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瑾
摘 要:目前在國內外,標準化應用已經遍布于各行各業,無論是生產制造領域,還是企業的經營管理都離不開標準化操作模式。對生產和管理行為制定統一的標準化體系,是現代化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同時也為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進程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標準化體系的實現以及標準化體系的執行效果與很多影響因素有直接的關系,提高標準化體系建設的水平需要我們的共同努力。文中重點闡述了標準化體系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旨在提高人們對于標準化的認識,并促進標準化進程的發展。
關鍵詞:發展歷史;實際意義;質量體系建設
前言
標準化是一種具體的活動準則,主要是指在社會各項活動中對活動操作標準予以統一規范,保證標準制定的一致性,從而營造出一種最佳的活動環境,實現活動效果的最優化。標準化進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隨著社會發展形態的不斷演變而完善自身的發展建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我國,標準化的發展歷史十分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秦代度量衡的統一就是一項明顯的標準化活動的體現,宋代印刷術的發明和應用更是早期生產標準的先驅。隨著近代工業革命時代的來臨,標準化被廣泛用于社會工業生產領域,大量標準化的應用主要用于提高產品的生產效率,為企業獲取更為客觀的經濟利益,在這一時期,工業標準化體系有了快速的發展。直至今日,現代化社會的發展需要標準化體系進一步完善,全球化經濟的融合為標準化生產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客觀條件,各國在生產管理活動中也日益發現標準化的好處,并爭相加快標準化建設的步伐,直接促使了標準化體系的蓬勃發展。
1 標準化是質量管理體系建立和運行的重要基礎
ISO 9000:2000版系列標準提供了現代的質量管理模式。該標準對產品質量形成全過程中的各種技術、管理和人員因素提出了管理要求。企業通過實施ISO 9000標準,建立質量管理體系。通過編制質量方針、質量目標、質量手冊、程序文件、作業指導書等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傳達了管理者的意圖。另外,文件還具有重復性、可追溯性和評價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以及持續適宜性,從而達到增值的目的(獲得最佳秩序和效益)。體系文件的編制本身就是標準化實施過程。企業按ISID 9000系列標準建立質量管理體系,使企業標準化工作更加適應當今開放式的現代經濟的發展。
產品質量最終依據產品標準來評價。在生產和驗證產品質量形成過程中,同樣需要依據技術標準。這些技術標準是標準體系(GB/T15497、GB/15498、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工作標準)的組成部分,也是質量管理體系的支持性文件,質量管理體系的程序文件在標準體系中,屬管理標準范圍,而質量管理體系中對各崗位人員的要求屬于標準化體系中的工作標準范疇。因此,質量管理體系文件也是按照標準規范編制的。標準化為質量管理體系建立和運行奠定了基礎,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和運行過程,是產品和質量管理標準的制定、實施、驗證和修訂的過程。各種科學管理體系的形成,都是以標準化為基礎的。
2 標準化使質量管理體系迅速得到推廣和應用
標準化的作用之一是科研、生產、使用三者之間的橋梁。一項科研成果,一旦納人相應標準,就能迅速得到推廣和應用。因此,標準化可使新技術和新科研成果在短期內得到推廣和應用,從而促進技術進步。也正是在標準化的作用下,使得質量管理體系在世界范圍內迅速推廣和應用。
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在充分利用已經建立的標準體系中已有的標準,根據ISO 9000族標準的要求,予以適當的選擇和引用。這樣,在標準體系下,使質量管理體系循著有序、最佳秩序的途徑得以推廣和應用。
3 標準化是保證質量管理體系建立和運行質量的關鍵
產品的龍頭是標準,質量管理體系建立和運行的龍頭是產品標準。要想提高質量管理體系建立和運行的質量,首先必須有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的產品標準,產品標準能全面衡量產品的質量特性。在確定產品功能和技術指標時應力求先進、合理。標準水平過高,將加大產品的生產成本,無利可求,組織和顧客不能達到互利的目的。標準水平偏低,跟不上技術發展速度,產品在市場上就缺乏足夠的競爭力。
4 推行標準化建設的實際意義
在現代社會大生產的環境中,標準化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性意義。全球化經濟的發展使得各國經濟聯結成一個整體,不同國家之間在生產管理活動中往往采用不同的行業標準,這就為國際間貿易活動的順利進行帶來了阻礙,建立全球貿易的標準化體系,可以對國家間標準的差異化進行統一規范,有利于消除國家間的貿易壁壘,為國家間的交流搭建了橋梁和紐帶,并有利于規范國際市場的交易行為,實現國家間的大融合。
標準化在各行業中的應用可以起到規范市場化活動的效果,從而營造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社會化生產活動涉及的領域較為廣泛,對行業之間的協作要求很高,而每一個行業在活動中制定的標準都是有所區別的,為了縮小行業間差異,增強生產活動的執行效果,就必須將行業只能的活動標準進行有機統一,建立良好的業內合作和競爭秩序。
標準化的作用主要還體現在現代化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經營者在企業內部實行統一的標準化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內部管理的效能,同時也從客觀上調動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現代化企業經營管理強調的是高效化管理機制和運營模式,企業在各辦公部門可以推行智能化,電算化操作技術,并統一各部門人員的管理標準,真正實現現代化科學管理。
在企業生產活動之加入標準化運行模式一方面可以有利于產品結構的升級,同時還能夠使產品的生產制造更具規模,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的質量,進而提高產品和企業在市場上的綜合競爭實力。與此同時,標準化生產還能夠大大降低企業員工的工作強度,縮短生產時間,簡化生產流程,為企業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5 結束語
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促使了標準化體系的誕生,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推行標準化體系建設的效果顯而易見,標準化不僅能夠提高社會化活動的效率,同時也可以為社會化活動創造良好有序的運行環境,值得注意的是,標準化的發展進程要與生產力發展水平和整個社會發展的步調相一致,否則將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楊澤世.標準化的作用到底有多大[J].中國機電工業,2003(10).
[2]王百輝.簡析標準化的作用[J].計量與測試技術,2012(1).
[3]譚福有.新形勢下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的作用[J].信息技術與標準化,2008(8).
[4]金愛民.農業標準化作用與機理研究[J].上海交通大學,2011(4).
[5]麥綠波標準化的地位和作用[J].標準科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