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夫余國與漢魏晉王朝的朝貢關系

2014-08-27 20:31:38程尼娜
求是學刊 2014年4期

摘 要:夫余國建立于西漢武帝時期,最盛時分布在西流松花江流域到嫩江下游地區。最遲西漢末年夫余國已與西漢王朝建立朝貢關系,夫余王謹守朝貢制度規則,得到漢朝授予藩屬王的印綬和玉匣。漢魏晉時期夫余朝貢活動先后由漢朝的玄菟郡、遼東郡,魏晉王朝的幽州、護東夷校尉府管轄,在夫余國強盛時期曾建立以自己為中心的亞朝貢體系。兩晉時期,在東北朝貢成員之間發生戰爭時,世守忠孝的夫余國得到晉朝的扶持和保護,但當晉朝內亂,夫余國失去中央王朝的保護后,迅速衰落乃至亡國。

關鍵詞:夫余國;兩漢;魏晉;朝貢

作者簡介:程尼娜,女,吉林大學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中國邊疆史、遼金史、東北區域史研究。

基金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中國歷代邊疆治理研究”,項目編號:10JZD0008;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項目“高句麗文化、渤海文化發展及其關系研究”,項目編號:10&ZD085

中圖分類號:K2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7504(2014)04-0166-07

夫余國曾是兩漢時期東北邊疆最為強大的地方政權,也是漢魏晉王朝最忠實的朝貢成員。魏晉時期夫余國隨著中原漢族王朝的衰落而衰落,一度被納入慕容鮮卑和高句麗的朝貢體系。考察夫余國與漢魏晉王朝的朝貢關系有助于深入了解這一時期中原王朝對東北邊疆的經營方式,分裂時期東北民族朝貢制度的結構與運作形式,進而認識朝貢制度對治理東北邊疆的歷史作用。

一、關于夫余國的兩個問題

關于夫余國的建國時間和分布地域,由于學者們對史料解讀各異,至今中外學者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這兩個問題與本文研究主題關系密切,需首先考辨之。

夫余國于何時建國?關于夫余建國的年代,中國史書中沒有明確記載,但在13世紀成書的朝鮮史書《三國遺事》卷一《北夫余》引《古記》中記載:“《前漢書》宣帝神爵三年壬戌(公元前59年)四月八日,天帝降于紇升骨城,乘五龍車,立都稱王,國號北夫余。”因該書成書年代較晚,中國學界大多并不采用夫余建國于公元前59年一說。東漢王充的《論衡》記載了一則關于夫余建國的傳說:

北夷橐離國王侍婢有娠,王欲殺之。婢對曰:“有氣大如雞子,從天而下,我故有娠。”……王疑以為天子,令其母收取奴畜之,名東明,令牧牛馬。東明善射,王恐奪其國也,欲殺之。東明走,南至掩淲水,以弓擊水,魚鱉浮為橋。東明得渡,魚鱉解散,追兵不得渡,因都王夫余,故北夷有夫余國焉。[1](P19)

《三國志·魏書·東夷傳·夫余》記載:

夫余,在長城之北,去玄菟千里,南與高句麗,東與挹婁,西與鮮卑接,北有弱水,方可二千里。戶八萬,其民土著,有宮室、倉庫、牢獄。多山陵、廣澤,于東夷之域最平敞。土地宜五谷,不生五果。……國之耆老自說古之亡人。作城柵皆員,有似牢獄。……其印文言“濊王之印”,國有故城名濊城,蓋本濊貊之地,而夫余王其中,自謂“亡人”,抑有以也。

