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添福
福建省漳州市某公司冷庫發生回氣管氨泄漏事故,直接原因是降溫過程及步驟嚴重違反國家現行標準的降溫規定;間接原因為安全管理混亂,操作及管理人員均無證上崗等。
福建省漳州市某開發區有一家水產品、食品加工冷凍公司。該公司主要工藝設備為貯氨器、中間冷卻器、低壓循環桶、油分離器、集油器等常規制冷設備,以及4套冷凍生產設備。其中一套冷凍設備(發生事故的IQF單體速凍機)位于車間一層,處于設備調試階段。調試前,企業向當地某公司訂購10 t液氨,于2013年5月7日,分兩批次灌注液氨近8 t。
事故發生在2013年5月7日13時左右。當時,公司員工開始進行制冷設備調試運行,冷庫試運轉降溫,下午17時左右,在緊鄰IQF單體速凍機的冷庫間外墻上,架空敷設的氨回氣管對接焊縫發生開裂,導致大量液氨從焊縫處經過保溫層逸出,迅速氣化為氨氣,并向四周彌漫擴散,造成附近300多名村民被迫緊急疏散。
現場人員發現液氨泄漏后,馬上采取應急處置措施,將調節站的液氨供液和回氣兩條管線的閥門關閉,同時設立警戒線,緊急疏散人員,抽水噴灑稀釋空氣中氨氣的濃度。所幸事故處置及時,并未造成人員傷亡。
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發生后,漳州市成立事故調查組,對該起事故的原因進行調查分析。
經調查,發生焊縫開裂事故的氨回氣管設計及安裝單位均為廈門市某公司。經核實,該公司的設計及安裝資質均有效。造成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是設備試運行調試及IQF單體速凍機試降溫未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降溫過程及步驟嚴重違規,不符合SBJ12-2011《氨制冷系統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標準的要求。根據該標準附錄A對冷庫降溫步驟的規定:土建冷庫試運轉降溫時,必須緩慢地逐步降溫。冷間室溫在4℃以上時,每天降溫不超過3℃;室溫在4℃~-4℃時,每天降溫不超過2℃;當冷間溫度降至4℃時,應暫停降溫;室溫降至-4℃時,每天降溫不超過3℃,直至達到設計溫度。調閱該公司2013年5月7日試運行降溫記錄,調查組發現,IQF單體速凍機在12:58至17:12之間,庫房分別有5個溫度記錄:24.1℃、-10.0℃、-27.8℃、 -32.7℃、-42.1℃。庫溫從24.1℃(12:58)降至-32.7℃(16:41),只用了3 h43 min,降溫過程及步驟嚴重違反國家現行標準的降溫規定。
二是IQF單體速凍機降溫結果超出設計規定值。經查閱圖紙及設計說明得知,IQF單體速凍機至調節站的設計及工作參數為:工作壓力0.03 MPa,設計壓力1.5 MPa,工作溫度-18℃,設計溫度-28℃?,F場自動溫度記錄顯示,16:26時庫房溫度為-27.8℃,已超過正常工作溫度(-18℃),接近設計溫度值(-28℃);16:41時庫房溫度為-32.7℃,低于設計溫度值(-28℃),且庫溫仍在下降。
此外,事故間接原因還包括以下幾點:
一是操作規程不完善,未能按章操作進行庫房降溫。氨屬乙類火災危險物質,并且被列入國家安監總局規定的首批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目錄。該企業沒有根據冷庫氨制冷系統的運行要求,制定完整有效的操作規程,嚴格工藝、設備操作,導致庫房降溫過程及結果嚴重違規。
二是安全意識不夠,操作人員責任心不強、專業知識缺乏。冷庫氨制冷系統操作及管理人員,必須經專業教育、培訓,取得相應資格證后,方可從事操作管理。據查,該公司為新辦企業,制冷系統的操作及管理人員均無相應上崗證書,未經任何安全培訓,對危險化學品方面的相關專業知識,特別是氨的危險性及違規操作的危害性認識不夠,專業知識缺乏,導致事故發生。
三是安全管理混亂,安全教育培訓工作不到位。據查,該公司沒有制定嚴格的安全生產管理和安全教育培訓制度,新入廠的員工沒有接受過安全教育培訓,就直接被安排到危險化學品操作崗位。現場操作人員未能掌握相應的操作規程,發生異常時無法正確進行處置。
事故教訓及防范措施
冷庫作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加工和貯藏設施,因其系統的復雜性以及所用介質的危險性,已成為安全生產的重要監督對象,冷庫的安全工作顯得日趨重要。
防止制冷系統發生漏氨事故,是冷庫安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一旦發生事故,由于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可引起低溫灼傷、中毒窒息,將給企業和社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和不安定因素。
作為涉氨企業,必須牢記以下安全原則:設備的本質安全是確保安全生產的基礎;從業人員的技術水平和責任心,是制冷系統安全運行的保障;嚴格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操作規程,是冷庫制冷系統順利運行的前提;應急預案的修訂和演練,是減少事故損失的有效途徑。
企業應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嚴格執行操作規程。一要加強冷庫氨制冷系統的操作運行管理,進一步規范試運行、試降溫,以及正常運行、應急處置等的安全操作程序。二要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明確各個崗位人員的職責,并制定相應的考核和獎懲辦法,確保企業主體責任的落實到位。三要建立監控網絡和應急救援預案,并定期開展事故預案演練,提高反事故能力和異常情況下應急處置技能。
此外,還應加強從業人員的安全培訓教育,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嚴禁未取得崗位操作證和未經安全教育培訓合格的人員上崗操作;加強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應急救援培訓,使從業人員具有較高的責任心、責任感,提高事故應急處置能力。
編輯 韓 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