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明等
南京化學工業園區(以下簡稱“南京化工園區”)成立于2001年,2003年經原國家計委批準,成為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重點在石油與天然氣化工、基本有機化工原料、精細化工、高分子材料、生命醫藥、新型化工材料六大領域發展。
按照“資源整合、深度加工、布局調整、環境優化”的發展戰略要求,南京化工園區堅持“產業發展、公用設施、物流輸送、安全環保、管理服務”五個一體化的開發方針,積極吸引國內外,尤其是跨國企業投資,努力建設國際一流化工園區。
南京化工園區自成立以來,始終將安全工作列入園區的重要工作,通過提高引進項目的安全門檻,高標準建設安全生產保障設施,構建“黨政同責、齊抓共管”的安全監管格局。截至2014年7月,南京化工園區已連續12年未發生較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為化工園區的快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安全基礎。
抓好源頭監管
南京化工園區位于長江北岸,規劃面積為135 km2(含揚子石化、揚巴一體化工程)。化工核心區已開發面積22 km2,危化品企業105家。其中,構成重大危險源企業51家,涉及重點監控危險工藝的企業35家,涉及重點監控危險化學品的企業62家。園區內生產、使用的危險化學品種類約有300種,年運輸量1 000多萬噸t,危險化學物料輸送管線97根,總長度達到73 km。
南京化工園區在編制區域發展規劃時,就統籌規劃、合理布局,明確用地規模、類型和布局,以滿足安全、環保、消防的總體要求。以化工產品產業鏈設計為依據,編制園區產業發展規劃,實現物料合理流動,減少能耗,確保生產裝置具備必要的安全條件。
在前期規劃時,南京化工園區還對園區的安全風險進行科學評估,確定安全容量,實施總量控制,降低區域風險,防止連鎖事故發生。把符合安全生產標準、園區產業鏈安全和安全風險容量的要求,作為危險化學品企業準入園區的前置條件。
凡入園企業,特別是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工工藝企業、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裝置,或者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的建設項目,嚴格按照建設項目“三同時”要求審批,嚴禁勞動力密集型的非化工企業與化工企業混建。按照“公用工程”一體化的要求,科學配置公共資源和安全保障設施,提高公用工程的安全度、可靠度。
抓牢體制建設
南京化工園區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不斷強化企業的主體責任,構建完善的安全管理網絡。南京化學工業園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負責園區內危化品企業的安全生產行政審批和日常監管工作,同時負責托管的兩個街道的安全監管工作。
根據園區安監局的要求,各危化品企業逐步建立健全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網絡,企業主要負責人作為第一責任人,定期向園區安監局匯報安全生產的履職情況。企業各部門、各崗位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定期向主管領導匯報安全生產情況,形成自上而下、責任清晰的安全生產管理網絡。
根據南京市政府與南京化工園區簽訂的《安全生產責任狀》,并結合園區實際情況,南京化工園區每年與區內企業簽訂《安全生產責任狀》,并建立詳細的責任狀考核制度。每年對區內企業的安全工作進行考核,對于發生事故的企業,在評先評優中實行一票否決制。通過考核,園區安監局也能夠了解各企業的安全管理狀況,同時表彰先進單位,推廣先進做法,促使園區內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更進一步。
抓實監管措施
2011年,南京化工園區開始推進園區內危化品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工作。截至2013年底,園區的105家危化品企業已全部通過標準化創建,規范了企業的安全管理。
在隱患排查治理方面,南京化工園區注重發揮“專家問診”的作用,建立園區專家庫,定期組織專家開展化工企業專項檢查,排查治理企業的突出問題或隱患。還對園區內的危化品企業實行分級管理,根據企業的安全生產狀況,由低至高分為紅色、黃色、橙色、綠色4個等級,紅色企業每年的安全檢查不少于4次,黃色、橙色依次減少。
同時,南京化工園區根據各危化品企業的產品性質、生產規模及種類等因素,將105家危化品企業分成10個小組,實施分類管理。定期組織各小組開展互查互幫活動和自查自糾活動,促使企業建立隱患自查自報系統,跟蹤企業自查隱患的治理情況。
人的不安全行為是安全生產中最大的隱患。因此,南京化工園區安監部門對危化品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班組長、操作工人等的資質,進行嚴格審查,確保危化品從業人員的基本素質符合國家、省、市有關部門要求。并且,還定期開展各類安全知識培訓班,不斷提高企業職工的安全素質。
南京化工園區還注重特種設備的安全管理,借助“特種設備使用企業標準化示范園區”創建的工作,提高企業的本質安全度,進一步強化企業特種設備的安全性、可靠性。
抓細保障設施建設
南京化工園區依托國家“863”計劃,建設完成應急救援響應中心。該中心集安全、環保、消防、公用工程的生產調度與應急管理于一體,多方位監控重點部位和設施,集中管理應急救援物資。并采用快捷的視頻數據傳輸系統,及時、準確地傳輸監控數據。
2011年11月,南京化工園區應急響應中心承辦了由國家安監總局主辦、江蘇省安監局和南京市人民政府協辦的“南京市安全生產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演練”工作。應急響應中心的運行模式及預案演練中發揮的作用,得到了國家、省、市各級領導的好評。
除了應急響應的硬件設施完善外,在應急救援軟件建設方面,南京化工園區還建立了以園區《突發事件綜合應急預案》為總體預案,企業綜合預案和專項預案為基礎預案的應急救援預案體系。通過園區、企業定期開展的應急救援演練活動,進一步補充完善各級預案,提高預案的科學性、實用性。
目前,南京化工區內已有兩座消防站建成并投入使用,擁有多輛大型消防車輛,正在按照“消防特勤站”的標準建設第三座消防站。為加強應急值守管理,南京化工園區制定24小時領導帶班制度,園區的公安、消防、衛生等相關部門實行聯動機制,若有突發的安全、環境事件,可及時根據預案內容進行處置。
編輯 鄭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