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
摘 要 水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水利工程是通過建造水工建筑物對水流進行控制,并保證水工建筑物承載的安全性。它滿足了人們對水的各種需求,卻忽視了水體自身的要求。水利工程應結合生態學的理論,建立和發展生態水利。滿足水域生態系統的完整性、依存性,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恢復潔凈的水環境。
關鍵詞 生態水利;引水入市工程;新疆五家渠市
中圖分類號:TU984.11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
水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水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水利工程是通過建造水工建筑物對水流進行控制,并保證水工建筑物承載的安全性。它滿足了人們對水的各種需求,卻忽視了水體自身的要求。農六師五家渠市位于烏魯木齊城市都市圈,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北坡經濟帶上的重鎮之一。五家渠市內座落著猛進、八一、沙山子3座水庫。“引水入市工程”的修建直接關系著城市居民的生活。在水利工程結合生態學的理論,建設和發展生態水利。在滿足水域生態系統完整性、依存性的同時,滿足人們對水的各種不同需求,恢復并建設潔凈的水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1 新疆五家渠市水利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猛進、八一、沙山子3座水庫都設計為注入式水庫,缺少溢洪泄洪設施,水庫沒有專用泄洪通道,依靠猛進輸水干渠(土渠)來泄洪。該渠道自建成以來一直沒有進行大的整修,通水不暢,泄洪能力很差,每年春夏洪水直接威脅著水庫和五家渠市區的安全。
(2)上游沒有有效控制水污染源頭,下游又有排污不暢現象,使得灌區水資源污染嚴重,成為影響生態環境和市民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
(3)渠系建筑物建設標準偏低,景觀效果差,缺乏城市水系應有的凈化、亮化、美化作用。
(4)城市水系規劃與城市生態規劃脫節,沒有充分開發和利用水資源的綜合價值,沒有發揮城市規劃的生態效應和經濟效益。
針對五家渠市現有水利工程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五家渠市總體規劃的要求,提出利用生態水利理念,將“引水入市工程”與城市生態規劃相結合的新思路:對原有水庫及渠系進行改造,使水資源利用最大化;建設排污與綠化相結合的環城水系,解決水環境問題,建設親水景觀帶;本著城市減災的原則進行防洪規劃,調整三大水庫的配水量,使城市生態規劃得以綜合利用。
2 “生態水利”在五家渠“引水入市工程”中的應用
2.1 生態規劃原則
生態規劃要與生態效應、人文因素、綜合效益結合起來,既確保重點又兼顧一般,遵循局部與整體統一的原則,兼顧國土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
2.1.1 防洪與生態規劃的統一
五家渠市城市防洪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猛進輸水干渠,規劃中應從全局出發,以滿足泄洪要求為主要依據,統籌兼顧上下游、左右岸,合理安排洪水。
(1)根據《城市防洪設計規范》(GJJ50-92)以及《防洪標準》(GB5021-94)可確定渠道防洪標準,干渠設計流量8 m3/s,加大流量10 m3/s。
(2)根據《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標準》(SL252-2000),干渠的工程等別為Ⅳ級,主要建筑物按Ⅳ級設計,次要建筑物與臨時建筑物按Ⅴ級設計,地震基本烈度為Ⅶ度。
(3)滿足防洪和灌溉雙重要求,利用現渠床降低成本,將自然斷面整修為泄洪流量10 m3/s,減少滲漏對潛水的補給,防滲加固,改良土壤。
2.1.2 水系與生態規劃的統一
“引水入市工程”要滿足水生態、水環境的治理和城市排污的基本要求,滿足城市規劃中的生態效應。
