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慧 (山西省運城市新絳縣婦幼保健院,山西 新絳 043100)
·臨床與轉化醫學·
淺析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臨床效果
李 慧 (山西省運城市新絳縣婦幼保健院,山西 新絳 043100)
目的:對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和分析.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支原體肺炎患兒,隨機分組,對照組實施西醫治療,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中醫治療,觀察和比較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結果:實驗組患兒的總有效率相比對照組更高,實驗組患兒的疾病癥狀和體征消失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相比對照組更短,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中西醫結合對小兒支原體肺炎進行治療,相比單用西醫進行治療更為優越,療效明顯,值得普及和應用.
中西醫;小兒支原體肺炎;臨床效果
小兒支原體肺炎主要因肺炎支原體侵襲所致,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疾病,患兒臨床癥狀主要包括發熱、咳嗽等,病程較長,病情癥狀嚴重,一般合并肺外多器官臟器損害,病情反復發作,對患兒成長發育造成嚴重影響.單用西醫進行治療,副作用較大,對患兒的預后存在一定的影響.本院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對患兒實施治療,效果明顯,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 2010-08/2013-08收治的100例支原體肺炎患兒,包括 56例男性患兒以及44例女性患兒.年齡6~14(平均10.2±5.4)歲.病程2~12(平均6.4±2.5)d.患兒臨床癥狀表現為發熱、肺部濕啰音、咳嗽.經實驗室檢查以及臨床表現,患兒均符合支原體肺炎的診斷標準.隨機分組,實驗組和對照組各 50例.兩組患兒在一般資料的比較上,包括性別、年齡、病程以及臨床癥狀等,均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兒在臨床上主要采用西醫進行治療,藥物選擇阿奇霉素,劑量為10 mg/(kg·d),1次/d,靜注治療,每天最大劑量控制為0.5 g或者0.5 g以下,連續治療5 d,停藥4 d.之后使用阿奇霉素顆粒進行治療,劑量為10 mg/(kg· d),1次/d,口服治療,連續治療3 d,停藥4 d.并給予患兒對癥治療.
1.2.2 實驗組治療方法 實驗組患兒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中藥治療,基礎藥方為桑白皮、浙貝母、瓜萎皮、葶藶子、海浮石、虎杖各10 g,桔梗、杏仁、黃苓、桃仁各6 g.對于大便秘結患兒,可以增加熟大黃 6 g(后下);對于肺胃熱盛患兒,可以增加生石膏25 g;對于濕熱俱中患兒,可以增加龍膽草、梔子各 6 g;對于夾瘀患兒,可以增加丹參10 g;咳嗽嚴重患兒,可以增加絲瓜絡10 g.結合患兒的年齡,對藥物種類以及劑量進行適當調整.上述藥方用水煎煮服用,1劑/d,分兩次服用.
1.3 臨床療效評估 治愈:患兒臨床癥狀完全消失,體溫恢復正常,X線檢查顯示肺部病灶完全吸收.顯效:患兒臨床癥狀基本消失,體溫基本正常,X線檢查顯示肺部病灶基本吸收.有效:患兒臨床癥狀有所改善,體溫有所下降,X線檢查顯示肺部病灶局部吸收.無效:患兒臨床癥狀沒有明顯變化,體溫沒有下降,X線檢查肺部病灶無吸收.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 SPSS13.0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處理,采用 χ2檢驗對計數資料進行檢驗,采用 t檢驗對計量資料進行檢驗,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實驗組患兒的總有效率相比對照組更高,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n=50)
2.2 兩組患兒疾病癥狀體征消失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比較 實驗組患兒的退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啰音消失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相比對照組更短,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兒疾病癥狀體征以及住院時間比較(n=50,±s,d)

表2 兩組患兒疾病癥狀體征以及住院時間比較(n=50,±s,d)
aP<0.05 vs對照組.
支原體肺炎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引發感染的主要病菌為肺炎支原體,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發熱以及咳嗽,多發于小兒群體.肺炎支原體入侵機體后,在機體細胞外通過特殊的生物結構寄生在宿主細胞上,導致其無法在黏膜纖毛以及吞噬細胞的作用下得以清除,其通過對機體的營養進行吸取,并釋放毒性代謝物質,對宿主細胞的生存造成了影響.近年來,有研究顯示促炎性細胞因子以及抗炎性細胞因子的平衡失常與支原體侵襲作用下的免疫紊亂存在聯系,猜測在支原體感染機制中,細胞因子起到重要的作用.小兒支原體肺炎的發病率不斷上升,其不僅導致患兒出現一系列的呼吸道疾病,同時也會引發一系列的并發癥以及后遺癥,對患兒的健康成長造成了嚴重影 響[1].
肺炎支原體的生物結構相對特別,青霉素以及β-內酰胺類藥物對其沒有效果,加之一些藥物的不良反應較大,因此在臨床上應用不多.阿奇霉素是一種大環內酯類藥物,在支原體肺炎的臨床治療上應用廣泛,其能夠對肺炎支原體進行抑制,控制病情的發展,然而其無法對機體的損傷以及免疫紊亂進行修復,加之其不良反應較多,因此臨床治療以短期療程為主[2].
中醫認為,支原體肺炎屬于“肺炎”、“咳嗽”的范圍,臨床治療以清熱化痰逐瘀為主.本次研究實驗組藥方中黃芩具有瀉火解毒以及清熱的效果;桑白皮能夠瀉肺平喘;葶藶子能清熱平喘;瓜萎皮能夠清熱化痰以及寬胸理氣;虎杖能夠活血散瘀、清熱解毒、化痰止咳;海浮石具有清降肺火以及軟件化痰的效用;浙貝母能夠降瀉肺氣以及清化熱痰;桃仁起到止咳平喘以及活血祛瘀的效果;杏仁和桔梗能夠恢復肺氣.上述藥方的結合,能夠起到逐瘀排濁以及清熱化痰的效果.
本院實驗組通過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效果確切,值得推廣和普及.
[1]馬森林,宋 芳.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17):2127-2128.
[2]王成章,吳 穎,李 玲.小兒支原體肺炎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相關性研究[J].中外醫療,2010,29(20):100.
2095-6894(2014)05-068-02
R725.6
A
2014-08-10;接受日期:2014-08-25
李 慧.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兒童呼吸道疾病、兒童保健、兒童 出 生 缺陷的防 預.Tel:0359-7521211 E-mail:1346723311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