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周桂梅
摘 要 花生測土配方施肥秋季田間試驗結果表明,廣東省雷州市輕粘的黃赤土水稻田,在種植花生中不宜多施N肥,適當增加K肥用量能達到增產的目的,添加一定量的有機肥增產更加顯著。通過測土配方施肥試驗確定了花生的合理施肥品種、數量和基肥、追肥分配比例及最佳的施肥時間與辦法。最佳的施肥品種及用量為:尿素(含N46%)22 kg/667 m2,過磷酸鈣(含P2O5 16%)38 kg/667 m2,氯化鉀(含K2O 60%)15 kg/667 m2,商品有機肥(含有機質30%)100 kg/667 m2。其產投增益最佳。
關鍵詞 花生;配方施肥;施肥量;產投增益;廣東省雷州市
中圖分類號:S56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測土配方施肥主要是根據不同土壤和作物提出合理施肥的處方,減少土壤和地下水因施肥不當而產生的環境污染,使農民增產增收得到實惠。為了探索廣東省雷州市秋季種植花生的N、P、K的施用量與產量關系,在不同配方施肥條件下,尋求最佳肥料配比,以保證施肥中肥料配方的準確性,確定花生的合理施肥品種和數量,基肥、追肥分配比例,最佳施肥時期和施肥方法,減少過量使用肥料的風險。按照《廣東省2012年主要農作物花生測土配方施肥田間肥效試驗方案》的要求于2013年7月18日-10月13日在雷州市紀家鎮文園村委會望居樂村實施了秋季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設在雷州市紀家鎮文園村委會望居樂村農戶陳永定田塊進行,土種為黃赤土,輕粘。前作作物水稻,地力一致,排灌方便,種植前梅花形五點取0~20 cm耕作層土壤化驗分析,分析結果為pH值4.9,有機質10.5 g/kg,堿解氮89.2 mg/kg,有效磷51.35 mg/kg,有效鉀80.8 mg/kg。
1.2 試驗材料
花生供試品種:湛油75號。該品種具有品質優、產量高、抗性強等特點,比較適合當地種植。試驗所用肥料是按試驗方案要求的肥料種類和養分含量標準從當地市場上選購的尿素(含N 46%)、過磷酸鈣(含 P2O5 16%)和氯化鉀(含 K2O 60%)和商品有機肥(含有機質30%)。
1.3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固定磷水平,設置4個氮、鉀水平的田間肥效試驗,其中,0水平指不施任何肥料,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該水平為過量施肥水平)。本試驗“2”水平最佳施肥量(折純)N=10.12,P2O5=6.08,K2O=9 kg/667 m2;本試驗按方案規劃各處理小區及保護行,起畦后嚴格按照栽植規格每穴播種2粒種子各處理同一品種,同一播種時間,基本苗數相同。整個試驗區面積為1 334 m2,每個小區為面積20 m2,分3次重復。株行距為23 cm×27 cm,小區株數為432株折合14 400株/667 m2。收獲前,每個小區取具代表性6株花生作室內考種樣本。調查總分枝數、有效分枝數、總果數、飽果數、秕果數、飽果率、單仁果數、雙仁果、百果重、出仁率、株高、生物量及主莖青葉片數(見表2)。
1.4 試驗實施
7月18日播種7月22日齊苗,9月4日始花,10月13日收獲。全生長期88 d。各試驗處理小區均按常規高產栽培進行田間管理,及時松土除草,灌溉排水,病蟲防治等工作,肥料分配方案:開溝播種前各處理按比例施石灰50 kg/667 m2、硫酸鎂25 kg/667 m2,硼砂0.5 kg/667 m2,(處理1只施石灰)基肥為全部磷肥,處理9另加900 g/20 m2(折純)商品有機肥。氮肥、鉀肥分基肥和追肥2次施下,氮肥基肥和追肥施肥比例分別為70%、30%,鉀肥基肥和追肥施肥比例各占40%、60%。氮肥追肥在4~5葉時,鉀肥追肥在始花后(約10片葉時),采用溝施,施肥前將肥料用適量的細沙拌勻后再施用(見表1)。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施肥處理對花生產量的影響
