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佳
如果將韓國出版的國際化進程進行簡單概括,可以看出其螺旋式上升的發展結構:選擇優秀的韓國出版物→由優秀的翻譯人員譯制成高水平的翻譯作品→通過較好的海外出版社出版發行→形成國外的讀者群→將國外的需求和評價反饋回國→調整出版方向,刺激國內出版的發展。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對韓國造成了很大的打擊,這次金融危機讓韓國政府開始反思韓國經濟增長模式的弊端,此后,加大對高端科技和文化產業的扶持力度。21世紀初,以影視和音樂演出為代表的“韓流”初現端倪,在其后的十多年里迅速發展,席卷世界。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時間,人口尚不足五千萬、國土面積只有云南省1/4大小的韓國便由籍籍無名一躍成為文化輸出大國。韓國如何在短短十多年間打造自己的文化產業并成功推向全球的歷程,引發了國際相關領域的關注和興趣,這幾年中國學術界也掀起了對韓國產業文化的研究高潮。
盡管以電視劇、電影和音樂演出等為代表的“韓流”在國際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韓國政府并不滿足于這批快餐性的大眾文化的廣泛傳播。他們認為要想讓世界真正認識和了解韓國,必須加強反映韓國深層次文化的純文學作品的推廣,只有將韓國高水平的文學傳播到國際,才能讓世界看到有品位的韓國文化。因此,在影視之后,韓國開始不遺余力地推動韓國文學作品的國際化出版。
一、韓國文學作品國際推廣的起步
韓國文學走向世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1889年美國出版了第一本《韓國民間故事集》,同時期的作品還有1892年法國出版的《春香傳》,1893年德國出版的《韓國傳統童話和傳說》,1898年俄國出版的《韓國傳統童話集》等。這些作品大多是匯編和輯錄,并非嚴格意義上的文學創作,因此,研究界一般將1922年英國出版的韓國作家金萬重的《九云夢》視為韓國在海外出版的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文學作品。然而,當時的這些韓國文學的海外翻譯出版并不是韓國自發的行為,而是出于西方國家了解韓國的需要所致。
20世紀70年代末,隨著樸正熙軍事政府統治的結束,韓國經濟開始騰飛,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經濟的發展帶動了文化的發展,80年代開始,韓國國內文壇提出了韓國文學國際化的論題,同時也提出對韓國文學作品的外文翻譯出版予以支持。最初翻譯計劃由韓國文化部直接管理,翻譯語種僅限于英語、法語、德語和西班牙語,其中以英文翻譯為最。90年代之后,這項事業由文藝振興院接管。1996年隨著“韓國文學翻譯金庫”項目的成立,翻譯工作由政府直接管理轉為間接管理,“金庫”項目奠定了韓國文學出版世界化進程的基礎。
一開始,韓國政府急于向國外介紹當時并不為國際所了解的韓國文學,因此在韓國國內四處召集翻譯人員將經典作品譯成外文,制作成書向國際發行。由于翻譯水準參差不齊,加上缺乏海外發行經驗和有效渠道,這些出版品并沒有吸引來有效的國際關注。21世紀初,文藝振興院將翻譯事業和“韓國文學翻譯金庫”結合起來,成立了韓國文學翻譯院,并開始大力引進專業的翻譯人才,努力擴展翻譯語種,從最初的4種語言擴展到其后的28種。在國家力量的推動下,這些翻譯作品全部在海外出版發行,真正開啟了韓國文學國際化出版的進程。
二、韓國文學作品國際化出版的主推力——韓國文學翻譯院
