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掌握弱堿三元在地層中的運移規律和非主流線上的乳化特征,應用壓控開關找、堵水管柱,構成智能可調堵水工藝技術,定期自動開關試驗的目的層,實現采集試驗層采出液樣、檢測其各項離子濃度變化、評價智能可調堵水技術在三元分層取樣過程中的工藝適應性,實現了自動采集不同層位的液樣和油井正常生產,工藝能夠滿足自動控制和分層取樣需求。
關鍵詞:脂肽弱堿三元;智能可調管柱;壓控開關;分層取樣
1 試驗區概況
試驗區位于南四區東部,北起南四區丁20排,南至南四區30排,西起南4-21-P0138井,東至南4-21-P039井。試驗區面積0.307km2,試驗目的層為薩Ⅱ7~12油層,地質儲量30.78×104t,孔隙體積62.94×104m3。采用五點法面積井網,平均注采井距110m。試驗總井數25口,其中注入井9口,采出井16口。
試驗區于2012年12月27日投注空白水驅,2013年4月16日投注前置聚合物段塞,2013年7月10日投注復配弱堿三元主段塞,2013年10月14日轉注1900萬高分子量聚合物復合體系,2014年4月5日轉注2500萬分子量聚合物復合體系。采出井2012年10月13日開始投產,12月6日完成全部16口井的投產工作。截止到2014年4月30日,試驗區薩Ⅱ7-12油層累積注入化學劑15.5431×104m3,累積注入復配弱堿三元體系12.2633×104m3,累計注入化學劑0.247PV,累計注三元0.1948PV。全區累積產液38.1942×104t,累積產油1.6759×104t;中心井區累積產液12.129×104t,累積產油0.7481×104t。2014年4月全區注采比0.94,累計注采比0.85。全區階段提高采收率3.77個百分點,中心井區階段提高采收率5.58個百分點。
2 試驗目的
為掌握弱堿三元在地層中的運移規律和非主流線上的乳化特征,在非主流線上選取一口利用井,射開試驗目的層,采用了智能可調堵水工藝技術,定期自動打開目的層關閉非目的層,實現自動采集試驗層采出液樣,分析不同階段采出液離子變化及乳化特征,評價智能可調堵水技術在三元分層取樣過程中的工藝適應性。
3 工作原理
3.1 管柱結構和工藝技術方法
目前普遍應用的找堵水丟手管柱配接壓控開關,構成了智能可調管柱,(見圖2)下井前的壓控開關根據目的層取樣時間,設置打開的日期,其他層段關閉,取樣后自動開啟進入正常生產狀態。也可以用高壓泵車發送壓力波編碼指令打開、關閉以及打開Φ13mm、Φ4mm、Φ2mm,地面量油取樣,構成了智能可調堵水工藝技術新方法的應用。
3.2 壓控開關結構、原理
3.2.1 壓控開關工具由外殼(上接頭、工作筒、下接頭)、開關器、控制器、傳線器四部分組成。(見圖3)
3.2.3 壓控開關的壓力計接收地面的編碼指令后,識別指令內容,開或關以及開度大小,然后執行,電機帶動開關閥完成指令要求(圖5是第一層1號開關器開Φ13mm指令)。
表1是第一層1號壓控開關的開關度壓力波編碼指令。
3.3 操作規程
3.3.1 下井前設定壓控開關的層位號、所處深度、液面壓力、外加壓力和每個開關的自動開或關的時間。
3.3.2 管柱設計
關閉狀態下的壓控開關配接在丟手管柱的各個相應層段,按照預計的開井生產日期,每個開關自動開啟Φ13毫米,油井正常生產。
3.3.3 堵水、取樣操作
堵水時,根據分別打開各個層段的壓控開關地面計量化驗含水的結果,確定需堵水層位和控水參數,通過壓力碼指令調整加強層和限制層的開關開啟大小,達到降水增油的目的。
4 現場試驗
N4-2-37井為試驗區內部一口非試驗井,射孔井段986.4m-1154m,射開層位:薩、葡。2009年電轉螺,日產液12.9t,日產油0.6t,含水95.2%,沉沒度106.38m,薩II7-薩II12層為三元試驗生產層,砂巖厚度 9.2m,封堵深度為986.4m-1000.4m和134.4m-1154.0m。試驗目的:生產時,打開PI和PIII層,關閉PII層;取樣時,打開PII層,關閉PI和PIII層。
4.1 施工過程
首先通過檢泵作業下入壓控開關封堵管柱到設計深度,釋放封隔器打壓18MPa,穩壓25min;再下入完井管柱后,啟抽生產。
4.2 壓控開關設定
首先在地面輸入程序設置好各層不同時間的開關狀態。原始狀態,3個層全部為關閉狀態,1小時后打開PII層,維持10天時間,確保試驗層正常取樣。
4.3 錄取試驗數據及分析
分別對試驗目的層和非試驗生產層進行取樣,檢測其各項離子濃度和流體組分變化、見劑情況對比分析。
根據試驗區注入三元體系的注入速度推算,三元體系已經推進到該井位置,從以上數據分析,目的層采出液的PH達到8以上,明顯高于非目的層,已經呈現出三元井的特性;含水下降,采聚濃度、石油磺酸鹽濃度和粘度高,具有明顯三元見效井特性。說明自動可調堵水管柱工藝技術能夠滿足現場試驗分層取樣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江漢油田機械制造與工程技術,2007(3).