在同一塊水稻田中進行試驗,不同處理對花生產量有明顯的影響。從(表2)看出處理3、處理4、處理5隨著氮肥施加量的倍增,各處理小區產量沒有增加反而有減少的跡象,從處理6、處理7、處理8看出隨著鉀肥施加量的倍增,各處理小區產量也隨之增加,但N、P、K施用量相同的情況下另施有機肥(見處理9)其產量卻明顯增高。0水平的施肥量(處理1)雖有一定的產量但達不到商品生產的目的。說明該塊水稻田有機肥含量不足,而多施氮肥在花生生產中作用不大。
2.2 不同處理的施肥方案及經濟效益
2.2.1 重施N肥,產投增益減少(見表2、表3)
處理4、處理5施P、K量相同,N量(折純)分別為303.6 g/20 m2、455.4 g/20 m2,小區產量分別為7.368 kg/
20 m2、7.368 kg/20 m2,折合245.72 kg/667 m2、230.65 kg/
667 m2,扣除肥款及地力肥產生的效益后產投增益分別為1 745.34元/667 m2、1 519.72元/667 m2。處理5比處理4折合多施N肥5 kg/667 m2,產投增益減少225.62元/667 m2。從表4可看出增加N量只促進了營養生長,而抑制生殖生長。
2.2.2 重施K肥,產投增益增加
處理6、7、8施N、P量相同,K量(折純)分別為0、303.6 g/20㎡、455.4 g/20㎡,小區產量分別為6.255 kg/
20㎡、6.638 kg/20㎡、7.466 kg/20㎡,折合208.60 kg/
667㎡、222.87 kg/667㎡、248.98 kg/667㎡,扣除肥款及地力肥產生的效益后產投增益分別為1 310.75元/667㎡、1 471.91元/667㎡、1 763.73元/667㎡。隨著K量的增加,產量及產投增益隨之增高。
2.2.3 加施有機肥,產投增益增加明顯
處理4、9施N、P、K量相同,處理4、9加施有機肥量(折純)分別為0、900 g/20㎡,小區產量分別為7.368 kg/
20㎡、8.185 kg/20㎡,折合245.72 kg/667㎡、272.96 kg/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雷州市輕粘的黃赤土水稻田秋季花生在不施任何肥的情況下也可獲得一定量的收獲,但達不到商品生產的目的;多施N肥不但沒有達到增產的目的,還出現因多施N肥造成營養生長過旺盛而減產的跡象;多施K肥可達到增產的目的,但在試驗中發現施適量的有機肥增產更加顯著。此試驗結果表明,當地農民在實際生產中為了便于操作,節約勞動成本,只簡單地使用化肥,而缺少施用有機肥,導致土壤含有機質較少。在生產過程中可多施有機肥,改善土壤結構,從而達到高產又環保的目的。此次試驗得出秋種花生最佳的施肥方案為:尿素(含N 46%)22 kg/667㎡,過磷酸鈣(含P2O5 16%)38 kg/667㎡,氯化鉀(含K2O 60%)15 kg/667㎡,商品有機肥(含有機質30%)100 kg/667㎡。為更好地撐握雷州市種植花生的氮、磷、鉀及有機肥的最佳施肥量,還需要進一步進行相應的試驗。
(責任編輯:趙中正)
摘 要 花生測土配方施肥秋季田間試驗結果表明,廣東省雷州市輕粘的黃赤土水稻田,在種植花生中不宜多施N肥,適當增加K肥用量能達到增產的目的,添加一定量的有機肥增產更加顯著。通過測土配方施肥試驗確定了花生的合理施肥品種、數量和基肥、追肥分配比例及最佳的施肥時間與辦法。最佳的施肥品種及用量為:尿素(含N46%)22 kg/667 m2,過磷酸鈣(含P2O5 16%)38 kg/667 m2,氯化鉀(含K2O 60%)15 kg/667 m2,商品有機肥(含有機質30%)100 kg/667 m2。其產投增益最佳。
關鍵詞 花生;配方施肥;施肥量;產投增益;廣東省雷州市
中圖分類號:S56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測土配方施肥主要是根據不同土壤和作物提出合理施肥的處方,減少土壤和地下水因施肥不當而產生的環境污染,使農民增產增收得到實惠。為了探索廣東省雷州市秋季種植花生的N、P、K的施用量與產量關系,在不同配方施肥條件下,尋求最佳肥料配比,以保證施肥中肥料配方的準確性,確定花生的合理施肥品種和數量,基肥、追肥分配比例,最佳施肥時期和施肥方法,減少過量使用肥料的風險。按照《廣東省2012年主要農作物花生測土配方施肥田間肥效試驗方案》的要求于2013年7月18日-10月13日在雷州市紀家鎮文園村委會望居樂村實施了秋季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設在雷州市紀家鎮文園村委會望居樂村農戶陳永定田塊進行,土種為黃赤土,輕粘。前作作物水稻,地力一致,排灌方便,種植前梅花形五點取0~20 cm耕作層土壤化驗分析,分析結果為pH值4.9,有機質10.5 g/kg,堿解氮89.2 mg/kg,有效磷51.35 mg/kg,有效鉀80.8 mg/kg。
