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無非
畢業于北京市一零一中學的陳星爍姑娘,最愛做的事便是在實驗室里做實驗。
陳爸爸的工作與金屬材料有關,所以,陳星爍從小就對金屬材料很感興趣。
學校有個生態園,開放給學生上生物課,做觀察實驗。陳星爍所在的小組種的是番茄。開始番茄長得很好,可后來變得干干皺皺的,還長了一層霉狀物。
“完了,番茄要死了!”組員心急火燎地說。陳星爍不這么想,她發動大家翻查資料,終于知道了這是番茄灰霉病,病原為半知菌亞門的葡萄孢菌。知道病原后,組員們按照資料里寫的治療方法,噴藥、摘病變果實。經過一段時間,終于把番茄的灰霉病治好了。經過這件事,陳星爍覺得科學很有意思。從那以后,她便真正與科學結緣。
陳星爍在聽了一次科學家關于稀土的報告后,對稀土產生了濃厚興趣,并且靈光一閃,同時考慮到了電流變。
“什么樣的電流變材料性能最好呢?”陳星爍開始思索。為了找到答案,她開始查閱大量的資料,同時也向老師請教。結果讓她既沮喪又興奮:沮喪的是,尚未有人能解答這個問題;興奮的是,何不自己成為第一人呢!
陳星爍決定,自己嘗試合成新材料。這一嘗試,竟花了半個學年加一個暑假的時間。
那以后的每個周末和假期,當朋友們在做各自喜歡的事情時,陳星爍都在實驗室里埋頭苦干。
合成新材料后,她要騎車到北京理工大學進行樣品檢測,殘酷的現實卻常常給她打擊:她合成的樣品,一直“失敗一失敗一失敗”地循環。可陳星爍并沒有泄氣。功夫不負有心人,2012年,陳星爍終于用稀土合成出新材料,并拿到“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
近年來,在學生群體中掀起過一陣“科學熱”,這源于情景喜劇《生活大爆炸》在網絡上的熱播。劇中的主角是4個“科學怪人”,他們的智商非常高,卻是“生活白癡”。其中以“謝耳朵”為代表,他真正做到了“怪到沒朋友”。
陳星爍也是《生活大爆炸》的愛好者,不過她向來把這部喜劇當科幻片看。
“太夸張啦!我才不會像‘謝耳朵一樣呢,而且,我身邊大多數人眼中的‘科學怪人,情商都很高……”陳星爍微笑著說。
說完這些,她還透露了一個秘密:她與同學在公園玩的時候,因為不敢坐過山車,被大家好好地嘲笑了一番。
看來,看似強悍的陳星爍,也有柔弱的一面。也正因為這樣,她在同學中很受歡迎,如果有人要說她是“科學怪人”,她的朋友們可是不會答應的哦!
濤聲摘自《中學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