韓國文學翻譯院的前身是設立于1996年的財團法人“韓國文學翻譯金庫”,2001年更換成現在的名稱。由于韓國出版國際化發展已經在國家支持和法律方面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其后的發展則將重點放到擴充專業翻譯人才和拓展海外出版市場上面。韓國的出版者們逐漸意識到選擇高質量的作品,將其翻譯成正規的外國語言并讓使用該語言的讀者能夠接受且獲得好評是韓國出版國際化的核心業務。因此,對具備國際文化視野的高水平翻譯人才的需求變得越來越迫切。正是在這一時代背景下,韓國文學翻譯院(KOREA LITERATURE TRANSLATION INSTITUTE)成立了。韓國文學翻譯院是一個政府管轄的公共機構,是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下屬的特殊法人單位,以向海外傳播韓國文學與文化為己任。翻譯院由韓國政府全額撥款運營,每年的總預算約為80億韓元(約合5000萬人民幣),其工作重點是系統地進行韓國文學的外語翻譯和介紹,支持和培養國外翻譯人才。
1. 翻譯人才培養策略
眾所周知,作品的翻譯水準決定了其是否能被國外讀者接受,出版的國際化推廣就是將本國優秀出版物系統翻譯并推向國際的過程。韓國在向世界推廣自己優秀文學作品的進程中形成了一套較有特色的翻譯人才培養模式。
由于韓國總人口不足五千萬,各語種習得者中只有極少數人有能力把韓語文學作品譯成外文。因此,韓國文學翻譯院并沒有將目光局限于培養本國翻譯人才上,而是把精力更多地花在培育國外的專業翻譯人員,資助具備潛力的外國籍翻譯人才。在實踐中他們發現,如果想要把一本蘊含民族精神和本國文化精髓的文學作品推介給海外讀者并被接受,翻譯最好是由韓國人和外國人合力完成。這樣一來,具備一定翻譯能力的跨國婚姻夫婦成為最佳人選,韓國很多走出去的文學作品,也是跨國婚姻的“副產品”。為了提高韓語文學翻譯質量,翻譯院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在世界主要語種上各選聘一名首席翻譯家,邀請海外專業編輯參與評審譯稿等。目前翻譯院每年計劃培養10名左右的翻譯人才,海外申請者可以通過翻譯院的官方網站提交1/3的翻譯作品,經過相關領域專家的嚴格審核后,通過者可以得到1500萬韓幣(約合9萬人民幣)的資助經費。
除了資助翻譯和出版之外,翻譯院每年還組織“海外原語民翻譯家邀請研修”“新人翻譯家獎”“未來翻譯家課程”等項目,進一步促進韓國文學的對外翻譯和介紹。為了挖掘新的翻譯人才,韓國翻譯院還在培養后備人選上面下了不少功夫,翻譯新人獎制度就是其中之一。最初翻譯新人獎只適用于英語一個語種,后來逐漸擴展到法語、德語、西班牙語,2005年中文也被納入進來。不僅如此,翻譯院還引入了培養準翻譯家的教育制度,舉辦以譯者為培訓對象的短期和長期培訓。翻譯院還與韓國一些大學合作,開辦翻譯學院,鼓勵和資助具備一定資質的外國人到韓國來學習韓國語言和文化。比如他們在中國挑選韓國語碩士或博士研究生,提供在韓兩年期間的全部學費、每月100萬韓幣(約合6千人民幣)的生活費、往返機票等。
2. 海外出版策略
隨著“韓流”在國際的影響力不斷加深,國外人士對韓國文化的興趣也日益劇增,這對韓國出版的國際化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如李文烈、黃皙暎、金英夏、李承雨、吳貞姬等韓國知名作家都得以與國外版權代理人直接簽約,在海外出版其作品并每年獲得高額版稅。不過,韓國出版的國際化推廣,單靠發行知名作家的文學書籍是很難形成有效讀者群的,最近幾年翻譯院也將出版援助從文學領域擴展到歷史、藝術、兒童等人文領域。
不同于中國出版國際化完全依靠市場競爭的思維模式,韓國出版界認為像韓語這樣的亞洲語言屬于弱小語言圈,韓語出版物處于世界出版界的邊緣。如果一味照搬由歐美大型出版集團左右的出版市場邏輯,韓國就會被完全孤立起來,因此,韓國出版的國際化需要政府的積極扶持。在韓國政府專項資金的支持下,翻譯院面向引進韓國圖書版權的海外出版社和代理公司,設置了“海外翻譯出版資助”和“海外出版營銷資助”等各種資助項目,以國家扶持的形式積極鼓勵圖書版權的輸出。翻譯院下設的翻譯出版部是這些項目的具體執行部門,每年出版部選定一些他們認為有助于韓國文化世界化宣傳的圖書,資助其外文翻譯和海外出版銷售。2011年,韓國文學翻譯院聯合美國Dalkey Archive出版社策劃出版韓國叢書系列,計劃于2013到2014年在美國首批出版25本韓語書的英譯本。作為該項目的主要資助者,韓國文學翻譯院將承擔總費用75萬美元中的大部分。