前一則史料云:北夷橐離王子東明南走,渡掩淲水,建夫余國。1后一則史料又云:夫余國耆老自說古之亡人,國有故城名濊城,夫余王于其中,并有“濊王之印”。由此為我們認識夫余國的由來、族屬、地望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夫余”首次見于中國史籍記載是《史記·貨殖列傳》:“上谷至遼東,地踔遠,人民希,數被寇,大與趙、代俗相類,而民雕捍少慮,有魚鹽棗栗之饒。北鄰烏桓、夫余,東綰穢貉、朝鮮、真番之利。” 這里夫余與烏桓并提,烏桓原為匈奴屬部,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武帝遣驃騎將軍霍去病擊破匈奴左地,因徙烏桓于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塞外,為漢偵察匈奴動靜”[2](P2981)。顯然漢武帝時期長城之北已有夫余國。上面所引《論衡》與《三國志》的記載描繪了橐離王子至穢貊之地建立夫余國的過程,國有故城名“濊城”,夫余王于其中,并有“濊王之印”。夫余王所持有的“濊王之印”應是漢朝冊封賜予的,但查遍史書不見漢朝冊封夫余王為“濊王”的記載,而且按照當時的慣例,漢帝冊封邊疆民族政權王時,通常是以其國號進行冊封,即漢朝應冊封夫余國王為“夫余王”,而不是“濊王”。如果不是漢朝冊封的,夫余王所持之印來自何處?《漢書·武帝紀》記載: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東夷薉君南閭等口二十八萬人降,為蒼海郡”。師古曰:“南閭者,薉君之名。”《后漢書》記載此事更為詳細:“濊君南閭等畔右渠,率二十八萬口詣遼東內屬,武帝以其地為蒼海郡,數年乃罷。”[2](P2817)日本學者栗原朋信先生推定“濊王之印”是漢武帝設置蒼海郡時授給濊君南閭的,認為這時夫余的勢力可能擴大到鴨綠江方面濊人地區。[3]神崎勝先生認為這一推測若能成立,獲得濊王印的夫余將其王城稱為濊城,擁有對濊人的宗主權。[4]筆者贊同“濊王之印”是漢武帝時授予濊郡南閭的印。《漢書·地理志》記載,西漢遼東郡有人口“戶五萬五千九百七十二,口二十七萬二千五百三十九”。遼東郡是漢朝東北大郡,南閭所率28萬人與遼東郡人口大體相當,這在當時是一個相當可觀的人口數字,在武帝接受濊君歸附設立蒼海郡時,很可能賜濊君以王印。若比照同時期受冊封的滇王事例,授其印文為“濊王之印”,可以講得通。

但此時夫余剛剛建國,東南有強大的衛氏朝鮮國,夫余向外擴張征服濊君南閭的可能性不大,筆者認為可能是朝鮮王依仗兵威役屬鄰近弱小部族,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南閭為了脫離朝鮮王的控制率眾詣遼東內屬。濊人是東北地區土著,主要分布在東北的東部地區,自先秦以來西流松花江流域的土著民即是濊人,濊君南閭所統領28萬濊人部眾與西流松花江流域的濊人是否有關系,有何關系,已無從得知。東漢人服虔曰:“穢貊在辰韓之北,高句麗沃沮之南,東窮于大海。”[5](P169)然服虔所云為東漢朝鮮半島東部沿海之濊人,與西漢時期濊人分布狀況已有很大變化。武帝于南閭之地設置蒼海郡,大約因“蒼海”之名,有人認為蒼海郡應鄰近大海。但從歷史上看,靺鞨人大祚榮據守東牟山建震國,唐朝冊封其為渤海郡王,其地遠離大海。因此,蒼海郡未必一定在海邊。漢朝于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春,“罷蒼海郡”[5](P171)。估計在漢朝撤銷蒼海郡后,烏桓遷到五郡塞外之前,即公元前126—前120年左右,橐離王子至濊人之地建立了夫余國。推測其后濊君因不堪朝鮮王的役屬投靠了夫余王,將“濊王之印”獻給了夫余王。“濊王”當為漢朝授給濊君南閭的封號,后為夫余王所承用,故夫余王持有“濊王之印”。這只是一個假設。希望今后能有出土材料揭開夫余王所持“濊王之印”的來歷之謎。