[2]韓振國.壓控開關找堵水工藝技術推廣總結報告[Z].大慶油田采油一廠,2012.
作者簡介:李巖飛(1972.7-)男,河北人,研究生,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石油科研。endprint
摘 要:為掌握弱堿三元在地層中的運移規律和非主流線上的乳化特征,應用壓控開關找、堵水管柱,構成智能可調堵水工藝技術,定期自動開關試驗的目的層,實現采集試驗層采出液樣、檢測其各項離子濃度變化、評價智能可調堵水技術在三元分層取樣過程中的工藝適應性,實現了自動采集不同層位的液樣和油井正常生產,工藝能夠滿足自動控制和分層取樣需求。
關鍵詞:脂肽弱堿三元;智能可調管柱;壓控開關;分層取樣
1 試驗區概況
試驗區位于南四區東部,北起南四區丁20排,南至南四區30排,西起南4-21-P0138井,東至南4-21-P039井。試驗區面積0.307km2,試驗目的層為薩Ⅱ7~12油層,地質儲量30.78×104t,孔隙體積62.94×104m3。采用五點法面積井網,平均注采井距110m。試驗總井數25口,其中注入井9口,采出井16口。
試驗區于2012年12月27日投注空白水驅,2013年4月16日投注前置聚合物段塞,2013年7月10日投注復配弱堿三元主段塞,2013年10月14日轉注1900萬高分子量聚合物復合體系,2014年4月5日轉注2500萬分子量聚合物復合體系。采出井2012年10月13日開始投產,12月6日完成全部16口井的投產工作。截止到2014年4月30日,試驗區薩Ⅱ7-12油層累積注入化學劑15.5431×104m3,累積注入復配弱堿三元體系12.2633×104m3,累計注入化學劑0.247PV,累計注三元0.1948PV。全區累積產液38.1942×104t,累積產油1.6759×104t;中心井區累積產液12.129×104t,累積產油0.7481×104t。2014年4月全區注采比0.94,累計注采比0.85。全區階段提高采收率3.77個百分點,中心井區階段提高采收率5.58個百分點。
2 試驗目的
為掌握弱堿三元在地層中的運移規律和非主流線上的乳化特征,在非主流線上選取一口利用井,射開試驗目的層,采用了智能可調堵水工藝技術,定期自動打開目的層關閉非目的層,實現自動采集試驗層采出液樣,分析不同階段采出液離子變化及乳化特征,評價智能可調堵水技術在三元分層取樣過程中的工藝適應性。
3 工作原理
3.1 管柱結構和工藝技術方法
目前普遍應用的找堵水丟手管柱配接壓控開關,構成了智能可調管柱,(見圖2)下井前的壓控開關根據目的層取樣時間,設置打開的日期,其他層段關閉,取樣后自動開啟進入正常生產狀態。也可以用高壓泵車發送壓力波編碼指令打開、關閉以及打開Φ13mm、Φ4mm、Φ2mm,地面量油取樣,構成了智能可調堵水工藝技術新方法的應用。
3.2 壓控開關結構、原理
3.2.1 壓控開關工具由外殼(上接頭、工作筒、下接頭)、開關器、控制器、傳線器四部分組成。(見圖3)
3.2.3 壓控開關的壓力計接收地面的編碼指令后,識別指令內容,開或關以及開度大小,然后執行,電機帶動開關閥完成指令要求(圖5是第一層1號開關器開Φ13mm指令)。
表1是第一層1號壓控開關的開關度壓力波編碼指令。
3.3 操作規程
3.3.1 下井前設定壓控開關的層位號、所處深度、液面壓力、外加壓力和每個開關的自動開或關的時間。
3.3.2 管柱設計
關閉狀態下的壓控開關配接在丟手管柱的各個相應層段,按照預計的開井生產日期,每個開關自動開啟Φ13毫米,油井正常生產。
3.3.3 堵水、取樣操作
