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卓卿 胡劍文 劉日洺
摘 要 強化對高產玉米種植技術的研究和實踐,對于提升玉米產量,增加玉米種植的經濟效益有著重要的意義。對高產玉米種植技術的一些要點進行了介紹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觀點和建議。
關鍵詞 玉米;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
強化種植管理,優化種植技術,對于提升玉米產量有著顯著的作用,近年來,許多農民尚未深刻認識到高產技術的重要性,對高產技術的了解和掌握不足,制約了玉米產量。為進一步提升玉米產量,全面落實高產技術,現將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要點及其措施介紹如下。
1 精細整地
做好種床整理,對于促進玉米的健康成長和提升玉米產量有著重要的意義。對此,應在播種前進行整地,確保土壤細碎,壟形標準,做法是在上一年整地的基礎上,用液壓重耙進對土地進行再次整理,為玉米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地條件。
2 種植處理
結合種植地區的自然條件合理選擇種子對于保障產量有著重要的意義,種植玉米應選擇抗病蟲害能力強、抗逆性強、產量高且穩定的優質品種。此外,播種前對種子進行防病蟲害處理十分重要,首先,要對種子進行篩選,去除腐敗變質的種植以及其他雜質,播種前晾曬6~7 d,白天晾曬晚上收回以免受潮。播種前還可摻入多功能種衣劑進行攪拌包衣以提升植株抗病能力,包衣完成后陰干即可。
3 適時播種
把握好播種時間對于提升產量十分重要,播種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適時早播。天氣適宜的情況下應盡量提早播種,通常應在4月底前完成播種以避免遭受灰飛虱等春季蟲害。(2)適量播種。通常每667 m2地播種2~2.5 kg。(3)播種時應深淺一致,一般波深在3~5 cm。
4 強化田間管理
做好田間管理對于促進植株健康生長十分關鍵,對此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及時定苗,在5~6葉前拔除病苗和混雜植株,留下健康的植株。(2)中耕培土,定苗時進行一次中耕,10葉左右時進行1次中耕,以消除雜草疏松土壤。(3)合理施肥。一般來說,每667 m2產量7 500 kg的地塊應施碳銨1 200~1 350 kg/hm2或尿素450~600 kg/hm2,并結合需要施磷肥,氯化鉀施75~105 kg/hm2。玉米產9 000 kg/hm2 地塊需施碳銨1 500 kg/hm2或尿素600 kg/hm2、過磷酸鈣375 kg/hm2、氯化鉀105~150 kg/hm2。高產地塊酌情增加施肥量。若采用復合肥,氮肥應在苗期施30%,喇叭口期施70%,磷鉀肥苗期一次性施入。(4)合理澆水。遇干時期應做好2次澆水,一是大喇叭口期,二是灌漿期,可開溝澆灌。若遇洪澇災害則應及時排水。(5)化控。采用化控調節劑能夠有效避免倒伏,但應嚴格控制用藥。通常應在玉米葉齡指數達到50%~60%期間噴藥,即玉米葉基部向下
10 cm左右處撥開可見雄穗頭時。
5 強化病蟲害防治
5.1 病害防治
(1)大斑病和小斑病。采用50%的多菌靈500倍或70%的甲基硫菌靈700倍,在大喇叭口到吐絲期間用水稀釋噴灑,應連續噴灑2~3次,每隔7~10 d噴灑1次。(2)絲黑穗病,播種前用5096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拌種,藥種比為1:500。(3)紋枯病。通常用在大喇叭口時期進行防治,采用朗文康450 g/hm2,對水900 kg噴灑與植株果穗以下的部位,連續噴灑2~3次,每隔7 d噴灑1次。(4)銹病。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噴灑植株,發病初期可噴灑1次,發病嚴重時應每隔15 d噴灑1次。
5.2 蟲害防治
(1)地老虎。地老虎主要侵害玉米的莖葉,直接危害玉米的正常生長,消滅地老虎首先要及時清除田間雜草,避免其在雜草處產卵,其次可用米糠或豆餅等炒香并添加5%敵百蟲,分散置于田間引誘地老虎誘蟲進行誘殺。(2)粘蟲。粘蟲具有雜食性和暴食性的特點,多侵害玉米的葉背、葉心,嚴重威脅植株的正常生長。對此可采用醋、糖、酒拌和敵百蟲誘殺成蟲或用抖克1 000倍、金世紀1 000倍、莫比朗2 000倍、千蟲克1 000~1 500倍混合噴灑消滅幼蟲和成蟲。
6 合理掌握收獲時間
適時收獲能夠確保玉米的產量和品質,收獲過早不利于玉米中的淀粉與蛋白質的完全形成,收獲過晚,則可能受天氣影響或鼠害等因素影響以減少產量。通常在蠟熟后期進行收獲最為適宜,收貨后應及時晾曬風干以免腐敗變質影響質量。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