夫余王出自北夷橐離國,王族有“古之亡人”之說。南朝劉宋人范曄作《后漢書·東夷傳·夫余》時也收入了《論衡》記載的夫余國建國傳說。那么,橐離國在今何地?學界對此有各種不同看法,張博泉先生認為在黑龍江與松花江合流處以北,博朗湖以西,布列亞河以東地區。[6]干志耿先生認為橐離在今嫩江下游和松花江中游以北地,約當今呼嫩平原,為嫩江、松花江及呼蘭河、烏裕爾河流域之廣闊平野,嫩江流域的白金寶文化即是橐離文化。[7]王綿厚先生認為黑龍江賓縣慶華古城是橐離王城,其地域在拉林河和東流松花江之間松江平原東部,張廣才嶺以西地區。[8]李延鐵、于建華二位先生支持王綿厚關于橐離國地域的看法,但指出根據考古發掘情況看,慶華古城壓在遺址之上,古城的年代可能已晚至東漢初或更晚,將其定為索離(即橐離)國王城是不妥當的。[9]由于史書沒有關于橐離國地理環境的記載,學者們一般是依據對夫余國地理及考古學文化的認識來推論橐離國的所在地。

那么,北夷橐離國王子東明渡掩淲水所建的夫余國在今何地?《三國志·魏書·夫余傳》記載:“夫余,在長城之北,去玄菟千里,南與高句麗、東與挹婁、西與鮮卑接,北有弱水,方可二千里,戶八萬。”學界對于這條史料的解讀主要有兩種觀點,一是以張博泉先生為代表,認為夫余國南界距玄菟郡千里,以松嫩平原為中心,南到拉林河,西至大興安嶺東麓,北抵“弱水”指黑龍江。[10]二是以李健才先生為代表,認為夫余王城據玄菟郡千里,以西流松花江流域為中心,南至輝發河上游分水嶺一帶,北抵“弱水”指東流松花江,在今黑龍江境內通河以西的東流松花江西段,東至張廣才嶺,西到今吉林省白城地區。1后一種觀點為多數學者所采納。雖然兩漢時期西流松花江流域地區考古學文化是夫余文化已為學界所認同,但是由于這一時期相關地區已發表的考古發掘材料有限,松嫩平原考古學文化面貌還不十分清晰,如上引文云夫余國“作城柵皆員,有似牢獄”[11](P841)。在拉林河以北發現一些圓形城址,北自烏裕爾河流域,南到東流松花江兩岸地區之間,發現了系列性的大小不等的多處橢圓形古城或聚落堡寨遺址,如前面提及的慶華古城等。[12]目前學界多將其劃入橐離文化圈,認為夫余人建城形制是源于橐離人。然而,這些都是考古調查材料,并沒有進行科學考古發掘,對上述遺址的年代還沒有清楚的認識,夫余文化是否存在區域性?在對夫余文化的考古學內涵和分布地域得出清晰認識之前,還不能完全將松嫩平原排除出夫余文化范圍。因此,關于夫余國的地域還不能完全否定第一種觀點。

夫余國大約建立于漢武帝時期,其國民以濊人為主,社會發展水平已進入早期國家形態,《三國志·魏書·夫余傳》記載:漢時,夫余國公共權力已經形成,有君王、官吏、刑獄、軍隊、禮儀,社會基層組織為邑落,社會分層鮮明,形成大人、豪民、下戶、奴婢等不同等級,具有富有特色的風俗文化。

二、夫余國與漢朝的朝貢關系

從《史記·貨殖列傳》的記載看,夫余國最晚在漢武帝時期已經與漢朝發生關系,但是否已成為東北邊疆民族朝貢體制中的成員,尚不能確定。《漢書·王莽中》記載:“莽策命曰:‘普天之下,迄于四表,靡所不至。其東出者,至玄菟、樂浪、高句驪、夫余。”[5]這表明最晚王莽時期夫余已成為東北民族朝貢制度成員。

兩漢時期,夫余國是繼朝鮮國后東北各族中社會發展最為先進的地方政權,在東北朝貢成員中謹守朝貢制度規則,與漢朝的關系最為密切,漢朝也給予夫余王以較高規格的待遇。《三國志·東夷傳·夫余》記載:

漢時,夫余王葬用玉匣,常豫以付玄菟郡,王死則迎取以葬。公孫淵伏誅,玄菟庫猶有玉匣一具。今夫余庫有玉璧、圭、瓚數代之物,傳世以為寶,耆老言先代之所賜也。其印文言“濊王之印”。

