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龍
一說起“馬”,我們的腦海里立刻會涌現出很多含“馬”的吉祥成語,比如馬到成功、萬馬奔騰、人強馬壯、龍馬精神等等。的確,馬是我們熟知而且十分喜愛的動物,它們是速度、力量、精神的象征,在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中,馬在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和軍事戰爭等活動中都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2014年是馬年,這次,我就帶大家來追溯一下馬的進化史,看看現代馬的祖先是什么樣的。
原蹄獸
出現于5 500萬年前
6 500萬年前,地球結束了恐龍統治的時代,體型相對較小的哺乳動物在那以后的幾百萬年時間里逐漸繁盛。此時,馬的祖先原蹄獸出現了。原蹄獸的體長約1.5米,頭部和尾巴都很長,四肢短而笨重,行走緩慢,常在森林或熱帶平原上活動,以樹葉為食。
始祖馬
出現于5 000萬年前
后來,地球上的火山頻繁爆發,致使地球變得很熱,在這種環境下,稍大型的原蹄獸滅絕了,一些體型較小的原蹄獸存活了下來,進化為始祖馬。始祖馬的身體只有狐貍那么大,體長約0.6米,高約0.3米,尾巴較短,四肢細長,靠腳趾行走。它們主要生活在森林里,為了在森林中隱藏自己和迷惑捕食者,始祖馬身上布滿了類似梅花鹿身上的斑點。
漸新馬
在始祖馬出現后,大約過了1 000萬年,北美洲出現了大量由始祖馬進化來的漸新馬。與始祖馬相比,漸新馬變大了些,它們體長約1.2米,身高約0.6米,它們的腳部中趾逐漸發達,主要以中趾站立。漸新馬仍生活在森林里,以樹葉為食。
上新馬
500萬年前,一部分草原古馬進化為上新馬。上新馬是最早的單趾馬,它們的趾端已經變成了硬蹄,和現代的馬很像。上新馬的牙齒進化得更加完善,趨向于現代馬的牙齒,吃起草來速度更快。現代馬就是由部分上新馬演化而來的。
草原古馬
2 000萬年前,地球的氣候逐漸變得干燥,草原面積不斷擴大,此時,出現了草原古馬,它們有現代的小馬那樣大,背脊由弧形變為硬直。草原古馬是進入草原生活的“開路先鋒”,它們不再吃樹葉而改為吃干草。由于草原很開闊,草原古馬需要長距離地覓食、尋找水源,以及躲避猛獸侵襲,所以,它們的奔跑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四肢比例變得更像現代馬。
家馬(也稱真馬)
距今400萬年前,現代馬出現了,這些馬一直在野外自由自在地生活著。它們的悠閑生活結束于4 000多年前。那時,中亞的牧民學會了馴養馬,馬成了幫助人們運輸的家馬。后來,整個歐亞大陸的人們都學會了馴馬,野馬越來越少。15世紀后期,家馬才被歐洲人帶到美洲和大洋洲。
下圖為普氏野馬。普氏野馬原本生活在中國準噶爾盆地和蒙古國的荒漠草原地帶,是目前唯一存活于世的野生馬,至今保留著馬的原始基因,具有別的物種無法比擬的生物學意義。科學家最后一次在野外發現普氏野馬是在1957年,現在,野生的普氏野馬種群已經滅絕。20世紀80年代末期,中國科學家把普氏野馬從歐洲引回中國進行圈養或半散放養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