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2月20~21日,由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主辦,廣州有色金屬研究院、中國-烏克蘭巴頓焊接技術研究院承辦的“中國海洋工程焊接技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中國工程院周廉院士、周克崧院士、廣州有色金屬研究院劉敏副院長、中國-烏克蘭巴頓焊接研究院中方院長陳和興教授、烏克蘭巴頓焊接研究所科瓦斯基·維克多教授以及國內海工領域科研院所、高校和相關企業的專家學者130余人參加此次技術研討會,會議由周克崧院士主持。
本次技術研討會是“中國海洋工程中關鍵材料發展戰略研究”咨詢項目系列會議之一,周廉院士首先介紹本咨詢項目的背景和具體內容,闡述焊接技術在海洋工程關鍵材料發展戰略研究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接著,陳和興教授代表項目調研組對海工關鍵材料焊接技術專項前期調研結果進行階段性總結,并對下一步調研計劃進行匯報。隨后,烏克蘭國家科學院巴頓焊接研究所5名專家和國內海工領域的科研院所、企業的專家、學者分別就各自領域作了技術報告。上海船舶工藝研究所顧長石副所長首先作了題為“船舶建造智能化技術發展趨勢分析”的報告,從船舶智能化建造發展、國內船舶建造發展現狀及智能化發展需求等方面全面闡述目前船舶智能化建造技術現狀,并對今后重點發展方向進行梳理總結。烏克蘭巴頓所科瓦斯基·維克多教授的報告題為“造船及海工創新等離子切割和加工技術、采用創新安裝及焊接技術降低船體結構成本”,詳細介紹了烏克蘭巴頓焊接研究所在等離子切割及加工方面的裝備及技術優勢,并提供采用創新安裝及焊接技術降低船體結構成本的先進方法。中船重工701所馮余其高工作了題為“現代艦船給焊接技術發展帶來的挑戰與機遇”報告,指出了我國現代船艦焊接技術的發展現狀及重點需求。中國-烏克蘭巴頓焊接研究院哈斯基·弗拉基斯拉夫報告題為“海洋工程等離子及等離子-電弧復合及結合焊接技術、海洋平臺輕質結構激光、等離子和復合焊接”,別洛烏斯·瓦列里做了題為“海洋鈦合金氬弧焊接技術”報告。
下午,北京石油化工學院焦向東教授首先作了題為“海洋工程焊接自動化技術與裝備”報告,分析了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中焊接自動化技術水平與裝備情況。烏克蘭巴頓焊接研究所賈霍爾·伊戈爾報告題目為“水下管道閃光壓力對焊”,詳細介紹了巴頓所在水下管道閃光對焊的裝備及工藝技術情況。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馬成勇所長作了題為“海洋工程用鋼焊接現狀”報告,全面分析海洋工程用鋼的特點、焊接特性及目前的焊接技術現狀,對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中國石油大學趙衛民教授接著作了題為“典型海洋石油裝備用鋼的焊接”的報告,烏克蘭巴頓焊接研究所米爾左夫·伊戈爾的報告題為“石油天然氣和海工焊接結構工藝強度及安全使用壽命的模擬診斷”,煙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朱國峰作了題為“D90級超深水半潛平臺NV690級100毫米板CTOD試驗研究”的報告。
本次會議對海工關鍵材料焊接技術專項前期調研結果進行階段性總結,并邀請烏克蘭國家科學院巴頓焊接研究所5名專家和國內多名著名專家作海洋工程焊接的技術報告,對全面梳理分析與總結海洋工程材料焊接技術現狀、存在技術壁壘和今后發展方向等具有重大意義。此次會議參會單位涵蓋我國海洋工程關鍵材料焊接技術的大部分領域,會上代表們認真聽取專題報告,并積極參與討論和發言。本次技術研討會為海洋工程領域關鍵材料的焊接技術發展提供良好的交流平臺,對我國海洋工程中關鍵材料的發展起著重要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