所謂“玉匣”即漢朝諸侯王去世時所用的葬服,已為現代考古發現所證明,如河北滿城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的“金縷玉衣”[13],江蘇徐州西漢楚王劉和墓出土的“銀縷玉衣”[14],廣州南越王墓出土的“絲縷玉衣”[15],現代人所說的“玉衣”即為漢代人所說的“玉匣”。夫余王作為藩屬諸侯從漢朝領受的玉匣,當與南越王同,即為“絲縷玉衣(匣)”。夫余國庫所存玉璧、圭、瓚等數代之物,如夫余耆老所言為中原王朝所賜,當不乏漢帝所賜之物,其中“濊王之印”如前面所考或為漢朝賜予濊君南閭,后為夫余王所得,漢朝因之冊封其為“濊王”。

兩漢時期,夫余國朝貢事務由玄菟郡掌管,夫余歲時遣使詣郡朝貢。按照漢朝邊疆民族朝貢制度的規定,夫余國王應適時詣闕朝貢。西漢時期不見關于夫余國遣使詣闕朝貢的記載1,東漢順帝時,夫余王本人曾親自詣闕朝貢,“永和元年(136年),其(夫余)王來朝京師,帝作黃門鼓吹、角抵戲以遣之”。從漢朝接待夫余王的隆重儀式上可看出漢帝對夫余王朝貢比較重視,這應與夫余國能夠謹守朝貢制度的規則有一定關系。早在夫余王赴京朝貢之前,曾派遣嗣子詣闕朝貢,“永寧元年(120年),(夫余王)乃遣嗣子尉仇臺詣闕貢獻,天子賜尉仇臺印綬金彩”。漢安帝賜予夫余王嗣子什么官號,印文為何,恐怕只能寄希望于將來的考古發現了。據史籍記載統計,夫余王曾4次遣使到京師朝貢,分別是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49年)、安帝延光元年(122年)、桓帝延熹四年(161年)、靈帝熹平三年(174年)。[2](P77,234,309,2812)夫余人詣京朝貢次數不多,這與漢朝對夫余國實行詣邊郡朝貢為主的規定有關。

從考古學文化研究成果看,夫余國納入朝貢制度以后漢文化傳播到夫余地區,并產生了強烈影響,以吉林市為中心,南到通化地區北部,夫余文化明顯吸納較多的漢文化因素,如在榆樹老河深二期文化出土了漢式鐵制生產工具 、鍤、鑿;四乳四蟠紋鏡、四乳八鳥紋鏡、四神規矩鏡、七乳七獸紋鏡,鎏金銅帶鉤和錯銀銅帶鉤,以及五銖錢等[16];吉林市帽兒山夫余墓葬中曾出土精美的漆奩盒、耳杯、勺和絲織品等。[17](P6-7)在夫余國的中心地今吉林市地區甚至發現單純的漢文化遺存,李文信先生認為出土于龍潭山車站至東團山子間之鐵道兩側的漢族文化遺物,種類多,出土范圍廣,此絕非東北土著民所有,為漢人移住此地頗久,人數甚多,毫無容疑。[18]若如李文信先生所言在夫余地區出現了漢人聚居點,說明夫余與宗主國之間的關系是很密切的。

安帝建光元年(121年)秋,高句麗王宮“率馬韓、穢貊數千騎圍玄菟。夫余王遣子尉仇臺將二萬余人,與州郡并力討破之。斬首五百余級”。夫余建國早于高句麗,國力也比高句麗強大,夫余王主動出兵與州郡兵合力擊敗反叛寇邊的高句麗人,為保塞安邊盡到了朝貢成員的責任。

然夫余國也并非沒有反叛行為,兩漢時期夫余寇邊郡事件,見于記載有二次:

安帝永初五年(111年),夫余王始將步騎七八千人寇抄樂浪,殺傷吏民,后復歸附。

(桓帝)永康元年(167年),(夫余)王夫臺將二萬余人寇玄菟,玄菟太守公孫域擊破之,斬首千余級。[2](P2812,319)

