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陳
摘 要 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以及對農機具購買的補貼使農民購買農機具的熱情膨脹,但所購農機具是否能為農民帶來實際經濟效益往往考慮得不周全,由此,就新農機應用對效益的影響進行了簡要分析,希望能對新農機應用中的弊端能有所改善,切實提高農機應用為農民帶來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 新農機;應用;經濟效益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
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是機械化生產,國家在部分地區劃分糧食生產基地,大面積的生產活動加上外出務工人員導致的人力流失,使得農業生產必須依靠機械化才能進行,這也是農業發展的正確方向。
國家在農業生產機械化進程中投入了較大的財力物力資源,在農機購買這一塊,政府補貼力度不斷加強,這項優惠政策切實加強了農民購買農機具的欲望,對農業生產機械化進程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有了新農機做支撐,才能更好地解決農民增收問題,但如何發揮新農機的作用,更好地實現增收問題,避免新農機應用不當造成的經濟損失都是值得大家深究的問題。
1 效益分析的必要性
我國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實現農民增收問題。傳統的生產模式已經不適應新農村的建設和發展,而新農機的應用恰能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提高生產效率并實現農業機械化良性發展,這是好的方面。但具體的新農機購買或使用注意事項卻由于農民知識水平較低而不能很好地了解和掌握。
農機購買其實也是一種投資行為,這種投資是否能帶來經濟效益與很多因素相關。比如所要購買農機是否適應本地的生產活動、具體需要購買什么型號的農機才能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高的收益、如何正確操作和保養農機才能使農機使用壽命延長等。若因此類問題造成農機購買費用投入得不到回報則會嚴重影響農民后續購買新農機的積極性,制約農業生產機械化進程。為此,必須加強對農民關于新農機應用經濟效益分析的培訓,新農機應用過程中的負面影響,使廣大農民能正確購買和使用新農機,為自己的農業生產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2 可能出現的弊端
2.1 目的性不強
廣大農民在購買新農機時往往不確定新農機購買后具體要用其從事什么工作,只是看哪種農機購買時享受的政府補貼最高就選擇購買。這樣做很容易造成農機購買后的閑置問題,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
2.2 經濟性考慮不周全
很多人在看到國家的農機購買補貼后,覺得農機購買后對自己的農業生產有所幫助就進行購買,根本沒有考慮到農機購買的性價比和使用費用能問題,這很可能造成新農機購買后創造的經濟效益低于農機購買費用和保養費用等,嚴重的甚至會給農戶帶來一定的經濟壓力。另外,人們往往會偏信銷售商的宣傳,對新農機的性價比往往不作了解或了解不周全,甚至會買到品質較差的偽劣產品,對以后的農業生產都會造成不利影響。
2.3 缺乏新農機安全性了解
由于市場上新農機品種繁多,品質參差不齊,而一些未獲得推廣許可的新農機往往有著較低的價格,很多人就容易貪圖一時便宜而選擇購買,所購買的農機具質量安全根本得不到保障,造成新農機的使用壽命較短,給購買者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
2.4 應用人才不足
在購買合適的新農機后,相應的農機技術人員卻無法滿足需求。新農機購買后由于缺乏專業人才指導,在使用和保養方面往往不科學。新農機的不正確管理是制約其應用的重要因素之一。新農機的不正確操作或者維修困難等問題使新農機的創收不理想。
3 帶來的經濟效益
只有更好地發揮新農機的作用,才能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幫助廣大農民實現增收問題。農民購買新農機的目的就是實現便捷化生產并一定程度上可以獲得較高的經濟收益。要提高新農機的使用效益,就要從農機購買時就嚴格把關,選擇性價比最高的新農機,并在使用過程中盡量以最小的成本完成最多的作業量并保證使用安全。在完成這些工作后,加強對農機購買人員的操作和保養培訓,并傳授一些簡單的維修知識,提高農機使用率和使用壽命。正確應用新農機帶來的經濟效益如下。
3.1 直接經濟效益
當人們投入資金購買農業生產機械后,通過使用農業機械從事農機化生產服務便能獲得可觀的經濟收益。由于新農機屬于高科技產品,屬于技術成果,農機購買者一旦掌握了此項技術,就能獲得較可觀的回報。有調查顯示,投入20~30萬的農機購買人員每年能獲得8~10萬的收益,其直接經濟效益還是顯而易見的。
3.2 替代效益
新農機的應用替代人畜力作業,從而使相關人員可以從事第二產業所產生的收入就是農業機械的替代效益。這是實現農民增收的主要手段之一。農業機械的應用能大大提高勞動成產率,實現了時間、效率和經濟的最優化,其替代人力操作所產生的經濟收益是比較明顯的。新農機的應用使的人們從事農業勞作的時間縮短至20%以下,人們有充足的時間從事第二、第三產業,從而實現農民增收問題。
3.3 抗災和生態效益
新農機的應用使得農業的生產勞動不再是靠天吃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旱澇災害帶來的經濟損失。若無特殊情況,新農機的應用基本上可以實現旱澇保收。農業機械是農村應對蟲害、冰雹、旱澇等災害的主要手段。
另外,新農機的應用還能為改善生態環境提供的技術支撐。近年來,農機部門大力推廣免耕覆蓋保護性耕作技術,除了節本增效的作用外,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可以避免土壤風蝕、沙化有效地保護和改善環境,生態效益顯著。
4 結語
在恰當購買新農機后,新農機為農戶帶來的經濟效益以及部分新農機應用帶來的生態效益十分顯著。農機部門在進行新農機推廣時可以給予廣大農民一定的技術指導,為其后續使用提供保障。另外,可以引導購買者聯合購買大宗性農業機械,使農機存量結構達到最優,推進農業機械化進程。
(責任編輯:趙中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