(1)環城水系:在現有條件下,先利用地形實現水環城,保證城市供水和防洪,發揮水源的自凈作用,再利用環城水系增設排污設施,實現減污、排污。
(2)環城綠網:在環城水系周邊建立城市綠網,美化、綠化、凈化、亮化市區,改善渠線生態環境,為市區的增添新的特色。
(3)生態環境與城市規劃:綠網、水系一方面使五家渠市區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又因為市區環境的改善積極的影響到投資環境。
2.1.3 人文因素與生態規劃的統一
將景觀生態學與“引水入市工程”相結合,突出防洪和灌溉作用,利用原有自然沖溝,修建供城市居民休閑娛樂的公共活動場所,完善渠畔綠化帶,改善城市環境,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
(1)設置景觀點,景觀帶,景觀群,挖掘歷史精髓,反映地域文化,突出地域特點。
(2)合理布置水系和綠網,以天藍、地綠、水清、人優為目標,把五家渠市建成生態園林城市。
2.1.4 綜合效益與生態規劃的統一
“引水入市工程”成為連接城市和猛進水庫、青湖森林公園風景的紐帶。從防洪出發,把五家渠市將成為城中有水,水中有城的水鄉樂園。
2.2 生態規劃措施
對原有水庫及渠系進行改造,使水資源利用最大化,并充分發揮城市規劃中的生態效應;建立及排污與綠化于一身的環城水系,解決水環境問題,建立親水景觀帶;從城市減災的角度進行防洪規劃,調整三大水庫的水量分配,最終實現城市生態規劃的綜合利用。
2.2.1 防洪
(1)依據防洪總體規劃,首先對五家渠市三座水庫除險加固。
(2)對猛進干渠進行防滲、改建和擴建處理。
(3)將頭屯河和老龍河兩條泄洪通道打通。
(4)對八一和沙山子兩條引水干渠進行改造。
(5)為實現三座水庫的聯合調度,連通原有3座水庫的泄洪通道和主要干渠。
2.2.2 排污
(1)將原有老猛進干渠引水渠改作暗管,作排污渠,同時新建城區砼防滲渠。
(2)將原有干渠打通,形成環城水系,新建城區引水渠,著重發揮水體自凈作用。
2.2.3 造景
(1)用白蠟和長枝榆沿渠畔設綠化帶,30~60 m不等寬,種植禾本科草坪以及一些低矮的防風固沙的樹木能點綴城市,使水系周邊成為一道亮麗的綠色長廊。
(2)以反映歷史,紀念偉人、突出兵團精神為主題,在較開闊的空地或泄洪渠彎曲處景觀節點,主要包括涼亭、雕塑小品及浮雕墻等。
2.2.4 綜合利用
(1)五家渠市青格達湖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已是新疆聞名遐邇的旅游景點,“引水入市工程”修建后將進一步做大做強旅游業。
(2)水量資源的合理利用,將大力推進種植、養殖業等二、三產業的發展,增加居民收入。
(3)通過創造良好的環境,以豐富的資源便利的交通,吸引廣大投資者,共同促進土地價值的增長。
3 效益分析
3.1 經濟效益
(1)渠道防滲后節約的水量可用來恢復棄耕地,可恢復灌溉466 hm2耕地。效益計算采用分攤系數法。灌區作物種植結構、單產、價格及效益計算見表1。達到正常生產期,年效益為190.93萬元。
3.2 社會效益
(1)“引水入市工程”在城市規劃中產生的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它將使五家渠市9.15萬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得到保障,也將使灌區的農業灌溉得到可持續發展。灌區居民將得以安居樂業,對邊疆的發展、民族團結和社會的安定起到積極的作用。
(2)綠化景點的設置將有效改善五家渠市區生態環境,積極地影響五家渠市的投資環境。
(3)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將大大提升城市的社會職能。
3.3 綜合效益
“引水入市工程”與城市生態規劃相統一,既改善城市的經濟結構,又為城市的發展方向進行重新定位,使五家渠市從都市的“大后方”發展為衛星城市;從園林城市發展為生態園林城市;產業結構從單一型發展到多元化。
4 結語
“生態水利”在“引水入市工程”中的應用,將工程本身與城市整體的生態規劃緊密的結合起來。既是防洪灌溉工程又是一個生態工程。研究水利中的生態問題并發展“生態水利”建設,不但對防止工程老化,延長使用年限有積極意義,而且對完善和強化水利功能體系,建立水資源保護和綜合利用的有效形式,與水利經濟發展相適應具有主導作用。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