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穎旭
在葫蘆島市連山區,提起史艷美的名字,老干部們都贊不絕口:“她用心點亮這漫天夕陽晚霞,她是我們的‘貼心小棉襖。”在連山區委老干部局局長崗位工作的6年間,史艷美用愛心、熱心、誠心、耐心和細心,竭誠為老干部服務,讓老干部們由“只是近黃昏”變得“夕陽無限好”。
服務理念:甘當“孺子牛”
“老干部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他們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奮斗了一輩子,奉獻了一輩子,勞累了一輩子。如果他們有困難,我們不幫助解決,就是失職。”史艷美向全區離退休干部承諾:“有困難來找我!”
2008年,34歲的史艷美由區委統戰部調到區委老干部局工作。上任第一天,她就拜訪區關工委、老科協的老領導,向他們虛心請教工作經驗。在隨后的一個多月時間里,她對全區298名老干部逐一拜訪。每見到老干部,她都會熱情地自我介紹:“我是新來的老干部局長,是來給您服務的,有什么困難盡管找我。”老干部們驚奇地打量眼前這位年輕的姑娘,有的試著提些困難。凡是能解決的,她當時就拍板解決了;不能當場解決的,她很認真地記了下來,盡快解決。
有一次,史艷美到鄉鎮檢查工作,發現鄉鎮離休干部醫藥費報銷比城里慢。她逐個環節查找原因,發現是由于相關部門銜接不順暢造成的。回去后,她立即協調鄉鎮定點醫院、區醫保中心、鄉鎮政府,召集各部門領導和老干部代表100多人參加協調會,現場解決了鄉鎮離休干部醫療費報銷慢這一問題。目前,鄉鎮離休干部實現每人一卡,持卡看病,再也不為醫藥費報銷犯愁了。
工作中,史艷美發現部分老干部生活困難的問題較為突出,她便想方設法建立了“特困老干部幫扶基金”。幾年來,先后幫助135名老干部和17名遺屬解決了臨時困難,幫扶資金達10余萬元。離休干部劉賀苓的遺屬齊寶芹逢人就說:“我老伴兒去世了,但人走‘茶沒涼,史局長年年來看我,為我解決生活困難,連山區委老干部局成了我最信賴的依靠!”
史艷美也一直沒忘記對異地離休干部的關愛。老干部劉靖家住外地,在他病重期間,史艷美多次到醫院看望,不僅感動了劉老一家,就連同病房的病友都連連豎大拇指。春節前,老人親自給史艷美郵寄了一張賀卡。小小的賀卡、幾句發自內心的祝福,表達的正是老人那份沉甸甸的謝意。
為了給更多老干部送去關愛和溫暖,史艷美帶領全局工作人員開展了“走基層、親老行”活動。糧食局離休干部楊玉新的子女都下崗了,老伴兒患癌癥先后做了兩次大手術,讓本已困苦的家更是雪上加霜。得知這一情況后,史艷美當即表示:“除了特困幫扶資金外,還要特事特辦,在雨季來臨前,為楊玉新把房屋修繕好。”在修繕一新的家里,楊玉新緊緊握住史艷美的手激動地說:“史局長把我們照顧得這么周到,我們全家可怎么感謝你呀!”