兩代夫余王起兵寇抄樂浪、玄菟郡的原因不詳,但從出兵數量看,不是小規模的搶掠財物、人口,而是較大規模的沖突,這或許與民族矛盾、政治歧視有關。

夫余本屬玄菟郡管轄,獻帝時,夫余王求改屬遼東郡。其中原因如《三國志》所云:“夫余本屬玄菟。漢末,公孫度雄張海東,威服外夷,夫余王尉仇臺更屬遼東。”獻帝時,公孫度割據遼東,籍田、治兵,“東伐高句驪,西擊烏丸,威行海外”,“自立為遼東侯、平州牧”。[11](P842,252)夫余投靠公孫氏,以求得到保護。但陳壽所記此時夫余王為尉仇臺,這與《后漢書》記載安帝永寧元年(120年)夫余王嗣子尉仇臺同名,從一年后尉仇臺率二萬人與州郡兵合力擊破高句麗軍的記載看,這時的尉仇臺至少也是一個20多歲的青年人。公孫度割據遼東的時間是獻帝初年到建安九年(190—204),如果兩個尉仇臺是一人,這時的尉仇臺已經是百歲老人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后漢書》與《三國志》的記載除非是兩人重名,否則必有一誤。

夫余國的北面,分布著肅慎族系的挹婁人。兩漢時期,挹婁人始終臣屬于夫余國,《三國志·東夷傳·挹婁》記載:

挹婁……古之肅慎氏之國也。善射,射人皆入目。矢施毒,人中皆死。出赤玉、好貂,今所謂挹婁貂是也。自漢已來,臣屬夫余,夫余責其租賦重,以黃初中叛之。夫余數伐之,其人眾雖少,所在山險,鄰國人畏其弓矢,卒不能服也。其國便乘船寇盜,鄰國患之。東夷飲食類皆用俎豆,唯挹婁不,法俗最無綱紀也。

夫余國向挹婁人責取“租稅”,挹婁人向夫余國貢納“赤玉好貂”。夫余國作為漢朝的朝貢制度成員,又有自己的藩屬部落,這種現象在漢朝邊疆朝貢體系內并不鮮見。李大龍先生在研究漢唐藩屬體制時已經注意到這種現象,他指出:漢唐王朝宗藩體制內,一些邊疆民族政權往往有自己的藩屬體系,可稱為“亞藩屬體制”。兩種藩屬體制不屬于一個層次,后者從屬于前者。[19](P534)

三、夫余國與魏晉王朝的朝貢關系

漢末魏初,夫余國仍以西流松花江流域為中心,東接高句麗,西鄰鮮卑。在東北邊疆各族中,夫余還是擁有較強實力的政權。《三國志·魏書·夫余傳》記載:

漢末,公孫度雄張海東,威服外夷,夫余王尉仇臺更屬遼東。時句麗、鮮卑強,度以夫余在二虜之間,妻以宗女。尉仇臺死,簡位居立。無適子,有孽子麻余。位居死,諸加共立麻余。牛加兄子名位居,為大使,輕財善施,國人附之,歲歲遣使詣京都貢獻。正始中,幽州刺史毌丘儉討句麗,遣玄菟太守王頎詣夫余,位居遣大加郊迎,供軍糧。

公孫度割據遼河流域及其以東地區后,在名義上還是漢、曹魏的遼東太守,實際上已經成為割據一方的政權,其“立漢二祖廟,承制設壇 于襄平城南,郊祀天地,藉田,治兵,乘鸞路,九旒,旄頭羽騎”[11](P252),并著手經營自己的朝貢體系。“公孫度雄張海東,威服外夷,夫余王尉仇臺更屬遼東。時句麗、鮮卑強,度以夫余在二虜之間,妻以宗女。” [11](P842)公孫度為控制東北邊疆各族,選擇地處東北塞外中間區域又擁有較強實力的夫余國作為拉攏對象,送宗女與夫余王尉仇臺聯姻。夫余王請求由過去屬玄菟郡改為詣遼東郡朝貢,名義上是漢王朝的朝貢國,實際上則是公孫氏政權的朝貢者。《三國志·魏書·牽招傳》記載:“遼東太守公孫康自稱平州牧,遣使韓忠赍單于印綬往假峭王。峭王大會群長,忠亦在坐。峭王問招:‘昔袁公言受天子命,假我為單于;今曹公復言當更白天子,假我真單于;遼東復持印綬來。如此,誰當為正?……忠曰:‘我遼東在滄海之東,擁兵百萬,又有扶余、濊貊之用;當今之勢,強者為右,曹操獨何得為是也?”

