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方竹于2013年10月通過認證。其地下莖復軸型, 竿散生兼小叢生,直立;稈高 3~8米,直徑 1~5厘米;節間長 10~18厘米,稈壁厚 4~6 毫米;綠色,基部數節間常具紫褐色縱條紋,且略呈方形;籜環初時紫褐色,密被黃棕色刺毛;環稍隆起;節內具發達的氣生根刺,分布高度最高可達2米以上。稈每節上枝條3枚。小枝具葉2~4。葉片線狀披針形,長5~19厘米,寬0.5~2厘米,次脈4~6對,小橫脈明顯。筍期為 6月中旬至10月上旬,長達120天,在方竹屬各類竹種中產筍時間最長。陽坡有二次發筍現象,二次發筍期為1月中旬至3月中旬,量少。其他刺黑竹乃至方竹屬植物無二次發筍現象。筍形尖削,近錐形。筍肉細膩、質地脆嫩,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為3.43%,脂肪0.37%,總糖1.28%,灰分 1.5%,粗纖維0.86%,總氨基酸19.29毫克/克,總必需氨基酸 5.47毫克/克,重金屬含量低于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花期 5月。
適宜濕潤、年均氣溫 13~16℃、1月平均氣溫高于4℃、7月平均氣溫23~25℃、極端最高氣溫低于33℃、極端最低氣溫高于-5℃、年降水量 900~1200毫米、年均無霜期 250~300天的地區栽培。種苗選擇直徑1.5~3厘米植株,帶鞭長度30~60厘米,帶枝 3~6盤的植株,3月或10月移植。密度4500~7500株/公頃。定植時注意保水,但避免積水;施肥以農家肥為宜,每株施基肥5~10千克,每年春季追肥 1次。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西南花卉研究開發中心650224 史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