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金平,趙 靜
(1.鐵力市氣象局,黑龍江 鐵力152500;2.哈爾濱市氣象局,黑龍江 哈爾濱150036﹚
烏伊嶺林業局位于黑龍江省東北部, 小興安嶺頂峰東段,素稱“小興安嶺之巔”,地理坐標為128°57′5″-129°44′48″E,48°33′11″-49°88′24″N,跨小興安嶺南北兩坡,烏伊嶺相比較而言,屬于自然災害發生比較嚴重的地區,烏伊嶺區屬于西風環流影響下的寒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區,加之處于小興安嶺頂端,丘陵起伏,小氣候影響較大,同一季節受緯度影響顯得淡化,而受海拔高度和地形影響較大。 夏季雨量充沛,氣候溫熱;冬季寒冷干燥,降水較少;春秋氣候多變,常有大風出現。
為了研究烏伊嶺近30 a 氣候變化特征, 選擇烏伊嶺氣象站1980-2008年的資料進行分析。 首先繪出全站各(年平均氣溫,日照時數,降水量)氣象要素的歷史曲線圖和歷年各月、年平均值統計表。
收集了烏伊嶺1980-2008年氣溫、日照時數、降水量近30 a 的氣象資料, 分別計算出氣溫、日照時數、降水的歷年平均值(表1),其中氣溫平均值是按照WMO 的規定, 使用1974-2000年作為統計時段,數據實效有效。

表1 1974—2000年歷年各月平均值統計表
可以看出,歷年降水集中在6-8月,降水最多月份出現在8月,其次是秋季(9-11月)和春季(3-5月),降水最少的月份為冬季(12月、1月、2月);歷年平均氣溫最高出現在夏季(6-8月),其次是春季(3-5月),再其次是秋季(9-11月),平均氣溫最低出現在冬季(12月、1月、2月)。
通過以上分析得出烏伊嶺氣候特點: 冬季氣溫較低,降水較少,夏季溫度較高,降水較多,春秋兩季氣溫和降水多變。
各個年份的年平均氣溫呈明顯上升的趨勢,線性方程為y=0.0597x-1.1094,y 隨著x 增加而增加。1980-1990年間,年平均氣溫低于歷年值的占7/10,1990-2000年年平均氣溫變化更為明顯, 各個年份平均氣溫都要高于歷年平均值(-0.6 ℃),其中僅有兩年與歷年平均值持平,2000年年平均氣溫-0.7 ℃,2008年年平均氣溫為最高值1.4 ℃。是20 世紀80年代以來的最高值。 分析的結果與近百年來全球氣候正以變暖為主要特征的顯著變化是相輔相成的。
近30 a日照時數呈現階段性的波動變化趨勢,20 世紀90年代后期至今高于所研究波段值。最高值出現在2001年,日照時數為2 631 h,日照時數不穩定增加,其對烏伊嶺地區植被的生長有一定影響。 即對烏伊嶺的農業,林業,乃至畜牧業都會有一定的影響。
降水的年變化同氣溫的上升趨勢不同, 降水量呈階段性變化,多水,少水交替出現。20 世紀80年代降水略多, 整個90年代降水階段性變化幅度較大,極大值出現在1991年,降水量779.1 mm,比歷年值多了201.9 mm; 極小值出現在1995年, 降水量為196mm,比歷年值少了381.2 mm.從90年代末期至今年降水量亦是階段性變化,但是幅度略小,1998-2008年,僅有2002年年降水量578.8 mm略高于歷年值1.6mm,其它年份均小于歷年值(577.2 mm)。
人類賴以生活和生產的環境時刻都受到氣候的影響。 氣候的變化,必然會引起自然的響應。 高永剛對小興安嶺地區的主要氣候因子分析研究得出,自20 世紀80年代以來,小興安嶺主要林型氣候生產力呈明顯下降趨勢。 當前烏伊嶺地區正處于經濟轉型期,研究探討烏伊嶺地區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對該地區今后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氣候變暖對林業既有利,亦有弊。 由于林業資源的枯竭,氣候變暖有利于該地區發展農、副業生產,尋找林業替代產業。
(2)低溫抑制病蟲害的生長,而隨著氣候的變暖,昆蟲在春、夏、秋三季繁衍的代數增加,尤其春季干旱、 冬季氣溫較高更有利于幼蟲生長和安全越冬,加劇病蟲害的流行, 同時溫濕效應還使得一些病蟲害的生長季節延長,使害蟲的繁衍代數增加,更加大了當地病蟲害發生發展的危險性,應給予高度注意。
(3)由于氣候變化,極端氣象事件(厄爾尼諾、干旱、洪澇、雷暴、暴雨、冰雹、風暴、高溫天氣和沙塵暴等)增多,災害性天氣次數有所增加,山洪泥石流發生的可能性加大: 烏伊嶺區1980年10月25-27日降特大暴雪,雪深46 cm、雪量28.9 mm,使得林業生產停產6 d,農業損失1.25%,鐵路停運1 d;1985年5月初-6月上旬出現了少有的高溫少雨天氣,5月5日-6月13日降水僅8.7 mm,最高氣溫達33.1 ℃,出現7 次大風天氣,5月23日發生火災,燒毀成材3 千多米,價值3 萬多元。 8月,全月僅6 d 沒有降水,降水量達300.2 mm,是有資料以來最多的月份,出現兩場暴雨,使湯旺河下游洪澇成災,沖毀橋梁,鐵路,使得客運中斷七天,不少房屋倒塌,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很大損失。 10月15-16日,降雪量31.5 mm,雪深達30 cm,造成雪阻,公路中斷2 d,林業生產停產3 d; 1996年, 在4月24日和10月28日兩次強大風天氣, 造成部分區域房屋毀壞和財產損失;2007年10月3日11時發生森林火災。
(1)通過對烏伊嶺近30 a 資料研究分析,年平均氣溫在不斷的呈上升趨勢, 特別是20 世紀80年代后期,急劇上升。
(2)日照時數逐漸增加。
(3)20 世紀80年代烏伊嶺降水量略多,階段性變化不是特別明顯, 隨后的90年代的波動幅度最大,近30 a 的資料中,極大值和極小值都出現在90年代。 從90年代末期至今年降水量亦是階段性變化,但是幅度略小,年降水量略有減少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