魏文帝代漢自立,原在公孫氏政權朝貢制度下的夫余和高句麗、穢貊等東北民族馬上便轉向對曹魏政權遣使朝貢,黃初元年(220年)三月,“穢貊、扶余單于、焉耆、于闐王皆各遣使奉獻”[11](P58)。夫余王麻余時,大使位居把持國政,“歲歲遣使詣京都貢獻”,此時公孫氏政權或已被曹魏所滅。魏齊王正始五年(244年)幽州刺史、護烏桓校尉毌丘儉率軍討伐高句麗,“遣玄菟太守王頎詣夫余,位居遣犬加郊迎,供軍糧”。夫余以六畜名官,犬加、牛加皆為官名。夫余為魏提供軍糧,是朝貢制度成員對宗主國應盡的義務。

西晉武帝朝,夫余國“頻來朝貢”[20](P2532)。太康六年(285年)夫余遭到南面慕容鮮卑的襲擊,一度失國,成為夫余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十六國春秋·前燕錄一》記載:

初,涉歸與宇文鮮卑素有隙,廆將修先君之怨,表請討之。武帝弗許。廆怒,入寇遼西,殺略甚眾。帝遣幽州諸軍討之,戰于肥如,廆眾大敗。自后,復掠昌黎,每歲不絕。太康六年,又率眾東伐扶余,扶余王依慮自殺,子弟走保沃沮,廆夷其國城,驅掠萬余人而還。太康七年(286年),廆寇遼東,故扶余王依慮子依羅求率見人還復舊國,請援于東夷校尉何龕,龕遣督護賈沉將兵救之,廆遣其將孫丁率騎邀之于路,沉力戰斬丁,遂復扶余國。爾后,廆每掠其種人賣于中國,帝又以官物贖還,禁市扶余之口。

《晉書·夫余傳》記載:

(夫余)太康六年,為慕容廆所襲破,其王依慮自殺,子弟走保沃沮。帝為下詔曰:“夫余王世守忠孝,為惡虜所滅,甚愍念之。若其遺類足以復國者,當為之方計,使得存立。”有司奏護東夷校尉鮮于嬰不救夫余,失于機略。詔免嬰,以何龕代之。明年,夫余后王依羅遣詣龕,求率見人還復舊國,仍請援。……

慕容鮮卑出兵攻掠夫余,起因是慕容廆向晉朝提出攻打宇文鮮卑的請求沒有得到批準,于是遷怒于對晉朝“世守忠孝”的朝貢國夫余。大約因為夫余國沒有任何防備,在慕容廆的突然襲擊下,王城淪陷,夫余王依慮自殺,王室子弟逃往沃沮地避難。在慕容廆攻打夫余時,晉護東夷校尉鮮于嬰沒有及時出兵援助夫余,造成夫余國破王死,并被慕容部掠走萬余人。晉朝罷免了失職的鮮于嬰,翌年在新任護東夷校尉何龕的幫助下,夫余復國。但慕容廆仍然經常掠奪夫余人口,轉賣于中原,直到太康十年(289年)慕容廆歸降晉朝才罷手。盡管晉帝甚愍念夫余,以官物為夫余贖還被轉賣的人口,然夫余歷經國破與連年的騷擾,國力逐漸衰落下來。