除此之外,翻譯院還創辦了以向國外推廣韓國圖書為目的的季刊《LIST BOOK FROM KOREA》(簡稱《LIST》)和機關刊《KOREA BOOK LETTER》。這兩本雜志目前有英文和中文兩個版本,免費提供給國外的6575家出版社。除紙質版外,英文版《LIST》已經開發出了App端,可供平板電腦和手機客戶免費下載。《LIST》不僅包含對韓國文學、人文書籍、兒童讀物的介紹,還涉及韓國出版社的介紹、作家訪談、熱點文化議題等內容,讓國外出版機構和讀者能夠了解最新的韓國出版信息和文化。雜志中提供的書目和出版社的詳細介紹,也對韓國圖書版權出口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3. 海外宣傳和營銷策略
韓國文學翻譯院下屬的宣傳交流部的主營業務是通過組織國內外的國際性文學活動和作家文人間的交流,幫助外國讀者深入了解韓國文化,拓寬海外讀者層。2005年德國法蘭克福書展上,韓國以主賓國的身份亮相,提出了“韓國之書100”的代表展品,韓國出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而這次書展的主要負責機構就是韓國文學翻譯院。2011年在翻譯院的主導下,韓國出版界第一次參加代表阿拉伯語圈的阿布扎比國際圖書展。書展中,翻譯院舉辦了“中東和遠東的相逢”主題活動,展示了翻譯成阿拉伯語的韓國出版作品,并向阿布扎比國立圖書館和迪拜扎耶德大學捐贈了韓國圖書的英語、法語和阿拉伯語譯本。
除積極利用國際書展的平臺外,翻譯院還支持一些作家直接到國外參加書展、研討會、出版紀念會等活動,讓其接觸和熟悉國際氛圍,以便其寫作能與世界接軌。2009年,韓國文學翻譯院分別在瑞典、巴西、俄羅斯和美國舉辦文學活動,向這些國家介紹韓國文學作品,邀請一些知名的韓國作家在活動中朗讀自己的作品并與當地讀者直接進行面對面的交流。2010年,韓國文學翻譯院展開了全球巡回論壇,分別在柏林、巴黎、斯堪的納維亞、南京、紐約和東京這幾個城市舉行,進一步向外界宣傳和推廣韓國出版。與此同時,翻譯院也邀請很多外國作家來韓,提供他們與韓國作家直接交流的機會,借此搭建韓國作家與國外作家之間直接的人際關系網絡,以便更好地將韓國文學介紹到國際文學界。
三、民間力量的推波助瀾
韓國文學國際化推廣的進程中,除了官方機構韓國文學翻譯院外,還有一些民間團體也在從事資助文字翻譯、國際出版和文學推廣的工作。作為單一民族國家,韓國民眾對于向世界展示和弘揚本民族文化有著相當的熱情,也正是在這一環境中才能誕生出一批積極支援韓國國內的文學發展和韓國文學世界推廣的民間組織,這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韓國大山文化財團。
大山文化財團是韓國教保生命公司的下屬財團,從1993年成立伊始便致力于支持韓國文學事業的發展。在國內,他們設立四大獎項:“大山文學獎”“大山創作基金”“大山大學文學獎”和“大山青少年文學獎”。“大山文學獎”主要是獎勵韓國國內的詩歌、小說、戲曲、評論和翻譯作品中的優秀作品;“大山創作基金”是為了發掘和培養文壇后起之秀;“大山大學文學獎”鼓勵大學生文藝活動;而“大山青少年文學獎”則是鼓勵具有文學潛質的初高中學生。
除此之外,大山文化財團最核心的事業是把韓國文學作品翻譯成外文向海外普及。在他們的贊助下,目前已經有200多部作品被翻譯成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等,并通過當地出版社出版發行。在其支持下每五年舉辦一次的“首爾國際文學論壇”已經成為韓國頂級文學論壇。
為了將韓國文學介紹到中國,大山文化財團同北京大學、吉林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延邊大學等院校合作,出版了《韓國古代小說史》《韓國現代文學史》《韓國現代詩選》《韓國小說選》等有助于研究韓國文學的書籍,并設立獎學金資助研究韓國文學專業的中國學者和研究生。另外,他們與出版社合作,支持李文烈、黃皙暎等韓國知名作家的小說在中國出版。
四、韓國出版國際化策略對我國出版“走出去”的借鑒意義