1.2 試驗材料
花生供試品種:湛油75號。該品種具有品質優、產量高、抗性強等特點,比較適合當地種植。試驗所用肥料是按試驗方案要求的肥料種類和養分含量標準從當地市場上選購的尿素(含N 46%)、過磷酸鈣(含 P2O5 16%)和氯化鉀(含 K2O 60%)和商品有機肥(含有機質30%)。
1.3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固定磷水平,設置4個氮、鉀水平的田間肥效試驗,其中,0水平指不施任何肥料,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該水平為過量施肥水平)。本試驗“2”水平最佳施肥量(折純)N=10.12,P2O5=6.08,K2O=9 kg/667 m2;本試驗按方案規劃各處理小區及保護行,起畦后嚴格按照栽植規格每穴播種2粒種子各處理同一品種,同一播種時間,基本苗數相同。整個試驗區面積為1 334 m2,每個小區為面積20 m2,分3次重復。株行距為23 cm×27 cm,小區株數為432株折合14 400株/667 m2。收獲前,每個小區取具代表性6株花生作室內考種樣本。調查總分枝數、有效分枝數、總果數、飽果數、秕果數、飽果率、單仁果數、雙仁果、百果重、出仁率、株高、生物量及主莖青葉片數(見表2)。
1.4 試驗實施
7月18日播種7月22日齊苗,9月4日始花,10月13日收獲。全生長期88 d。各試驗處理小區均按常規高產栽培進行田間管理,及時松土除草,灌溉排水,病蟲防治等工作,肥料分配方案:開溝播種前各處理按比例施石灰50 kg/667 m2、硫酸鎂25 kg/667 m2,硼砂0.5 kg/667 m2,(處理1只施石灰)基肥為全部磷肥,處理9另加900 g/20 m2(折純)商品有機肥。氮肥、鉀肥分基肥和追肥2次施下,氮肥基肥和追肥施肥比例分別為70%、30%,鉀肥基肥和追肥施肥比例各占40%、60%。氮肥追肥在4~5葉時,鉀肥追肥在始花后(約10片葉時),采用溝施,施肥前將肥料用適量的細沙拌勻后再施用(見表1)。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施肥處理對花生產量的影響
在同一塊水稻田中進行試驗,不同處理對花生產量有明顯的影響。從(表2)看出處理3、處理4、處理5隨著氮肥施加量的倍增,各處理小區產量沒有增加反而有減少的跡象,從處理6、處理7、處理8看出隨著鉀肥施加量的倍增,各處理小區產量也隨之增加,但N、P、K施用量相同的情況下另施有機肥(見處理9)其產量卻明顯增高。0水平的施肥量(處理1)雖有一定的產量但達不到商品生產的目的。說明該塊水稻田有機肥含量不足,而多施氮肥在花生生產中作用不大。
2.2 不同處理的施肥方案及經濟效益
2.2.1 重施N肥,產投增益減少(見表2、表3)
處理4、處理5施P、K量相同,N量(折純)分別為303.6 g/20 m2、455.4 g/20 m2,小區產量分別為7.368 kg/
20 m2、7.368 kg/20 m2,折合245.72 kg/667 m2、230.65 kg/
667 m2,扣除肥款及地力肥產生的效益后產投增益分別為1 745.34元/667 m2、1 519.72元/667 m2。處理5比處理4折合多施N肥5 kg/667 m2,產投增益減少225.62元/667 m2。從表4可看出增加N量只促進了營養生長,而抑制生殖生長。
2.2.2 重施K肥,產投增益增加
處理6、7、8施N、P量相同,K量(折純)分別為0、303.6 g/20㎡、455.4 g/20㎡,小區產量分別為6.255 kg/
20㎡、6.638 kg/20㎡、7.466 kg/20㎡,折合208.60 kg/
667㎡、222.87 kg/667㎡、248.98 kg/667㎡,扣除肥款及地力肥產生的效益后產投增益分別為1 310.75元/667㎡、1 471.91元/667㎡、1 763.73元/667㎡。隨著K量的增加,產量及產投增益隨之增高。
