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典當業是以財產為抵(質)押提供小額融資服務的行業。作為一個發展歷史悠久的古老的服務行業,長期以來,典當行業受到頗多爭議。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的典當業經歷了限制、改造、禁止、復出和發展的過程,隨著20世紀80年代的改革開放,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形成,為中國典當業的復出,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近幾年中,無論是宏觀經濟運行環境,還是典當行業發展的外部環境都不盡完善,典當業發展面臨諸多瓶頸問題和障礙。但是,由于典當業的行業特性,它是專門為中小微企業和居民個人提供小額融資服務的特殊行業,市場對此有很大的需求,這為典當行業帶來廣闊的發展空間。面對現實,典當行業唯有自強不息、苦練內功,并積極轉型創新,才能為進入下一輪快速發展階段打下良好而堅實的基礎。
一、典當市場融資需求旺盛但競爭也非常激烈
我國中小微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但其所能得到的金融資源支持的比例很低,與其重要作用很不匹配,嚴重影響到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在宏觀經濟運行困難的時期,中小微企業的發展更加艱難。
根據一般統計數據分析,總體上,我國中小微企業對GDP的貢獻超過60%,對稅收的貢獻超過50%,提供了近70%的進出口貿易額。在創造就業方面,中小微企業提供了80%左右的城鎮就業崗位,吸納了50%以上的國有企業下崗人員,70%以上新增就業人員,70%以上農村轉移勞動力。在自主創新方面,中小微企業提供了66%的專利發明、74%的技術創新和82%的新產品開發。
中小微企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增長、市場繁榮、技術創新和擴大就業的重要基礎,并且,中小微企業以其靈活的運行機制和市場適應能力,成為我國體制改革、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對外開放的重要推動力。然而,由于種種原因,中小微企業的發展異常艱難,其中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融資難,當然這也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根據中國銀監會的測算,國內銀行貸款主要投放給大中型企業,大企業貸款覆蓋率為100%,中型企業為90%,小企業僅為20%,幾乎沒有微型企業。中國人民銀行2008年的調研數據顯示,中小企業貸款滿足率為88.3%,與國際水平相當;但貸款覆蓋率僅為18.7%,與發達國家的50%水平有較大差距。全國工商聯提供的數據顯示,2009年一季度與2008年底相比,鄉鎮企業、私營企業及個體戶的短期貸款,占全國短期貸款余額比重毫無增長,仍為9.3%,而中長期貸款基本與小企業無關。
中小微企業不僅融資難,而且好不容易獲得貸款還不得不承受融資貴。據了解,有的商業銀行實行存貸款掛鉤、提前扣除利息、搭購相關理財產品等,小微企業的實際貸款成本接近或超過銀行同檔基準利率的兩倍甚至更高。
因此,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問題,需要各類提供小額融資服務的金融機構、類金融機構的共同努力,包括商業銀行尤其是中小商業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等等。由于中小微企業對小額融資的需求非常巨大,包括典當行在內的小額融資服務機構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
但從另一方面看,小額融資服務市場的競爭也日益加劇,典當業發展也頗受沖擊,經營環境不斷趨于嚴峻。一方面,典當業受到融資服務正規軍——各類金融機構的沖擊,銀行等金融機構憑借其資金、人員、經營管理經驗等方面的強大優勢,突入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市場,直接擠壓典當業的市場空間;另一方面,典當業還受到非正規軍(有的甚至是違法、違規經營者)的搶奪,主要是各種名目的民間借貸機構肆意蠶食中小企業和個人的小額融資業務。
二、典當業發展外部環境不盡完善
近幾年來,在宏觀經濟大環境不佳的情況下,典當業的外部環境又顯得日益緊迫和不利,甚至有不斷惡化的跡象,不但一些諸如典當行所處法律環境艱難、社會環境不友善、政策環境不佳等老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或改善,又不斷出現一些新的不利環境因素,嚴重影響典當行業的發展。
(一)管理法規問題仍然懸而未決
現行《典當管理辦法》不僅法律地位低下,許多內容早已落后于快速發展的典當行業現實,以致很不適合典當行業的實際發展。2009年,根據國務院領導要求,商務部起草了《典當行管理條例》,多方征求意見,并報送國務院法制辦進入立法程序;2011年,國務院法制辦就《典當行管理條例》公開征求意見,目前仍在修改完善之中。《典當行管理條例》何時能夠出臺,尚不得而知。《典當行管理條例》如能盡快頒布,必將提升行業管理的法律層級和效力,為典當業健康發展創造良好法律環境。
