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繼秋 肖美容
摘 要 雛鴨疑似傳染性漿膜炎與大腸桿菌病在嚴重的危害了禽類和水禽,已經被列入破壞性較大的疾病行列。近幾年來,很多地區開始出現這2類疾病相互結合,更大程度的造成了危害。由此,通過分析這兩種疾病并發癥狀,從而為更好地診治奠定基礎。
關鍵詞 大腸桿菌病;雛鴨;疑似傳染性漿膜炎;診治
中圖分類號:S83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
1 發病情況
2013年4月5日,某地養殖場內20 000只櫻桃谷鴨苗出現食欲不振、腿軟、共濟失調等情況,這些禽苗排出黃綠色的或者淡綠色的稀糞。一開始的時候,是幾只到幾十只,慢慢數量逐漸變大,而且還出現了死亡現象。養殖戶使用鹽酸土霉素、強力霉素藥物進行治療,但沒有獲得效果。禽苗的病發率和死亡率還逐漸增強。根據觀察發現,在一小時內有100只小鴨死亡。對養殖場進行現場勘察發現,該養殖場四面都環山,是在一個水庫下的池塘中養殖。水面上放養著小鴨,水庫上游建立住宅,在空地位置搭建起了4個大棚。這主要是給小鴨提供吃料和休息用的。當出現病發之后,沒有選擇有效隔離方法。這群小鴨苗進行過禽流感疫苗注射,但是沒有鴨傳染性漿膜炎一大腸桿菌病多價蜂膠復合佐劑二聯滅活苗的預防接種。直到6月17日,這養殖場的出現了1 800只死亡病發的幼鴨,發病率占據9.0%,一共死亡的小鴨大約是400只,死亡率達到17%。隨著我國社會不斷發展,家禽養殖業發展迅速,成為農村經濟收入主要方式。我國也非常鼓勵養殖,近幾年來養殖業發展水平逐漸擴大,養殖范圍也逐漸變大。但是,很多養殖地方,由于養殖技術落后,管理不善,養殖收益比較低。當前,很多地方養殖地區出現雛鴨疑似傳染性漿膜炎與大腸桿菌病并發,嚴重危害了養殖業發展,導致養殖戶經濟受到影響。由此,從某地案例進行研究,分析這2種病菌病例,從而尋找出應對措施。
2 臨床癥狀
2.1 外形癥狀
很多小鴨子都會出現精神萎靡、行走不便、腿軟無力的情況,不愿意到水中嬉戲,懶散地躺著,都是病怏怏的跡象。還有的出現噴嚏、咳嗽還有異常聲音。排出糞便為淡綠色或者是黃色,粘性較強。少量走路東倒西歪,全身無力,還會出現翻倒。一般病程在1~2 h就會死亡。對現場的14只死亡的鴨子進行解剖發現,這些鴨子死亡的病理都是一樣的,主要表現為:第一,心臟的心包逐漸增大,其中有大量的渾濁液體,表面比較粗糙。心包膜有小量的滲透物流出來。第二,肝臟逐漸變大,實質比較薄,都是呈現棕紅色或者是土黃色,肝臟表面還有一層灰白色或者是灰黃色的纖維物,比較容易清理。第三,氣囊有大量的渾濁物,表面覆蓋較厚,同時也會有灰黃色的物質滲透出來。第四,腦膜。少數小鴨死亡于充血和腦膜出血。
2.2 實驗室診斷
第一,病料涂片鏡檢。根據對比之后發現,無菌取病的死鴨在快死亡前,它的心、脾、腎有著2種形態變化,根據診斷這就是蘭氏陰性小桿菌。而另外一種是兩級的著色,沒有運動趨勢,但是有莢膜,當莢膜小球逐漸運動時,會呈現出雙排列。第二,細茵分離培養。進行分類培養之后發現,菌取病死鴨它的臟、脾、腎經過處理之后,結果顯示,麥康凱瓊脂平板培養中出現異常,有一小塊的菌落形成,隨著時間推移會呈現白色的奶油狀。它連接在劃線末端,還會衍生出另一個菌落,大小相差不大。菌落呈現白色,比較透明。小菌落的表面比較光滑,而且還比較濕潤,質地比較薄且透明。第三,細菌染色鏡檢。將上述巧克力瓊脂平板培養基作為原料,放置革蘭氏染色鏡檢時,發現都是大量的革蘭氏陰性菌,這些病菌類型比較多。從外形上看,和沒有經過處理的病菌對比,它的外形變動比較大。兩端都是平直。菌體長度比較長,呈現對比排列或者是單排形式,兩級位置有著明顯的著色濃染,主要的形狀是方桿狀。