不久,中原爆發“八王之亂”。晉室內亂,夫余失去了強大的依靠,估計此時夫余僅能維持詣護東夷校尉朝貢而已。東晉初年,晉朝最后一位平州刺史、護東夷校尉崔毖兵敗逃往高句麗之后,遼東、昌黎大部分地區為慕容鮮卑占有。晉室南遷,中原無主,世守忠孝的夫余王不會主動向“夷狄”小國朝貢,夫余位于內陸,又無法越海向東晉朝貢,故一直不見有關夫余朝貢的記載。再次見到有關夫余的記載,已是東晉穆帝永和二年(346年),時為前燕王慕容皝不奉晉朔的第二年,前燕為營建自己的朝貢體系,出兵征服夫余國。1《十六國春秋·前燕錄三·慕容皝下》記載:

皝遣世子儁及廣威軍渡遼恪、折沖慕輿根三將軍率騎萬七千襲扶余,儁居中指授,軍事皆以任恪,遂拔扶余,虜其王玄及部眾五萬余口,而還。皝署玄為鎮軍將軍,以女妻之。

這次戰爭之后,夫余國轉為前燕政權朝貢體系的成員。五世紀前后,夫余國的東鄰高句麗國逐漸強大起來,在與后燕反復較量、爭奪之后,東晉安帝元興三年(404年)高句麗好太王占據了遼東。2不久,又向北征服了夫余國,據《好太王碑》記載:

廿庚戌,東夫余舊是鄒牟王屬民,中叛不貢。王躬率往討,軍到余城,而余舉國駭服。獻出□□□□□□。王恩普覆,于是旋還。[21](P2532)

高句麗好太王二十年(410年),即東晉安帝義熙六年,北燕馮跋太平二年。從“中叛不貢”看,此前夫余已成為高句麗的朝貢國。然二者朝貢關系建立時間不長,夫余叛而不貢,導致好太王出兵討伐,其結果自然是夫余恢復向高句麗朝貢。

北魏滅北燕后,占領了遼河以西地區,遼河以東地區依然是高句麗的轄區。此時夫余國已經十分弱小,《魏書·高宗文成帝紀》記載:文成帝太安三年(457年),“于闐、扶余等五十余國各遣使朝獻”。這是夫余首次向北魏朝貢,也是最后一次向中原王朝朝貢。《三國史記·高句麗本紀七》記載:文咨明王三年(494年),“扶余王及妻孥以國來降”。時為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據高句麗朝貢北魏的使臣所說,夫余亡國的原因是“為勿吉所逐”。[22](P2216)北朝時勿吉勢力進入西流松花江流域,這對夫余國的確是很大的威脅,但真正使夫余人無法立國的除了北面勿吉的蠶食,還有東面高句麗國的侵吞。最后,夫余王只得攜妻孥以國降高句麗。顯然弱小的夫余國幾乎無力與北魏建立朝貢關系,因而《魏書》不為夫余國立傳,可以說,夫余還稱不上是北魏東北邊疆朝貢體制的成員。

綜上,夫余國建立于西漢武帝時期,其地在西流松花江流域到嫩江下游地區。最晚在西漢末年夫余國已成為漢朝東北邊疆朝貢制度成員,夫余王謹守朝貢制度規則,得到漢朝授予藩屬王的印綬和玉匣。漢魏晉時期夫余朝貢活動先后由漢朝的玄菟郡、遼東郡,魏晉王朝的幽州、護東夷校尉府管轄,在夫余國強盛時期曾建立以自己為中心的亞朝貢體系。兩晉時期,在東北朝貢成員之間發生戰爭時,世守忠孝的夫余國得到晉朝的扶持和保護,但當晉朝內亂,自顧不暇時,夫余國失去中央王朝的保護,迅速衰落,最后亡國。

參 考 文 獻

[1] 王充:《論衡》,北京:中華書局,1985.

[2] 范曄:《后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

[3] 栗原朋信:《文獻にあらわれたゐ秦漢璽印の研究》,載《秦漢史研究》吉川弘文館,1960.

[4] 神崎勝:《夫餘の歷史に関する覺書》上,《立命館文學》542號,1995年12月.

[5] 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

[6] 張博泉:《〈魏書·豆莫婁傳〉中的幾個問題》,載《黑龍江文物叢刊》1982年第2期.

