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
摘 要:重慶市彈子石CBD的發展吸取解放碑、江北觀音橋商圈的發展經驗,并借鑒香港先進地下空間和空中連廊建設的先進理念,委托相關設計單位對整個片區交通規劃進行研究,建設“天上街市,地下行車”的立體交通網絡。整個片區通過1.2公里長的地下環道將各地塊地下車庫串聯,進入區域的車輛通過地面的出入口直接進入地下環道系統到達各棟寫字樓,同時地面裙樓通過約1公里長的空中連廊進行連接,讓建筑通過步行系統接入規劃的公交站以及地鐵環線王家沱站,打造“步行+公交+軌道”的“低碳”出行方式,解決總部經濟區外部與內部的交通關系。
關鍵詞:連廊;立體交通;人車分流
引言
重慶彈子石CBD總部經濟區屬于重慶市CBD“金三角”的核心組成部分。建設中的總部經濟區位于朝天門大橋南橋頭,規劃占地面積1km2,規劃建筑體量約240萬m2,項目總投資約200億元,項目全部建成后年產值將突破1000億元,直接服務該區域50萬人口及吸引來的其他區消費人群。重慶彈子石CBD總部經濟區具有獨特的交通和地理優勢,又擁有優美的江景和發達的交通網絡資源,因此CBD核心區內部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1 工程概況
整個場地范圍內,有約1.2公里的地下環道結構,地下車庫主環道的標準路幅寬度為11m,單向三車道,主體結構為隧道拱形斷面,交叉口位置為雙層架空框架結構,同時設置4座地下人行通道,將各地塊的地下人行系統連通。路面層共包含A、B、C、D、E、F六條道路。其中,A、B、C為城市次干路,標準路幅寬度為26m,雙向四車道;D、E、F為城市支路,標準路幅寬度為16m,雙向兩車道。空中部分本次設計8座人行空中連廊,全長約1公里。
2 立體交通系統的意義
2.1 城市空間的立體化
不同交通方式的立體組織:隨著城市的發展,土地資源越來越少,這在一方面限制了城市的發展,另一方面又促進了城市發展突破傳統的二維向度而向三維的立體格局轉化,這種立體化的實現首先依賴于多維度的交通體系。根據CBD總體交通規劃:地下環道除連接各停車場的出入,還承擔地面道路的交通流,地面層的道路僅供出租車及公交車通行,其余過境交通全通過地下環道解決;空中連廊連接重要建筑單體,同時構建兩軸空間景觀通廊,“形成三環兩軸”結構,并在相應節點上考慮地面和地下交通,以及跟軌道、公交首末站的相互轉換。因此空中連廊步道系統把地面、地下、地上三者有機的聯系起來,增加出行選擇性。
2.2 城市建設的人性化。(1)便利的城市生活。在二維城市由于交通站點和各類服務設施的獨立設置,市民的往返距離成倍增加,土地資源的利用率較低,而在立體化的城市中,建筑功能的復合化以及完善的空中步道系統,使市民能方便地出行和享受各種設施,使行人的往返距離大大縮短。(2)人車分離體系??罩胁降赖呐d起本就源于“以人為本”的城市設計理想。當代大城市的街道被汽車所占據,人車爭道現象嚴重,人仿佛在夾縫中生存。因此作為新興的城市開發,彈子石CBD總部經濟區從一開始就設置空中連廊,不僅增強了各建筑間聯系,更是以人為本的一種體現。
2.3 提升環境品質。利用連廊把分散的商業集中,形成片區的商業圈和辦公集中圈,將一部分人流組織在地面上空,把交通面積還原為綠化面積,為城市景觀設計提供有利條件,有效提升環境品質。
2.4 提升樓宇的商業價值。立體交通系統有效地各地塊建筑相對分散的商業設施和其他服務設施聚集在一起,形成休閑、娛樂、購物以及交通站點匯集的場所,使得現代化的辦公、賓館、購物、休閑娛樂、酒店式公寓等多種業態融為一體,在有限的空間實現高密度、高效率,創造了更多的商業價值。
3 結束語
因地制宜地發展立體化城市空間是各個中央商務區乃至于中國城市建設的必然趨勢。各個單位和集團的利益協調也是其中的難點,所以需要一個總體單位來平衡各利益團體之間的關系,制訂切實合理的目標,采取科學可行的手段,合理有序的推進立體交通系統的建設。
參考文獻
[1]韓冬青,馮金龍.城市建筑一體化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9.
[2]王建國.城市空間形態的分析方法[J].新建筑,1994(1).
[3]宋昆,鄒穎.整體的秩序-結構主義的城市與建筑[J].世界建筑,2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