3 防制措施
3.1 搞好環境衛生
當出現病鴨時,應該及時隔離,對患病的鴨群使用0.1%過氧乙酸采用噴霧方式進行消毒,最好連續使用3 h。及時更換鴨棚墊料,運動場、用具、飲水器等等,對其進行消毒處理,使用的消毒方式是菌毒滅溶液對水消毒。最好是每天1次,連用7 h。水庫中的池塘水使用二溴海因消毒,每天使用1次,連續使用2 h。每周還需要進行無害化處理,將場內的鴨糞消毒1次。
3.2 治療
基于藥敏實驗基礎上,使用利福平粉,大約是0.3%的比例,給全部的鴨群拌料使用,頻率為每天2次,連用4天。根據情況,也可以加入速補14拌料一同喂養。一些病情比較嚴重的病鴨,在大量使用藥物基礎上,在使用頭孢噻呋鈉10~20 mg/kg注射,每天1次,早中晚都可以,連續使用3天。基于上述的綜合防治之后,全場的群鴨沒有再出現發病。病鴨也開始逐漸緩解,食欲慢慢提升,死亡的病鴨數也開始下降。到第5天進行回訪時發現,病鴨已經不再有死亡,鴨群整體水體提升,鴨子的精神狀態有所好轉。食用飼料量也逐漸增多,病情也得到控制,基本呈現痊愈狀態。本次治療的病鴨數量大約是2 200只,治愈率達到94%,死亡數為80只,死亡率為3%。和之前的數據相比,死亡率有所下降,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4 結語
水禽鴨養殖逐漸得到發展,發展速度也比較快,但養殖技術水平比較低,防御管理能力差,使得病情出現嚴重,導致損失。根據研究發現,某地出現了一例鴨傳染性漿膜炎與大腸桿菌病的混合感染之后,開始逐漸傳染,出現大量的感染事件,這已經成為養殖鴨子的主要病種了。這些出現的病情是在春季時節,每天陰雨連綿,地面濕度比較大,會給病原體提供繁殖條件,從而容易出現病情。加上養殖場的養殖環境簡陋,地面環境衛生較差,一旦不注意通風換氣就會導致危害出現。從調查中發現,很多的養殖戶,他們不注意通風,在溫差比較大的地區,地面的糞便沒有及時進行清理,會給各類病菌衍生提供條件。一旦鴨子的抵抗力下降,便會出現病情。因此,養殖戶應該做好環境衛生工作,應該加強管理,舍欄注意通風透氣、干燥、防寒、降低飼養密度,實行全進全出制度,勤換墊草,減少應激因素,特別是要注意育雛環境的衛生條件,最好采取網上養育和籠養,提供優質配合飼料和潔凈飲水,以減少本病的發生。
還需要注意的是池塘的水不是流動水,衛生條件都會比較差,長期沒有進行更換水,水質都比較渾濁。這些鴨子的糞便都是長時間排在其中,隨著時間的推移,水體會逐漸失去自凈的能力。如果在長時間不進行殺毒處理,大量感染病菌會衍生。面對該情況,應該適當接種血清型與當地流行株相適應的菌苗,根據研究發現,這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應對方式。一般而言,鴨傳染性漿膜炎它的血清比較都很復雜,而且在鴨子出現混合感染時,會單純地導致病情加重,而且免疫原性也不太強,因此很難發揮出實際作用。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鴨苗購買進場之后7~10 d,需要對其進行注射鴨傳染性漿膜炎一大腸桿菌病多價蜂膠復合佐劑二聯滅活苗,這樣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而且在免疫后的12~14 d,再逐漸加強1次,這樣可以產生更強的免疫力。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