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濱海新區作為我國現代化學工業的發源地之一,具有優良的產業基礎、發展優勢。特別是納入國家發展戰略以來,石化行業取得了長足發展,成為濱海新區八大支柱產業之一。2013年,石化行業的工業總產值占天津市的90%左右。
截至2014年6月底,全區共有危險化學品企業1 597家。其中,涉及重點監管危險工藝的企業69家,有危險工藝15種;涉及重點監管危險化學品的企業150家,有重點監管危險化學品50種;涉及重大危險源的企業112家,占天津市的63.6%。
為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濱海新區以化工園區建設為重點,以“四化建設”為支撐(即:企業管理標準化、企業安全本質化、監管手段信息化、監管模式網格化),積極探索石化企業一體化監管模式,科學規劃園區布局,分類指導園區的安全發展。
科學規劃園區空間布局
結合石化產業的特點和發展階段,以及天津市、濱海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濱海新區按照“項目集中園區、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成建設”的總體思路,制定了“東港口、西高新、南重化、北旅游、中服務”的產業板塊規劃。
同時,根據天津市的相關空間規劃、產業布局,濱海新區在“十一五”期間,進行了天津市危化企業的產業布局規劃、園區建設等工作。在此基礎上,如今又及時對濱海新區的石化產業發展進行了重新設計,形成了《濱海新區石化產業發展規劃綱要》,堅持有保有壓、有進有退的原則,在充分考慮自然環境、安全現狀、資源配置等因素的基礎上,對石化產業園區進行了重新布局,形成了“5+4”的總體格局,即:南港工業區、臨港經濟區、開發區現代產業園區、南疆石化區、大港石化產業園區等5個政府主導型化工園區,以及中石化天津分公司、中石油大港油田及石化公司、中海油天津分公司、天津渤海化工集團等4個企業主導型獨立園區。
根據空間戰略發展規劃和產業板塊布局,濱海新區對7個功能區、19個街鎮的功能定位和產業發展方向,進行了調整明確,并通過控制規劃、詳細規劃進行固化。天津開發區(南港工業區)、天津港保稅區(天津空港經濟區)、濱海高新區、中新天津生態城、東疆保稅港區、中心商務區等功能區,被確定為禁化區,明令禁止從事危化企業的招商引資、開發建設。按照生態宜居的要求,19個街鎮作為城市生活區、人員聚集區,分別就既有化工企業的集聚轉移、搬遷改造做出部署安排。
分類指導“五個化工園區”發展
按照重點支持、控制提升和轉型壓縮的總體思路,濱海新區對5個化工園區的發展實施分類指導。重點支持南港工業區石化產業園區建設,圍繞打造世界級臨港石化產業基地,集中全區優勢資源、力量,通過石化項目優先擺放、公共資源配置優先安排等方式,加快推進開發建設,盡快形成集聚效應。控制提升臨港經濟區和大港石化產業園區的發展,對臨港經濟區的化工企業重點控制規模、優化完善調整;對大港石化產業園區,在現有的大煉油、大乙烯項目基礎上,控制規模、優化提升、發展石化服務業。同時,控制保障南疆石化區危化企業發展,轉型壓縮開發區現代產業園區危化企業發展。
在招商階段,濱海新區建立了安全、環保與招商部門聯動的機制,對于危化項目,堅持在招商引資階段,安排安全環保提前介入、參與意見。實施安全環保“一票否決”,強化項目安全環保評價,嚴把安全生產標準、園區產業鏈安全、安全風險容量等關鍵因素,做到不達標決不批準,把工藝設備設施落后、本質安全水平低,以及光氣、劇毒等項目擋在門外。危化項目建設中,實施全程監管。對于新建項目,嚴格依照有關法規標準,對有毒有害氣體泄漏報警系統、“兩重點一重大”生產儲存裝置的安全聯鎖系統,做到應備必備、安全有效,不埋下安全環保隱患。
推進園區一體化建設
濱海新區按照扁平、高效的原則,積極推進以所在功能區管委會為責任主體,相關安監機構具體負責的安全監管體系。在南港工業區、臨港經濟區、大港石化產業園區、開發區現代產業園區,分別獨立設置了安監機構,在天津港南疆石化區,建立了安監站,堅持機構獨立化。
各園區分別配備了專職人員,并賦予這些人員行政執法權限。在管理體系設計上,堅持與美國休斯敦、德國路德維希、日本千葉、新加坡裕廊等先進化工園區對標,使管理專業化。在日常監管上,積極實踐“責任關懷”,并通過定期開展安全評價,做好風險分析預警。
化工園區的一體化應急管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部分。濱海新區按照功能健全、統一指揮、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原則,建成了覆蓋全區的危險化學品應急平臺。
通過在各園區、各企業分別設置終端并聯網運行的方式,實現對“5+4”布局內企業應急工作的全覆蓋,應急響應、指揮協調的一體化。濱海新區安監局組織各園區、各企業編制危化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實施了對全區危化品應急資源普查登記整合;編制了濱海新區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手冊,并堅持每年組織綜合應急演練。
依托中石化天津分公司,濱海新區啟動了國家級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基地建設,同時還擁有中石油、中海油、大沽化等28支企業專業應急救援隊和13支企業專業應急消防隊。在南港、臨港、南疆、大港石化產業園區、開發區現代產業園區,分別建設了特勤消防站。安排專項資金,采購了包括消防遠程供水系統、消防坦克在內的一批消防裝備。濱海新區還同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應急救援中心、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開展了濱海新區化工園區危險化學品重大突發事件應急響應的研究。
濱海新區還按照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成建設的原則,積極推進公共資源一體化建設,包括以專用碼頭、水、電、汽、污為重點的公用工程島建設。在臨港經濟區、南港工業區先后完成了2個5萬t石化專用碼頭建設,啟動了6個5萬t專用碼頭建設;完成了公共管廊帶、地下管網規劃建設;完成了北疆電廠、大港發電廠等一批海水淡化項目,以及華能IGCC、華能燃氣熱電廠、北塘熱電廠等一批熱電項目,形成了鐵路、公路、港口、管道等一體化集疏運體系,規劃建設了危化品運輸車輛進入園區專用車道、專用停車場,利用綠化帶、景觀河,實施與化工園區外的隔離。
此外,根據天津市戰略東移、危化企業進園入區的總體部署,濱海新區通過承接市、區危化企業搬遷,推動本區危化企業轉型等方式,加快危化企業進園入區進程。
20世紀90年代,濱海新區為承接天津市外環線以內危化企業的搬遷,開發建設了開發區現代產業園區,承接了卡博特化工、東海碳素等一批危化企業。2000年以后,圍繞優化中心城區規劃布局,啟動了臨港經濟區的開發建設,實施了天津堿廠等一批百年老企的搬遷入園、升級改造。
目前,濱海新區正在組織實施大沽化工廠、渤天化工等大型危化企業搬遷改造、進園入區等的前期工作。下一步,將依托正在實施的“萬企轉型”“美麗天津”等行動,對一批散落在街鎮的小化工企業進行搬遷改造、轉型淘汰。
編輯 鄭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