堵水時,根據分別打開各個層段的壓控開關地面計量化驗含水的結果,確定需堵水層位和控水參數,通過壓力碼指令調整加強層和限制層的開關開啟大小,達到降水增油的目的。
4 現場試驗
N4-2-37井為試驗區內部一口非試驗井,射孔井段986.4m-1154m,射開層位:薩、葡。2009年電轉螺,日產液12.9t,日產油0.6t,含水95.2%,沉沒度106.38m,薩II7-薩II12層為三元試驗生產層,砂巖厚度 9.2m,封堵深度為986.4m-1000.4m和134.4m-1154.0m。試驗目的:生產時,打開PI和PIII層,關閉PII層;取樣時,打開PII層,關閉PI和PIII層。
4.1 施工過程
首先通過檢泵作業下入壓控開關封堵管柱到設計深度,釋放封隔器打壓18MPa,穩壓25min;再下入完井管柱后,啟抽生產。
4.2 壓控開關設定
首先在地面輸入程序設置好各層不同時間的開關狀態。原始狀態,3個層全部為關閉狀態,1小時后打開PII層,維持10天時間,確保試驗層正常取樣。
4.3 錄取試驗數據及分析
分別對試驗目的層和非試驗生產層進行取樣,檢測其各項離子濃度和流體組分變化、見劑情況對比分析。
根據試驗區注入三元體系的注入速度推算,三元體系已經推進到該井位置,從以上數據分析,目的層采出液的PH達到8以上,明顯高于非目的層,已經呈現出三元井的特性;含水下降,采聚濃度、石油磺酸鹽濃度和粘度高,具有明顯三元見效井特性。說明自動可調堵水管柱工藝技術能夠滿足現場試驗分層取樣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江漢油田機械制造與工程技術,2007(3).
[2]韓振國.壓控開關找堵水工藝技術推廣總結報告[Z].大慶油田采油一廠,2012.
作者簡介:李巖飛(1972.7-)男,河北人,研究生,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石油科研。endprint
摘 要:為掌握弱堿三元在地層中的運移規律和非主流線上的乳化特征,應用壓控開關找、堵水管柱,構成智能可調堵水工藝技術,定期自動開關試驗的目的層,實現采集試驗層采出液樣、檢測其各項離子濃度變化、評價智能可調堵水技術在三元分層取樣過程中的工藝適應性,實現了自動采集不同層位的液樣和油井正常生產,工藝能夠滿足自動控制和分層取樣需求。
關鍵詞:脂肽弱堿三元;智能可調管柱;壓控開關;分層取樣
1 試驗區概況
試驗區位于南四區東部,北起南四區丁20排,南至南四區30排,西起南4-21-P0138井,東至南4-21-P039井。試驗區面積0.307km2,試驗目的層為薩Ⅱ7~12油層,地質儲量30.78×104t,孔隙體積62.94×104m3。采用五點法面積井網,平均注采井距110m。試驗總井數25口,其中注入井9口,采出井16口。
試驗區于2012年12月27日投注空白水驅,2013年4月16日投注前置聚合物段塞,2013年7月10日投注復配弱堿三元主段塞,2013年10月14日轉注1900萬高分子量聚合物復合體系,2014年4月5日轉注2500萬分子量聚合物復合體系。采出井2012年10月13日開始投產,12月6日完成全部16口井的投產工作。截止到2014年4月30日,試驗區薩Ⅱ7-12油層累積注入化學劑15.5431×104m3,累積注入復配弱堿三元體系12.2633×104m3,累計注入化學劑0.247PV,累計注三元0.1948PV。全區累積產液38.1942×104t,累積產油1.6759×104t;中心井區累積產液12.129×104t,累積產油0.7481×104t。2014年4月全區注采比0.94,累計注采比0.85。全區階段提高采收率3.77個百分點,中心井區階段提高采收率5.58個百分點。
