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佐勝 劉茳
摘 要 湖南省長沙市是一座具有3 000多a歷史的文化名城,由于優越的自然條件,加前人的精心養護,保存了一批珍貴的古樹名木。目前,長沙市現有的1 000多株建檔古樹中,因壽命長,樹體長勢衰弱,根系生長力減退,抗逆性差,容易造成衰敗或死亡,90%以上都不同程度存在衰老、腐心或病蟲危害等現象。據專家預測,如不及時采取科學養護技術,到2020年全市已建檔的古樹名木將有30%以上因管理不善而死亡。對長沙市古樹名木進行調查分析,并探討古樹名木保護復壯技術。
關鍵詞 古樹名木;復壯技術;湖南省長沙市
中圖分類號:S788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
1 湖南省長沙市古樹名木生長現狀
長沙市部分古樹因樹齡較長而樹勢衰弱,受人為破壞、病蟲害、自然災害及環境污染等因素影響,加之得不到有效保護和管理,生長受到一定影響。因古樹自身的衰老和病蟲危害嚴重等原因,湖南大學原建檔的10株古馬尾松有9株死亡。因城市道路及房屋建設等施工單位對古樹名木缺乏保護意識,損毀及非法砍伐或移栽古樹的現象時有發生,如岳麓區金星大道建設時期建檔的6株古銀杏,在本次調查中已不知去向。2008年初的冰凍災害,對古樹的損毀很大。岳麓山60%以上的建檔古樹因冰凍雪壓,均不同程度遭受損壞,其中有2株古楓香翻蔸死亡。西湖街道辦事處茶場村3株古楊梅因雪壓翻蔸死亡。
2 長沙市古樹名木保護及復壯措施
1.1 生長環境改良
1.1.1 地上環境改良
按照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條例規定,拆除古樹名木周邊影響其正常生長的違章建筑和設施,清理、排除古樹周圍垃圾、污水、污物。古樹名木原有生境遭到破壞的,應借鑒原有資料,盡量恢復古樹原有的立地環境。古樹名木周圍鋪裝地面應采用透氣鋪裝,并留出至少3 m×3 m的樹堰。伐除古樹名木周圍對其生長有不良影響的植物,可選擇種植有益古樹名木生長的植物,如苜蓿、白三葉及垂盆草等。生長于平地的古樹名木,裸露地表的根應加以保護,防止踐踏;生長于坡地且樹根周圍出現水土流失的古樹名木,應砌石墻護坡,填土護根。護墻高度、長度及走向據地勢而定;生長于河道、水系邊的古樹名木,應據周邊環境用石駁、木樁等進行護岸加固,保護根系。主干被深埋的古樹,應分期進行人工清除堆土,露出根莖結合部。周圍沒有避雷裝置的古樹名木,應安裝避雷裝置。
1.1.2 地下環境改良
地下環境改良之前,首先,需要對根系進行保護,尤其是因各種原因導致根系受損時要及時進行處理。根系良好,但古樹生長勢較弱的,可以通過換土、挖復壯溝、埋條及地面打孔等技術措施,改善土壤的水、氣、肥狀況,達到古樹復壯的目的。因土壤受到污染、排水不暢、人為機械損傷等原因導致古樹名木根系受到損害時,應對受傷根進行修平、消毒,澆生根水,注射跟動力等,保護根系,恢復根系生長勢。
1.2 合理灌溉
古樹名木在進行土壤改良后應進行澆透水。對于瀕危被搶救的高大、枝葉稀少的古樹,還應當在樹體上安裝噴頭,有效補水,滿足古樹的生理需求。對于地勢低洼、易積水的古樹名木,應在樹冠外圍3~5 m處深挖排水溝,排水溝最好做成盲溝形式,防止堵塞,保證排水的暢通。
1.3 科學施肥
名木古樹地面施肥,以腐熟有機肥為主,也可根據古樹的具體需要補充復合肥,配比一定要根據古樹的特征和需求謹慎處理。地面施肥主要結合復壯溝、打孔等土壤改良一起進行。葉面施肥能在較短時間內補充樹體的養分,彌補根部吸收養分的不足。葉面施肥的配比也應當科學謹慎,宜薄肥多施,一般在早晨和傍晚實施,要求盡量均勻全面。對于衰弱或瀕死的古樹,可利用人體輸液的原理,給古樹名木打吊針輸液補充養分,可在樹干或粗大根上打孔,所打孔部位的組織一定要有輸導能力,孔深至木質部,孔徑為
5~5.5 mm,并斜向下與樹體呈30~45°夾角。吊完后一定要用殺菌劑消好毒,并插入干樹枝塞緊。
1.4 修剪整型
古樹的修剪整型,應少整枝,少短截,以輕剪、疏剪枯枝、枯梢為主,基本保持原有的樹形為原則。對于衰弱、瀕死的古樹,在根系受到極大破壞,為控制樹勢必須修剪時,也需要盡量保持原有的樹形。在修剪過程中,不能碰傷樹干和枝條,剪口需平整、光滑,剪后傷口應進行消毒處理,并涂上傷口愈合劑,然后,用無紡布或塑料薄膜包扎,保護好剪口。
1.5 樹體修復
對樹體穩固性影響小的樹洞,或者樹洞很大,欲留做觀賞的樹洞可采用開放法修復,清理樹洞腐爛部分,裸露的木質部使用消毒劑,如5%硫酸銅或5‰高錳酸鉀;待干后涂防腐劑,如桐油。有積水時在適當位置設導流管(孔),以利排水。應經常檢查防水層和排水情況,防護劑每隔半年重新涂1次。樹洞大或主干缺損太多,影響樹體穩定,應采用填充封口法。清除洞穴腐爛部分并消毒后,用木炭或水泥石塊填充,如有必要可用鋼筋做支撐加固,再用鐵絲網罩住,外面用水泥、膠水、顏料拌勻后(接近樹皮顏色)進行修補;封口要求平整、嚴密,并低于形成層;形成層處輕刮,最后涂傷口愈合劑。另外,為了美觀還可以在上面壓樹皮狀紋或釘上1層真樹皮。
1.6 支撐
對樹體傾斜、樹洞明顯或處于河岸、高坡上或樹冠大、枝葉密集、易遭風折的古樹名木,必須設立支撐或拉攀加固。加固設施與樹體接觸處必須加墊層,如厚橡膠。支撐、加固材料應經過防腐蝕保護處理。
1.7 圍欄、警示牌保護
一般在離樹冠垂直投影3~5 m處設置圍欄,圍欄高約60~80 cm高。圍欄的式樣應與古樹名木的周邊景觀相協調。圍欄應安全、牢固。對特別珍貴的古樹還要設立警示碑,明文禁止破壞古樹的行為。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