“新來的這位女局長真行!”老干部們眾口一詞地夸贊史艷美。史艷美為解決老干部的困難積極奔走,甘當“孺子牛”的情懷很快便贏得了老干部們的認可。老人們有事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史艷美,沒事也喜歡和她拉家常。老干部們說:“她就是俺們大家的好閨女。”
鄭重承諾:要做“貼心人”
連山區地處葫蘆島主城區,老干部人數多、年齡大、級別高,老干部的歷史遺留問題自然多而尖銳,解決起來難度較大。面對連山區老干部工作的特殊性,史艷美常跟同事說:“老小老小,老人和孩子最需要關心與呵護。作為老干部工作者,為老干部服務的時候不僅要情真,而且要心細。”于是,她帶頭作出“三點一更”的承諾:“對老干部要笑容多一點、嘴巴甜一點、手腳勤快一點,讓老干部們的晚年更加幸福。”
言出必行。史艷美帶領全局干部職工從一張笑臉、一聲問候、一把椅子、一杯熱茶開始,全方位地竭誠為老干部解決各方面的需求。
連山區委老干部局原辦公樓是上世紀80年代初建的一棟4層小樓。樓房低矮、破舊,空間狹小,老干部局、關工委、老科協等單位及老干部活動室都擠在這棟小樓里。看到老干部們在陰暗潮濕的環境里活動,史艷美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本可以將就湊合的她積極向區領導反映情況。在得到上級部門的支持后,她又向老干部們征集選址意見。最終,區政府撥款1000萬元,為老干部們購置了一棟3000多平方米,集辦公、活動為一體的老干部綜合樓。“終于搬新家了,史局長為我們圓了這個朝思暮想的夢!”搬進新樓那天,許多老干部都聞訊而來,高興得像群孩子,摸摸新器材,看看新屋子,個個樂得合不攏嘴。
年齡大了,加上腿腳不方便,舒舒服服地洗個澡成了許多老干部的“奢望”。了解情況后,史艷美跑遍了全區浴池,但浴池老板均以老人洗浴風險大、利潤薄為由拒絕了,她又軟磨硬泡,終于以誠心打動了一家浴池老板,推出了老干部定點洗浴服務。為此,史艷美為老干部定點洗浴爭取來9.6萬元專項資金,老干部們甭提有多高興了。
老干部有需求,史艷美就立即全力解決;老干部沒需求,史艷美仍主動送關懷。每逢春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史艷美從不閑著,親自到老干部家,送去節日的慰問和組織的關懷。每逢老干部生日,她就寄去寫有祝福話語的卡片;老干部家發生重大變故,她也會到場幫忙或打電話問候。一張張賀卡、一聲聲問候,讓老干部們深受感動,都稱她為“老干部的貼心人”。
傾情創新:架起“連心橋”
“對待老干部要禮敬,要豐富活動內容、真情實感服務、理論學習引導,讓老干部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積極發揮余熱。”史艷美是個善于創新求變的人,她不斷拓展工作空間,充分發揮社區的作用,使其更好地為老干部服務。今年,史艷美與同事們一道,在兩個社區試點建立了老干部日間照料室、心理疏導室等,讓老干部們在家門口就可享受到活動的樂趣和悉心的照顧。
老干部孟國卿有剪報的好習慣,23年來整理的各種知識剪報達幾十本。史艷美看到老人的剪報后深受啟發:“要是把孟老剪報中養生保健知識部分整理成一本書,分發給全區的每一位老干部,既豐富了他們的養生保健知識,又肯定了孟老多年的勞動成果,這豈不是一舉兩得!”說干就干,在征得孟老的同意后,由區委老干部局出資,出版了《老年養生保健手冊》。這本書如今真成了老干部們茶余飯后愛不釋手的“寶貝”。
在史艷美的倡導下,針對老干部待遇落實情況、身體健康情況、生活幸福感情況、原單位關心照顧情況及老干部的需求愿望等方面,老干部局面向全區298名離退休干部開展了“幸福指數滿意度”調查問卷活動。調查結果顯示,老干部們對提供經常化、多樣化、個性化、親情化的服務感到很滿意,幸福指數也大幅提升。如今,在連山區呈現出“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和諧圖景。“這與史局長的辛勤努力是分不開的!”不少老干部這樣評論。
“老干部暢談日”是史艷美倡導創建的一項新制度。她帶領局黨組成員和中層干部,每月10日、20日與老干部面對面座談交流,以現場辦公的方式為老干部答疑解難,聽取老干部在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等方面的真知灼見。老干部局還以“老干部暢談日”制度為媒介,搭建了一個離退休干部與在職領導直接溝通的“連心橋”,充分調動了老干部們發揮余熱的積極性。
如今,史艷美在連山區委老干部局工作已整整6年了,雖然她先后獲得了“遼寧省先進老干部工作者”“遼寧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等多項殊榮,但她更喜歡老干部們授給她的“老干部的貼心人”這一稱號。如今,平凡、樸實、真誠的史艷美,依然用心用情、盡心盡力,堅持不懈地用無悔的青春年華點亮老干部的漫天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