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5月27日上午,在重慶銅梁舊縣鎮富源鵪鶉養殖專業合作社院壩里,10多位工人正忙著將一箱箱的鵪鶉蛋裝運到大卡車上。“這幾車是發往昆明和貴陽的,價格也是穩中有升,”銅梁富源鵪鶉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肖富勇說。
銅梁是重慶最大的鵪鶉養殖縣,全縣養殖戶有300多戶,集中在舊縣和相鄰的二坪、水口等鎮,總養殖量達到400多萬只,總產值上億元。
該縣最先養殖鵪鶉的是舊縣鎮石鼓村農民肖富勇的父親肖正學。“在上世紀80年代,我父親到成都金堂縣走親戚,發現那里不少農民養鵪鶉發了財。正愁沒有致富門路的他動了心思,蹲在當地學了幾天技術,回家的時候買了300只雛苗,辦起了個鵪鶉養殖場。后來又上了幾次成都,把鵪鶉的孵抱技術也學到了手。兩三年功夫,養殖量就達到了3000只。周邊的農戶見養鵪鶉有搞頭,也跟著我家搞了起來,”肖富勇說。
但隨著鵪鶉養殖戶不斷增多,養殖戶之間開始互相殺價,不良競爭多了起來,結果大家不但賺不到錢,有的還因虧損關門。
2008年底,年滿60歲的肖正學把鵪鶉養殖的家業交給了兒子肖富勇。年富力強、善于接受新生事物的肖富勇在縣供銷、工商、畜牧和鎮政府的支持下,辦起了鵪鶉專業合作社。
據了解,合作社每月為社員集中供應上千噸飼料,由于是集中、成規模地直接從飼料生產廠進貨,所以,每噸飼料比外面售價低250元,從而增加了合作社的吸引力。入社的飼養戶把鵪鶉蛋直接送到專業合作社,由專業合作社直接與購買商銜接,統一銷售。這樣一來,不但解決了銷路,也統一了價格,避免了零散銷售造成的相互壓價,飼養戶之間也實現了共贏。隨著專業合作社的壯大,鵪鶉產品不僅走出本地市場,而且車裝船運到了四川、云南、貴州、廣西、廣州等地,養殖戶也擴大到300多戶。
“現在,我們合作社的養殖規模在重慶市甚至西南地區最大,大約占領了重慶3/4的銷售市場。有了產量優勢,合作社根據市場的需求和銷售信息,隨時制定合理的批發價,用批發價來調控市場。經過測算,鵪鶉蛋每千克只要不低于8.5元,養殖戶就不會虧損。我們把價格定在每千克12元的合理價位上,養殖戶既有錢賺,市場也能接受。”肖正學自豪地說。
(重慶銅梁縣委宣傳部新聞辦公室 402560 趙武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