2.2.3 加施有機肥,產投增益增加明顯
處理4、9施N、P、K量相同,處理4、9加施有機肥量(折純)分別為0、900 g/20㎡,小區產量分別為7.368 kg/
20㎡、8.185 kg/20㎡,折合245.72 kg/667㎡、272.96 kg/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雷州市輕粘的黃赤土水稻田秋季花生在不施任何肥的情況下也可獲得一定量的收獲,但達不到商品生產的目的;多施N肥不但沒有達到增產的目的,還出現因多施N肥造成營養生長過旺盛而減產的跡象;多施K肥可達到增產的目的,但在試驗中發現施適量的有機肥增產更加顯著。此試驗結果表明,當地農民在實際生產中為了便于操作,節約勞動成本,只簡單地使用化肥,而缺少施用有機肥,導致土壤含有機質較少。在生產過程中可多施有機肥,改善土壤結構,從而達到高產又環保的目的。此次試驗得出秋種花生最佳的施肥方案為:尿素(含N 46%)22 kg/667㎡,過磷酸鈣(含P2O5 16%)38 kg/667㎡,氯化鉀(含K2O 60%)15 kg/667㎡,商品有機肥(含有機質30%)100 kg/667㎡。為更好地撐握雷州市種植花生的氮、磷、鉀及有機肥的最佳施肥量,還需要進一步進行相應的試驗。
(責任編輯:趙中正)
摘 要 花生測土配方施肥秋季田間試驗結果表明,廣東省雷州市輕粘的黃赤土水稻田,在種植花生中不宜多施N肥,適當增加K肥用量能達到增產的目的,添加一定量的有機肥增產更加顯著。通過測土配方施肥試驗確定了花生的合理施肥品種、數量和基肥、追肥分配比例及最佳的施肥時間與辦法。最佳的施肥品種及用量為:尿素(含N46%)22 kg/667 m2,過磷酸鈣(含P2O5 16%)38 kg/667 m2,氯化鉀(含K2O 60%)15 kg/667 m2,商品有機肥(含有機質30%)100 kg/667 m2。其產投增益最佳。
關鍵詞 花生;配方施肥;施肥量;產投增益;廣東省雷州市
中圖分類號:S56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測土配方施肥主要是根據不同土壤和作物提出合理施肥的處方,減少土壤和地下水因施肥不當而產生的環境污染,使農民增產增收得到實惠。為了探索廣東省雷州市秋季種植花生的N、P、K的施用量與產量關系,在不同配方施肥條件下,尋求最佳肥料配比,以保證施肥中肥料配方的準確性,確定花生的合理施肥品種和數量,基肥、追肥分配比例,最佳施肥時期和施肥方法,減少過量使用肥料的風險。按照《廣東省2012年主要農作物花生測土配方施肥田間肥效試驗方案》的要求于2013年7月18日-10月13日在雷州市紀家鎮文園村委會望居樂村實施了秋季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設在雷州市紀家鎮文園村委會望居樂村農戶陳永定田塊進行,土種為黃赤土,輕粘。前作作物水稻,地力一致,排灌方便,種植前梅花形五點取0~20 cm耕作層土壤化驗分析,分析結果為pH值4.9,有機質10.5 g/kg,堿解氮89.2 mg/kg,有效磷51.35 mg/kg,有效鉀80.8 mg/kg。
1.2 試驗材料
花生供試品種:湛油75號。該品種具有品質優、產量高、抗性強等特點,比較適合當地種植。試驗所用肥料是按試驗方案要求的肥料種類和養分含量標準從當地市場上選購的尿素(含N 46%)、過磷酸鈣(含 P2O5 16%)和氯化鉀(含 K2O 60%)和商品有機肥(含有機質30%)。
1.3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固定磷水平,設置4個氮、鉀水平的田間肥效試驗,其中,0水平指不施任何肥料,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該水平為過量施肥水平)。本試驗“2”水平最佳施肥量(折純)N=10.12,P2O5=6.08,K2O=9 kg/667 m2;本試驗按方案規劃各處理小區及保護行,起畦后嚴格按照栽植規格每穴播種2粒種子各處理同一品種,同一播種時間,基本苗數相同。整個試驗區面積為1 334 m2,每個小區為面積20 m2,分3次重復。株行距為23 cm×27 cm,小區株數為432株折合14 400株/667 m2。收獲前,每個小區取具代表性6株花生作室內考種樣本。調查總分枝數、有效分枝數、總果數、飽果數、秕果數、飽果率、單仁果數、雙仁果、百果重、出仁率、株高、生物量及主莖青葉片數(見表2)。