2 試驗目的
為掌握弱堿三元在地層中的運移規律和非主流線上的乳化特征,在非主流線上選取一口利用井,射開試驗目的層,采用了智能可調堵水工藝技術,定期自動打開目的層關閉非目的層,實現自動采集試驗層采出液樣,分析不同階段采出液離子變化及乳化特征,評價智能可調堵水技術在三元分層取樣過程中的工藝適應性。
3 工作原理
3.1 管柱結構和工藝技術方法
目前普遍應用的找堵水丟手管柱配接壓控開關,構成了智能可調管柱,(見圖2)下井前的壓控開關根據目的層取樣時間,設置打開的日期,其他層段關閉,取樣后自動開啟進入正常生產狀態。也可以用高壓泵車發送壓力波編碼指令打開、關閉以及打開Φ13mm、Φ4mm、Φ2mm,地面量油取樣,構成了智能可調堵水工藝技術新方法的應用。
3.2 壓控開關結構、原理
3.2.1 壓控開關工具由外殼(上接頭、工作筒、下接頭)、開關器、控制器、傳線器四部分組成。(見圖3)
3.2.3 壓控開關的壓力計接收地面的編碼指令后,識別指令內容,開或關以及開度大小,然后執行,電機帶動開關閥完成指令要求(圖5是第一層1號開關器開Φ13mm指令)。
表1是第一層1號壓控開關的開關度壓力波編碼指令。
3.3 操作規程
3.3.1 下井前設定壓控開關的層位號、所處深度、液面壓力、外加壓力和每個開關的自動開或關的時間。
3.3.2 管柱設計
關閉狀態下的壓控開關配接在丟手管柱的各個相應層段,按照預計的開井生產日期,每個開關自動開啟Φ13毫米,油井正常生產。
3.3.3 堵水、取樣操作
堵水時,根據分別打開各個層段的壓控開關地面計量化驗含水的結果,確定需堵水層位和控水參數,通過壓力碼指令調整加強層和限制層的開關開啟大小,達到降水增油的目的。
4 現場試驗
N4-2-37井為試驗區內部一口非試驗井,射孔井段986.4m-1154m,射開層位:薩、葡。2009年電轉螺,日產液12.9t,日產油0.6t,含水95.2%,沉沒度106.38m,薩II7-薩II12層為三元試驗生產層,砂巖厚度 9.2m,封堵深度為986.4m-1000.4m和134.4m-1154.0m。試驗目的:生產時,打開PI和PIII層,關閉PII層;取樣時,打開PII層,關閉PI和PIII層。
4.1 施工過程
首先通過檢泵作業下入壓控開關封堵管柱到設計深度,釋放封隔器打壓18MPa,穩壓25min;再下入完井管柱后,啟抽生產。
4.2 壓控開關設定
首先在地面輸入程序設置好各層不同時間的開關狀態。原始狀態,3個層全部為關閉狀態,1小時后打開PII層,維持10天時間,確保試驗層正常取樣。
4.3 錄取試驗數據及分析
分別對試驗目的層和非試驗生產層進行取樣,檢測其各項離子濃度和流體組分變化、見劑情況對比分析。
根據試驗區注入三元體系的注入速度推算,三元體系已經推進到該井位置,從以上數據分析,目的層采出液的PH達到8以上,明顯高于非目的層,已經呈現出三元井的特性;含水下降,采聚濃度、石油磺酸鹽濃度和粘度高,具有明顯三元見效井特性。說明自動可調堵水管柱工藝技術能夠滿足現場試驗分層取樣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江漢油田機械制造與工程技術,2007(3).
[2]韓振國.壓控開關找堵水工藝技術推廣總結報告[Z].大慶油田采油一廠,2012.
作者簡介:李巖飛(1972.7-)男,河北人,研究生,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石油科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