[7] 干志耿:《古代橐離研究》,載《民族研究》1984年第2期.

[8] 王綿厚:《東北古代夫余部的興衰及王城變遷》,載《遼海文物學刊》1990年第2期.

[9] 李延鐵、于建華:《從索離溝的考古發現看古索離國的地望》,載《北方文物》2010年第2期.

[10] 張博泉:《夫余史地叢說》,載《社會科學輯刊》1981年第6期.

[11] 陳壽:《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1973.

[12] 王禹浪:《烏裕爾河流域的歷史與文化——以北安市為中心》,載《哈爾濱學院學報》2011年第7期.

[13]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管理處編:《滿城漢墓發掘報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

[14] 李銀德:《徐州發現西漢早期銀縷玉衣》,載《東南文化》2000年第2期.

[15] 盧兆蔭:《南越王墓玉器與滿城漢墓玉器比較研究》,載《考古與文物》1998年第1期.

[16]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榆樹老河深》,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

[17]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田野考古集粹——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二十五周年紀年》,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

[18] 李文信:《吉林市附近之史跡及遺物》,載《歷史與考古》沈陽博物館專刊1946年第1期.

[19] 李大龍:《漢唐藩屬體制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20] 房玄齡等:《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

[21] 王健群:《好太王碑研究》,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

[22] 魏收:《魏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

[責任編輯 王雪萍]

Relation of Paying Tribute between Fuyu Kingdom and Han,

Wei and Jin Dynasty

CHENG Ni-na

(History Department, School of Literature,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21, China)

Abstract: Fuyu Kingdom is established in the reign of Emperor Wu of West Han Dynasty and it flourishes along the west branch of Songhua River and the downstream region of Nen River. The tribute relation between Fuyu Kingdom and West Han Dynasty is established at the end of West Han Dynasty and the former follows the rules of paying tribute and is bestowed seal and jade case from Han Dynasty. The activity of paying tribute is administrated by Xuantu County, Liaodong County of Han Dynasty, Youzhou, Hudongyi Captain Fu of Wei and Jin Dynasty successively. Fuyu Kingdom once establishes its own tribute sub-system when thriving. In Jin Dynasty, members of tribute in Northeast start wars and the loyal Fuyu Kingdom is protected and supported by Jin Dynasty. When Jin Dynasty is in chaos, Fuyu kingdom declines and perishes due to the loss of protection from the central imperial court.

Key words: Fuyu Kingdom, East and West Han Dynasty, Wei and Jin Dynasty, paying tribute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综合| 亚洲精品第一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私拍99pans大尺度|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韩国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jizz在线免费播放|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 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 日韩一二三区视频精品| 激情亚洲天堂| 欧美一级黄片一区2区| 国产成人精品优优av|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 人人91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一区| 她的性爱视频| 国产黄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男男| 综合色88| 免费看一级毛片波多结衣|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久久婷婷色综合老司机| 黄色片中文字幕|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丁香综合在线| 亚洲综合18p| AV片亚洲国产男人的天堂| 亚洲无码A视频在线| 国产成熟女人性满足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性色| 91国内视频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www色| 国产不卡网|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亚洲人成网址|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人妻夜夜爽天天爽|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国产一二三区视频| 亚洲精选无码久久久| 操国产美女| 国产尤物在线播放| 日韩午夜伦| 国产AV毛片| 亚洲浓毛av| 国产青青草视频|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西瓜tv|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aⅴ影院|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我|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视| 四虎精品黑人视频| 毛片视频网址| 九九热精品免费视频| 日韩乱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久草视频中文|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久久成人网| 免费观看欧美性一级|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站软件| 色综合久久88| 欧美 亚洲 日韩 国产|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专区视频| 一边摸一边做爽的视频17国产|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区性色| 国产专区综合另类日韩一区| 国产福利一区在线| www欧美在线观看| www.91中文字幕| jizz在线免费播放| 亚洲国语自产一区第二页|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午夜福利免费视频| 日本日韩欧美| 日本午夜影院| 香蕉精品在线| 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