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
翠綠的軟皮沙發,幾個穿著校服的學生抱著粉紅色的卡通小狗,一邊說笑一邊看著電視,桌上的臺燈散發著柔和的暖光……昨天,南京十二中的“青艾小屋”正式向南京全市開放,這個溫馨的小屋其實是江蘇首個校園艾滋病教育場所。
校園的性教育已經展開,而記者的調查也發現,目前家庭性教育還遠遠不足。
校園性教育 不再羞答答
學生可與老師一對一談“艾滋病”
“青艾小屋”是由中國教育學會、中華慈善總會和中國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辦公室在全國各地實施的重點項目,主要是支持和資助選定學校或機構開辟專門場所,對青少年進行艾滋病防治教育、青春期健康教育以及公民、公益、公德教育。
胡文宇是“青艾小屋”開張首日的值班老師,小屋大門上貼著開放時間和面談時間,記者看到,基本上孩子在校時小屋都開放,大家可以自由進入,翻看書架上的圖書,觀看與艾滋病、性健康教育有關的宣傳材料與影片,有需要的同學可以和老師一對一交流。
十二中資深心理老師張福新告訴記者,“現在早戀現象在中學生中并不少見,甚至一些孩子由于對異性的好奇會到酒吧等一些場所,我們必須要告訴他們如何防止傳染艾滋病。”
課堂上學生大方說“例假”
“同學們,你們最近有什么苦惱嗎?如果有就寫在小紙條上,不用署名。”王玲老師正在給初二的學生上艾滋病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課,孩子們刷刷地在紙條上寫字,記者看到一個小男孩把紙條寫得滿滿的,很多人都一寫完就把字條卷起來。
“看來同學們都有自己的小煩惱,那么大家愿不愿意互相幫助呢?”王玲讓同學從玻璃瓶子中隨機抽一張字條,念出上面的內容,大家一起幫助解決這個問題。“爸爸媽媽越來越關心我,可是我卻越來越煩躁,特別是來了‘那個,書根本看不下去!”“同學都說我娘娘腔、同性戀,我也覺得自己更喜歡當女孩,這樣以后會不會得艾滋病?”“我喜歡一個男生,我也知道不對,可就是抑制不住,我是不是個壞女孩?”“我平時喜歡和女生玩,一些人就說我是‘性沖動,我很苦惱。”
王玲說:“學生們現在說到‘例假‘遺精等話題時已經很大方了,不再臉紅羞于啟齒,而且還爭著站起來念字條幫助同學解決青春期問題,這讓我們很高興。”在輕松活躍的氣氛中,老師還給學生講解了避孕原理以及每一種方法。人流、自慰、同性戀、宮外孕……此時此刻,這些敏感的字眼在師生的交流中變得自然起來。
“口袋書”教授避孕方法
上完課之后,老師給每個學生發了一本巴掌大的粉紅色小書《小口袋的秘密》,“男孩的苦惱”、“已經戀愛了怎么辦?”“什么是性沖動?”“意外懷孕的應對”……薄薄的18頁每一頁都是性敏感話題。編寫這本書的下關區計生委老師說,處于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心理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在這樣一個特殊的階段,他們渴望得到老師家長的指導。可是以往,學校和家長總是選擇避而不談,絕大多數學生是通過上網等途徑接觸到了一些知識,好奇心加上逆反心,反而容易使得他們誤入歧途。這本“口袋書”共分青春期的生理、心理、道德和自護四個章節,內容涵蓋了青春期生理衛生等方面的內容。學校之所以將書設計成小冊子的模樣,就是為了方便攜帶。因為個體生長存在著差異,所以學生們的發育也有早有晚。學校希望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有選擇性地進行閱讀。
家庭性教育 還有待加強
80%家長不和孩子談性
“你和孩子談過性嗎?”昨天12中請來不少家長旁聽艾滋病教育課,艾滋病教育中不可避免要觸及性的話題,家長該怎樣和孩子對話呢?80%的家長都給予了否定答案。
兒子上初一的江媽媽認為,這些事做媽媽的不好說,讓爸爸說去。而一同前來的江爸爸說,他最多也只能談談發育的問題,至于其他事情,他也說不出口。他們的孩子小江則不屑地說:和家長談,還不如我自己從同學中去了解呢!因為大人們談起來一點都不自在。
學生性知識大多來自網絡
高二學生小楊告訴記者,從小到大父母都沒有跟他談過性,他坦言大多從“影碟、同學聊天、網絡、書”這些途徑獲得性知識。“網上能很快找到許多黃色圖片和文字,大人們看到了,我就說在搜索學習資料,大人搞得神神秘秘,反而激起我們的好奇心。其實就是那么一回事!”
一位心理老師告訴記者,孩子性知識掌握程度存在兩極分化的情況。一部分學生對性知識的了解遠遠超出了父母的想像,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嚴重“貧血”。“我在咨詢中就曾碰到過女高中生擔心接吻會導致懷孕,即使在早戀頻繁的今天性教育仍然需要我們努力。”
性教育,家長不能撒手不管
一些家長視性教育為燙手山芋,學校開課,則樂得把責任全推給學校。“每次都是欲言又止,就擔心會不會弄巧成拙,適得其反?而且這些家長老覺得自己講有點不務正業,還是希望通過學校的正規途徑來教育”。
張福新認為,家長撒手不管,絕不是對孩子負責任的態度,在這個問題上,家庭教育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為很多東西孩子太隱私,不一定愿意跟老師講,但對著父母,他們的顧慮相對要小一些”。其實性健康教育內涵很廣泛,不僅包括生理、生殖解剖知識,還包括性心理發育、性倫理道德、性法律知識、性病防治知識等等,學校和家庭要做的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而是加強價值觀、道德觀上的引導。
應不應該對孩子的私處用別稱?
孩子三歲前父母應該用正確的生理結構的名稱。雖然聽起來過于科學,但在孩子能夠說出這些名稱之前冠以正確的名稱并沒有不妥。這些名稱包括陰莖、陰道等,都應該在一開始正確地向孩子灌輸,不應該有所隱瞞。用這種方法,孩子可以用正確的態度對待,不會覺得尷尬。
如果孩子問他們是從哪里來的該怎么回答?
這是有孩子的年齡所決定的,你可以指著肚子對他說,孩子是從母親的子宮中的蛋長大,然后從一個特別的叫陰道的地方出來的。而沒有必要向孩子介紹m/l的過程,因為孩子太小還不能明白。但是,你可以向他們解釋說,當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相愛之后,他們都希望互相靠近些,男人就會將精子放到女人的蛋中然后孩子就在里面長大。通常六歲以前的孩子都會接受這種說法,同時一些適合該年齡段孩子看的相關書籍也十分有幫助。回答孩子問題的時候應該用一種坦誠的態度,這樣的話你會發現孩子很快就可以從你的回答中得到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