下降,這也是建筑地基下沉的重要原因之一。
1.4 勘察過程中的疏忽或者是對地基土承載力的錯誤判斷,導致基底應力比預想的要高,也會引起地基失穩。
1.5 建筑物重心與基底形心相偏離,從設計的角度來說,一般住宅的廚房、樓梯間、衛生間多被集中布置在一起,這就造成建筑一邊的隔墻、設備都比較多,負載失衡等現象就會出現,這些都是引起建筑物的傾斜的重要原因。
1.6 在建筑物內堆載的東西較多,使地基所受到的附加壓力在無形中增加,這就會使得基礎不均勻沉降而使建筑物發生傾斜現象。
1.7 在淤泥或飽和軟粘土地區,一些比較舊的建筑物被拆除,這就會引起原本平衡穩定的地基因為局部負載的減小而出現出不平衡,同時在周圍建筑物地基的側向擠壓的作用下發生隆起,導致相鄰建筑物的發生傾斜。
2 糾偏的主要原則
2.1 制定完善地糾偏方案,制定相關的方案時首先要對傾斜建筑物的傾斜、沉降、結構、周圍、地基基礎等情況進行仔細地調查,以這些具體的情況作為制定糾偏方案的重要依據。
2.2 結合建筑工程的原始資料,通過運用補查、補勘、補測等方法了解地基的整個結構及其實際情況,準確把握建筑物傾斜的具體原因。
2.3 擬定的糾偏建筑物的整體剛度恰到好處。如果剛度達不到糾偏的具體標準時,必須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對地基進行加固。加固的關鍵點應該要放在建筑物的底部,加固的方法主要有:砌筑橫墻、增設拉桿、以及增設圈梁、砌實門窗洞口,構造柱等。
2.4 注意做好觀測工作。觀測是做好糾偏工作的重要步驟之一。提高觀測準確度的方法主要就是要在建筑物上多設一些觀測點,可以使用的工具主要有:經緯儀、垂球、傾角儀、水準儀等,另外,還必須要及時對觀測到的數據進行分析以處理。
2.5 如果地基土的穩定程度還是達不到要求,那么在實施施工的部位的另一側則也必須要采取相應的措施,比如,樹根樁、錨桿靜壓樁、旋噴等方法,以使得建筑物的地基與周圍的保持平衡;樁與基礎之間可采用鉸連接或固結連接,連接的次序分糾偏前和糾偏后兩種,應視具體情況而定。
2.6 在糾偏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地基土的有可能存在的剩余變形力。
3 糾偏加固的原理及方法
3.1 糾偏加固的工作原理
(1)改變地基土受力狀態,使應力得到充分地轉移或者是釋放;(2)擾動或者是破壞地基土體的整個結構,使土體在上部荷載作用下重新固結沉降達到糾偏目的。
3.2 主要的一些糾偏方法
3.2.1 鉆孔排土法。軟土地基上的房屋矯正方法,其步驟為:綜合分析房屋發生傾斜的一些可能性原因,測定建筑的傾斜角度,然后準確計算排土量;在房屋沉降量大的一側設置加固樁,加固樁的設置必須要沿著基礎翼緣部位,但是與此同時也必須要在房屋沉降量較小的其它側面設置相應的加固樁,需要注意的是,沉降量的面應該設置的加固樁的密度要稍微大一些;在房屋沉降量小的其它側面的沿基礎邊緣,按排土量的多少鉆深淺不一的糾偏井點,糾偏井點的密度也有一定的要求,即必須要能夠使持力層發生剪切變形,并且必須要能夠使深層軟土發生改變,從糾偏井點中直接取土排出。強制房屋沉降量小的各側基礎連同持力層向傾斜的反向轉動,同時多點測糾偏值,通過調整各糾偏點的排土量防止房屋扭曲變形;當矯正的大小達到一定的值時,必須要立即結束鉆孔排土,并迅速向各糾偏井點填充物質,使偏井點盡可能地充實,防止由于軟土的流動引起地基失穩,當矯正程度符合了相關的標準時,必須要注意把周圍的加固樁穩定。
3.2.2 降水法。在建筑物沉降量比較小的一側打井進行抽水作業,以達到降低地下水位的目的,所獲得的效果并不大,使用降水法具體做法為:首先應該在沉降比較小的一些設置雙排井點或雙排沉井,然后從從井中抽取地下水,抽取低下水的速度必須要有所控制,步驟要緩慢,這樣才能夠慢慢糾正地基的沉降,而不引起其他的問題。地基中的地下水位有所下降之后,土中有效自重應力就會因為浮力作用的消失而變大,緊接著,沉降較少的地基就會加大沉降量然后發生固結。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必須防止對鄰近的建筑物的產生影響而設置相應的回灌井點。
3.2.3 高壓旋噴法。就是利用鉆機把帶有噴嘴注漿管鉆至土層的預定位置后,以高壓設備使漿液或水成為壓力為2.0MPa左右的高壓流從噴嘴射出來,沖擊土體土粒從土體剝落下來與漿液攪拌結合,使在土體中形成固體,加固土地基,提高地基的抗剪能力,改善土的變形性質,使其在上部結構荷載的直接作用下不產生破壞或過大的變形,此方法用的注漿材料主要是普通硅酸鹽水泥,施工如果是在冬季,必須要在使用的水泥漿內加入一些早強劑,而在已經發生已沉降側的漿液里加入的應該是膨脹劑,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要使得土體與漿液盡可能快地凝固,減小膨脹,旋噴注漿的好處在于:不僅不會對建筑物的上層結構發生影響,同時也可以保證建筑物的正常使用,而比較軟的地基土也可以得到進一步地加固,達到加穩的效果。
3.2.4 安置靜壓樁的方法。靜壓樁的方法就是在沉降大的地方的地基下放置錨固靜壓樁或者是坑式靜壓樁,而接樁主要采用的則是硫磺膠泥,以建筑物自重為壓重,用千斤頂將一節節預制樁壓人土中,直到壓樁力超過基礎傳下的壓重。與此同時,必須將樁與基礎錨綁定在一起,使其作為整個結構的支承點,從而減少建筑基礎底面地基上的負荷力,達到防止建筑物再次下沉的目的,使得建筑物的沉降力達到極致,很難再沉降。
3.2.5 現代信息施工法。現代信息法施工利用的主要是通過計算機的傳感器來及時監測對建筑物結構以及軟土層的的實際情況,比如位移程度、應力大小等情況。同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中的可視化技術,還可以實現動態的監測,這樣就可以使得施工人員對出現的情況進行及時的處理,以便采取一些正確的糾偏方法,提高糾偏效率。另外,在糾偏實施之前,施工人員應該要盡可能地預測施工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情況,并做好應對準備,比如進行實時的施工模擬、設置全方位的監控點,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對工程的各個環節進行監測。
4 結束語
糾偏加固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程實踐,它不但要注重經濟效益,同時必須強調社會效益。由于目前糾偏理論還難以達到精確量化的程度,這就給設計方案的優選帶來一定的難度。但在實踐過程中,只要遵循文章列舉的幾個原則,那么,一個經濟合理、安全可靠的糾偏方案就會產生良好的綜合效益。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糾偏施工應注意測量信息的指導作用,因為通過看得見的變形來分析、控制看不見的內力,不失為一種簡便而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JGJ 123-2000 既有建筑地基基礎加固技術規范[S].
[2]CECS 25-9O 混凝土結構加固技術規范[S].
[3]YJB 227-91 錨桿靜壓樁技術規程[S].
[4]JGJ 125-99 危險房屋鑒定標準[S].
[5]GB 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