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濤



2014年5月,第7屆亞洲安全社區大會在韓國釜山市舉辦,來自世界衛生組織社區促進協作中心、亞洲安全社區網絡及亞洲各國的400余名代表參加了會議。
本屆大會的主題是“城市層次上的安全社區建設”,韓國釜山作為會議承辦方,介紹了其安全城市創建經驗,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創建背景
釜山市為韓國第二大城市,城市結構復雜,轄區總面積約758 km2,劃分為1個郡和15個區,覆蓋人口約400萬人。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和風險因素的增加,釜山市意外傷害死亡率一直在增加。2009年,釜山市每10萬人的傷害死亡率達到63人,盡管低于韓國全國平均水平,但與首爾等大城市相比還是較高的(見圖1)。傷害預防和安全,成為釜山市發展過程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基于此背景,釜山市于2009年正式啟動“國際安全社區”建設,成立了國際安全社區促進委員會,建立安全社區工作機制和制度保障體系,在16區郡推廣安全社區工作理念。同時,針對釜山市社會、經濟和自然環境的特點及傷害預防需求,策劃實施有特色的安全促進項目。釜山市建立了地方政府與高校之間的協作模式,成立了釜山市安全促進研究中心,連續分析市民的意外傷害數據,并以此作為調整安全政策的依據。該中心全程參與項目的規劃、實施和評估工作,使安全促進項目成為“以證據為基礎”的項目。
釜山市安全社區建設進行了整體設計,各項工作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穩步推進。總體來說,釜山市安全社區建設經歷了3個階段(如圖2所示)。
主要做法
明確工作愿景與目標
創建伊始,釜山市在SWOT(態勢)分析的基礎上,結合發展規劃和實際,明確了建設工作愿景。例如,釜山市希望成為居民想長期居住的安全文化建設示范城市、安全旅游型城市,為轄區市民工作和生活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建設成為21世紀亞洲東北部的海洋資本城市,以吸引投資;同時,探索以大型城市為載體開展安全社區建設的工作模式,并起到示范引領作用等。
建立傷害監測和風險辨識機制
為了能全面掌握事故傷害發生情況,釜山市建立了死亡分析、居民醫療傷害數據及急救中心數據監測體系,以及統計、警察、消防等部門為主要渠道的傷害監測體系。
除此之外,釜山市還積極開展居民KAP(行為)調查、老年人活動中心等高風險環境的風險辨識調查等工作。例如,釜山市安全促進研究中心開展公民的安全意識和行為調查,每年從釜山交通運輸公司獲取地鐵事故數據等。在事故傷害監測及各類調查、訪談的基礎上,釜山市國際安全促進研究中心編制年度傷害數據監測報告,并向相關組織發布,使整個社會和相關組織可以掌握事故傷害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安全促進工作。
統籌制定中長期規劃
傷害預防計劃的制定,不僅要考慮傷害宿主因素( “宿主”指被寄生的一方。由于被寄生一方的原因影響到寄生一方的生存、生長等,就是“宿主因素”),環境因素、政策條件等也是需要考慮的。釜山市在分析事故傷害發生情況、市民安全意識調查的基礎上,確定試點項目;在分析安全社區理論模型及總結100余家國際安全社區建設經驗的基礎上,建立了釜山安全社區運行模式。
建立跨界合作機構
為了有序推進各項工作,釜山市建立了由146家成員單位構成的跨界合作機構,包括安全社區工作委員會、督導委員會、專項工作組、安全促進研究中心等,整合了轄區行政、技術等資源,把安全促進和傷害預防工作相關的機構,納入跨界組織體系,形成跨界合作長效機制。
建立促進項目策劃機制
釜山市在分析地區的特點、區域和環境因素等基礎上,通過科學的方法,確定需要干預的安全問題,并進行排序(見圖3)。
為了將資源最大化利用,釜山市在安全促進項目實施過程中,采取了選擇性推進和集中化策略。一方面,基于社會經濟特點和居民傷害狀況,在5個領域內選取試點項目,在試點區郡開展;另一方面,根據開展自殺預防、海運和旅游安全等領域的特色項目,由安全促進研究中心對示范項目和特色項目全程跟蹤評估,積累干預有效證據,推廣有效項目。
建立較完整的項目評估體系
釜山市建立了完整的項目評估體系,包括實施過程收集、評估及報告等,使評估結果能用于項目決策。該市每年還會舉行年度會議,對安全促進項目實施情況進行全面評估,以發現優秀項目并進行獎勵。
主要特點和啟示
建立跨界相互協作的工作模式
釜山市安全社區建設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以大型城市為載體開展建設。但是大型城市是個復雜系統,要想發揮其整體協同作用,必須完善頂層設計、制度保障體系,明確劃分不同參與主體的職責,提升資源利用效能。
為此,釜山市制定了《安全社區建設條例》,建立了安全促進工作管理機制,為建設工作提供了法規和制度保障;明確了不同參與主體的職責,例如市政府負責建立多部門多方合作機制,增強安全促進項目實施主體和對象的能力;在全市建立傷害監測體系,推廣安全學校等核心但具有普遍性的項目;提升涉及多部門的安全問題的解決能力;制定安全促進政策等。同時,對下級政府負責實施的項目評估提供政策和財政支持。安全促進研究中心主要負責項目規劃和評估工作,尤其是為項目實施和評估提供技術支持等。
把安全社區建設和城市發展規劃緊密結合
釜山安全社區建設,將全市發展策略和城市安全建設等方面項目結合起來,統籌衛生城市、安全學校和自殺預防項目,實現了各類社會事業、事故傷害預防和建設工作一體化發展。
安全促進項目的科學化設計是關鍵
安全社區的實質,就是在社區層面策劃實施安全項目。安全促進項目要跟著傷害診斷和安全需求走,主要解決突出問題和“老大難”問題。釜山市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傷害監測體系,全面掌握了轄區各類事故傷害指標狀況,通過分析事故傷害數據,來確定需要干預的問題。
釜山市采用科學化、程序化的方法來進行項目設計,建立安全促進項目基本優先度分級系統,對擬開展的項目進行評分分級。同時積極推行“以證據為基礎”的安全促進項目,使項目設計都是基于數據分析、轄區最迫切的安全需求,同時定期評估事故傷害控制狀況,對安全政策和項目進行調整。
安全促進項目實施采用“差別化”戰略
釜山市為了提升項目績效,除了有序推進一般項目以外,還根據居民的需求和傷害特征,有選擇性地重點推進自殺預防、老年人跌倒預防、心臟復蘇和急救培訓等示范和特色項目,并進行科研化評估和推廣。
城市層次上安全社區建設模式創新
釜山市是首個建立地方政府—高校協同建設模式的城市,釜山安全促進研究中心對建設過程進行全程跟蹤指導,對項目實施、評估等開展系列研究,為城市開展安全社區建設、安全促進項目實施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
通過幾年的運作,釜山市安全社區建設取得了較好成效。強化了安全促進和傷害預防工作,完善了安全組織網絡和跨界合作協同機制,建立了傷害監測系統和政府—高校協同模式,定期分析評估轄區安全狀況和傷害數據,以傷害指標量化分析為基礎,調整安全政策,為以后安全促進工作的科學合理開展提供了支撐;通過推行項目試點和集中化策略,在項目試點評估的基礎上推廣,避免了以往全面鋪開、僅以結果為導向的工作模式,提高了決策的科學性;注重居民的需求,改變原有“自上而下”推行工作模式,強化風險辨識評估,促進安全工作從事后處置向事前預防的轉變。 編輯 寧 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