(二)最高人民法院的有關規定引發諸多爭議
針對數量日益增加的民間借貸糾紛,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征求意見稿)》,對民間借貸的界定、民間借貸的效力、民間借貸的利率和利息等問題提出一些相關條款。這些規定引起很大的爭議,如果實施執行則對典當行業的發展非常不利,典當業將會受到更加嚴厲的約束和限制。
(三)中國銀監會發布相關政策實際上關閉了典當行業唯一融資渠道
雖然國家要求商業銀行積極執行差別化信貸政策,但銀行為避免風險,收緊對典當企業貸款。2013年5月14日,中國銀監會下發了《關于防范外部風險傳染的通知》(銀監辦發【2013】131號)的文件,通知要求各銀行業機構高度關注類金融機構和民間融資行為的潛在風險,并列出了銀行需重點關注的外部風險源,其中包括典當行。通知還特別強調“嚴禁向典當行以及非融資性擔保機構提供授信”。這一通知將典當行業的唯一融資渠道堵死,使一些信譽良好、資產優質的典當企業無法從商業銀行融資,影響到部分大型典當行業的發展,從而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上半年行業整體業績。
三、典當業未來發展需要轉型拓展空間
目前,典當行業經營比較艱難,這有外部環境不利原因,也有行業自身存在的問題。典當行業走出困境的關鍵是轉型和創新。要實現轉型發展,創新是唯一的途徑,也是主要的動力。典當業創新包括制度創新、經營模式和經營方式創新、服務產品創新、經營理念創新等。通過各種創新,典當業才能獲得轉型發展的動力,才能找到轉型發展的方向,最終突破目前的境地,開拓出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和發展前景。endprint
(一)加快制度創新、明確產業特性
從國家到地方政府,相關政策都明確支持典當業的發展,這為典當業發展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政策環境。但是,事關典當業發展之根本的法規制度進步不明顯,與時俱進的制度調整始終沒有到位,導致在許多問題上認識不明確、不一致,紛爭不斷。如典當合同效力和流質性條款效力之爭,當物回贖權行使和絕當后果之爭,典當與擔保物權沖突之爭,典當金利息、綜合費率高低及能否預扣之爭,典當企業特許經營屬性之爭,等等,困擾司法裁判的難題日趨增多。這些司法難題阻礙了典當業健康發展。因此,面臨轉型關口,典當業的制度創新亟需加快推進,并通過法規制度的創新,從根本上解決對典當業特性和功能的實質理解的問題。同時,我們也有必要從金融脫媒、金融系統變革的過程中去重新認識典當的產業特性和功能。
(二)堅持動產典當特色、加強業務創新
典當業轉型發展也還要強調動產典當特色,這是典當業的立身之本,拋棄動產典當無異于否定自己。強調動產典當特色不能拘泥于民品經營、局限于民品經營,而是要圍繞民品不斷推出創新服務產品,如:民品典當與企業融資相結合——珠寶加工企業融資;藝術品創作、投資與典當相結合等;同時擴大機動車典當的規模,規范相關的操作環節。
(三)實施典當經營方式創新,走專業化精細化道路
轉型發展的要義之一就是發展方式的轉型。典當業近些年來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是以粗放經營、簡單管理的發展方式運行的。粗放式經營發展不可持續,目前是典當業轉變發展方式的契機。典當業應轉向專業化發展、精細化設計產品、人性化服務,并從中拓展市場、提高效率,提高整體市場競爭力。
(四)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行業整體風險控制能力
目前,行業正在積極推進監管平臺的建設,同時運行的還有公安協查信息系統上傳、典當行業管理系統數據上報以及行業QQ群。以監管平臺建設為例,目的就是更好的為行業服務,其中包括行業數據分析,企業分等定級試點,從業人員與行業人才備案管理庫等,平臺還具有信息反饋功能,方便了政府與企業以及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信息互通,同時為行業下階段發展方向提供有力數據依據,并在此基礎上逐步與公安協查信息系統對接,建立完善案件預警快速反應機制,探索在平臺內建立典當行業的當戶征信信息庫及行業誠信體系,這些都能有效地提高行業整體風險控制能力。
(五)典當業轉型發展要關注自己的社會責任
企業要實現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平衡發展,對有關產品質量、顧客、環境、社會等所有的利益相關方負責,企業競爭開始進入包含質量、環境以及社會責任在內的全新競爭階段,即全面責任競爭時代。典當企業也要向這一目標轉變。典當行業履行社會責任主要由以下微觀、中觀及宏觀三個層面深入認識。微觀層面是指典當行業遵守“誠實守信”的服務理念,保障企業勞動者的權益、平等機會和尊嚴及為社會、小微企業更好地提供融資服務;中觀層面是指從保護、改善環境,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倡導規范,建立可持續的產業秩序和社會價值;宏觀層面是指促進就業,參與慈善活動,保障、改善民生。
面對現實,除了通過各種途徑進行宣傳和呼吁、爭取行業的生存和發展環境有所改善之外,典當行業唯有自強不息、苦練內功,并積極轉型創新,爭取早日度過行業發展的霜凍期,為進入下一輪快速發展階段打下更加良好而堅實的基礎。
(作者系上海泰優匯典當有限公司總經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