盡管中國的出版“走出去”戰略無論是在啟動時間還是實施成效上都超過韓國,但是與中文龐大的海外市場相比,地處劣勢的韓國出版卻能在短短20年內迅速培育出一定規模的國際市場,這從無到有的發展速度實在令人吃驚。如果將韓國出版的國際化進程進行簡單概括,可以看出其螺旋式上升的發展結構:選擇優秀的韓國出版物→由優秀的翻譯人員譯制成高水平的翻譯作品→通過較好的海外出版社出版發行→形成國外的讀者群→將國外的需求和評價反饋回國→調整出版方向,刺激國內出版的發展。總結韓國文學作品出版國際化戰略,有四點值得我們學習:
第一,對圖書外語翻譯人才的專門培養。莫言能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除了自身足夠優秀外,他的作品能夠有高質量的譯作也是重要的決定因素。中國并不缺乏像莫言一樣優秀的作家,但是這些作家的海外影響力卻有大有小,這與他們的作品翻譯水準有很大關系。隨著我國出版“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必須重視缺乏優秀譯者這一短板。我們可以向韓國學習圖書翻譯人才的培養模式,在未來進一步提升中國出版物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第二,對嚴肅文學和學術著作的海外出版提供援助。圖書作為一種商品,對其市場性的價值判斷凌駕于一切標準之上,海外出版也不例外。如今,隨便走進中國的哪家書店,到標有“韓國文學”的書架前看看,絕大多數都是韓國通俗小說、影視作品改編小說、網絡小說等,很少有能夠真正代表韓國原創文學水準的嚴肅作品,這也讓中國的讀者誤認為庸俗膚淺便是韓國文學的主要特色。近幾年,在韓國文學翻譯院和大山文化財團等機構的贊助下,一批并不被市場看好的韓國優秀純文學作品和學術著作被引進中國,使現狀有所改觀。目前中國出版“走出去”的品種多局限在漢語教材、古籍、繪畫書法、中醫藥類,自然科技和人文社科類很少,輸出國也多是東南亞一帶華文圈,在歐美國家中幾乎形成不了什么有效影響。隨著中國文化軟實力海外輸出的深入,可以借鑒韓國對嚴肅文學等缺乏一定市場競爭力的圖書的海外出版扶持方式。
第三,構建高效便捷的圖書版權貿易信息平臺。出于種種原因,中國出版物的輸出渠道非常有限,除了通過大型國際書展,國外出版商也缺乏有效的方式及時、全面地了解中國的出版物市場。國家版權局或者其他官方機構可以借鑒韓國文學翻譯院定期發行的《LIST BOOK FROM KOREA》和《KOREA B
OOK LETTER》模式,專門辦一本介紹中國優秀作品、出版社、作家及相關出版信息的刊物,免費提供給海外出版機構。另外,也可建立起專門的互聯網圖書版權貿易平臺,構建作品數據庫、網上付費閱讀和下載平臺,版權許可或轉讓平臺等。
第四,站在國家的立場,可以整合本國優秀文學作品(主要是當代作品)并將之系統翻譯成多國語言,向全世界推廣。中國的圖書外銷模式多是在圖書版權售出之后才請翻譯將之譯成對應國家語言,而韓國在翻譯圖書的選擇上卻多是自愿,采取“翻譯者自選書籍+翻譯院審核”的模式,或者從“翻譯圖書選定委員會”每兩年圈定的包括文學、人文、兒童讀物在內的數百種代表性圖書中選擇。在經費和人力方面,政府寄予全力支持。這樣一來,譯者可以以輕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書籍的翻譯上,圖書的翻譯質量能夠得到保證。再者,國家形成一套成熟的出版翻譯體系,也能夠有組織、有效率、系統地向世界推廣中國當代優秀出版物。
[1]崔蓮花. 韓國官民共推文學世界化,鼓勵嚴肅文學作品輸向中國[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7-3-2.
[2] KLTI官方網站,http://www.klti.or.kr/
ke_02_03_021.do?admin_top_lid=ka_02&ad
min_m_p_seq=74.
[3][美]約翰·奧弗萊恩. 韓國文學叢書必將殺入英語圈[J]. LIST,2013年秋季號中文版.
(作者單位:云南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