1.4 試驗實施
7月18日播種7月22日齊苗,9月4日始花,10月13日收獲。全生長期88 d。各試驗處理小區均按常規高產栽培進行田間管理,及時松土除草,灌溉排水,病蟲防治等工作,肥料分配方案:開溝播種前各處理按比例施石灰50 kg/667 m2、硫酸鎂25 kg/667 m2,硼砂0.5 kg/667 m2,(處理1只施石灰)基肥為全部磷肥,處理9另加900 g/20 m2(折純)商品有機肥。氮肥、鉀肥分基肥和追肥2次施下,氮肥基肥和追肥施肥比例分別為70%、30%,鉀肥基肥和追肥施肥比例各占40%、60%。氮肥追肥在4~5葉時,鉀肥追肥在始花后(約10片葉時),采用溝施,施肥前將肥料用適量的細沙拌勻后再施用(見表1)。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施肥處理對花生產量的影響
在同一塊水稻田中進行試驗,不同處理對花生產量有明顯的影響。從(表2)看出處理3、處理4、處理5隨著氮肥施加量的倍增,各處理小區產量沒有增加反而有減少的跡象,從處理6、處理7、處理8看出隨著鉀肥施加量的倍增,各處理小區產量也隨之增加,但N、P、K施用量相同的情況下另施有機肥(見處理9)其產量卻明顯增高。0水平的施肥量(處理1)雖有一定的產量但達不到商品生產的目的。說明該塊水稻田有機肥含量不足,而多施氮肥在花生生產中作用不大。
2.2 不同處理的施肥方案及經濟效益
2.2.1 重施N肥,產投增益減少(見表2、表3)
處理4、處理5施P、K量相同,N量(折純)分別為303.6 g/20 m2、455.4 g/20 m2,小區產量分別為7.368 kg/
20 m2、7.368 kg/20 m2,折合245.72 kg/667 m2、230.65 kg/
667 m2,扣除肥款及地力肥產生的效益后產投增益分別為1 745.34元/667 m2、1 519.72元/667 m2。處理5比處理4折合多施N肥5 kg/667 m2,產投增益減少225.62元/667 m2。從表4可看出增加N量只促進了營養生長,而抑制生殖生長。
2.2.2 重施K肥,產投增益增加
處理6、7、8施N、P量相同,K量(折純)分別為0、303.6 g/20㎡、455.4 g/20㎡,小區產量分別為6.255 kg/
20㎡、6.638 kg/20㎡、7.466 kg/20㎡,折合208.60 kg/
667㎡、222.87 kg/667㎡、248.98 kg/667㎡,扣除肥款及地力肥產生的效益后產投增益分別為1 310.75元/667㎡、1 471.91元/667㎡、1 763.73元/667㎡。隨著K量的增加,產量及產投增益隨之增高。
2.2.3 加施有機肥,產投增益增加明顯
處理4、9施N、P、K量相同,處理4、9加施有機肥量(折純)分別為0、900 g/20㎡,小區產量分別為7.368 kg/
20㎡、8.185 kg/20㎡,折合245.72 kg/667㎡、272.96 kg/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雷州市輕粘的黃赤土水稻田秋季花生在不施任何肥的情況下也可獲得一定量的收獲,但達不到商品生產的目的;多施N肥不但沒有達到增產的目的,還出現因多施N肥造成營養生長過旺盛而減產的跡象;多施K肥可達到增產的目的,但在試驗中發現施適量的有機肥增產更加顯著。此試驗結果表明,當地農民在實際生產中為了便于操作,節約勞動成本,只簡單地使用化肥,而缺少施用有機肥,導致土壤含有機質較少。在生產過程中可多施有機肥,改善土壤結構,從而達到高產又環保的目的。此次試驗得出秋種花生最佳的施肥方案為:尿素(含N 46%)22 kg/667㎡,過磷酸鈣(含P2O5 16%)38 kg/667㎡,氯化鉀(含K2O 60%)15 kg/667㎡,商品有機肥(含有機質30%)100 kg/667㎡。為更好地撐握雷州市種植花生的氮、磷、鉀及有機肥的最佳施肥量,還需要進一步進行相應的試驗。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