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湘生, 卓 義, 張學穩
(安徽銅冠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技術中心, 安徽 銅陵 244000)
UK20運礦車液壓系統設計及計算
范湘生, 卓 義, 張學穩
(安徽銅冠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技術中心, 安徽 銅陵 244000)
UK20運礦車載重量為20 t,前后機架采用鉸接式結構,轉向采用雙缸、傾翻卸料采用雙缸,轉向、傾翻卸料采用先導手柄控制液控換向閥進行控制,制動采用彈簧制動液壓釋放濕式多盤制動器,安全可靠。
UK20; 運礦車; 轉向系統; 傾翻卸料系統; 制動系統
地下運礦車的特點是低矮、轉彎靈活、卸載高度小、配置高、制動性能好,可以把礦石從采場送到較遠的地方。隨著礦山的深度開采,無軌設備向大型化、高效率機型發展,大型鏟運機4立方、6立方已經開始大面積使用,為此進行研制了UK20運礦車,其液壓原理圖見圖1。

1.轉向缸 2.先導手柄(控制轉向缸,舉升缸) 3.液控換向閥(控制轉向缸,舉升缸) 4.舉升缸 5.充液閥 6.蓄能器 7.蓄能器 8.壓力開關 9.單向閥 10.手油泵 11.腳制動閥 12.后橋 13.前橋 14.手動閥 15.手動閥底板 16.溢流閥 17.順序閥 18.順序閥底板 19.高壓過濾器 20.回油過濾器 21.制動泵 22.吸油過濾器1 23.工作轉向泵 24.吸油過濾器2圖1 UK20運礦車液壓原理圖
UK20運礦車前、后車架采用鉸接式結構連接,通過轉向油缸的伸縮改變前、后車架的轉向角,實現車輛轉向。
1.1 轉向阻力矩計算
由于影響車輛轉向阻力的因素很多,所以設計時采用經驗公式進行估算,則原地轉向阻力矩[1]為:
Mz=(GF×fη/η)×(0.1L+0.6)×
(0.3θ2+0.1θ+2.6) =
(200000×0.080.9/0.9)×(0.1×4.6+0.6)×
(0.3×0.692+0.1×0.69+2.6)=
54.09×103N·m
(1)
式中Mz—轉向阻力矩,N·m;GF—車輛前橋載荷,N,額定載重20 t,車重20 t,車滿載總重G1=40 t,GF≤1/2G1,GF取200000 N;
f—前輪滾動阻力系數[2],取0.08;
η—鉸接體和傳動系統的摩擦效率,一般取0.9;
L—車輛軸距,m,取4.6 m;
θ—最大轉向角0.69 rad,約40°。
轉向系統采用先導控制,傳統的轉向器體積大,比較占用空間,通過操作手柄可以有效的釋放駕駛室空間。
1.2 轉向缸的計算
轉向系統壓力設定為18 MPa,安全閥壓力設為21 MPa。在滿足轉向要求的前提下,轉向油缸盡可能小,經過類比計算,轉向油缸缸徑D=115 mm,桿徑d=50 mm。圖2為轉向油缸工作示意圖。A1、A2為轉向油缸后機架固定點,B1、B2為轉向油缸前機架固定點,B′1、B′2為前機架左轉40°油缸固定點,轉向轉向油缸最小轉向力矩Mzmin:
Mzmin=P×{π/4[D2r1+(D2-d2)r2]}=
18×106(3.14/4(1152×154.6×10-9+
(1152-502)×338.9×10-9))=
80.24×103N·m
(2)
式中P—轉向油缸工作壓力,Pa;D—轉向油缸活塞直徑,mm;d—轉向油缸活塞桿直徑,mm;r—轉向油缸最小工作力臂,mm。
r1=154.6 mm,r2=338.9 mm。
由公式(1)和式(2)得出:
油缸最小轉向力矩Mzmin=80.24×103N·m>Mz=52.99×103N·m,所以油缸選型符合要求。

圖2 左轉40°示意圖
1.3 轉向泵的計算
UK20運礦車為雙油缸轉向,發動機轉速1600 r/min,設計轉向時間t=6 s,泵的容積效率按0.9計算。
油缸容積:V=(π/4(D2+(D2-d2) ))×Ls=8 L。
缸的流量:Q=60×V/t=60×8/6=80 L/min
泵排量:q=Q×i/(n×η)=80×0.886/1600×0.9=49.2 mL/r
i:變矩器驅動泵速比,i=0.886。
轉向泵選用parker,PGP517系列,排量52 mL/r,最高工作壓力30 MPa,最高轉速2700 r/min。
實際轉向時間如圖3所示。
2.1 料斗力矩計算
UK20運礦車采用雙缸卸料,結構形式如圖4所示,G點為料斗滿載時的重心位置。
料斗重量G1=20 kN,礦石重量G2=200 kN,r1=1424.6 mm,r2=1089.7 mm。

圖3 發動機轉速與轉向時間關系曲線
T=F×r1=(G1+G2)r2,所以:F=(G1+G2)r2/r1=(20+200)×1089.7/1424.6=168 kN。

圖4 UK20運礦車料斗結構示意圖
2.2 舉升缸計算
液壓缸工作壓力P=16 MPa計算,
F=2×PS=2×P×1/4×πD2計算得:D=82 mm。
舉升油缸選用二級缸:一級缸徑Φ140 mm,桿徑Φ120 mm,行程635 mm,二級缸徑Φ100 mm,桿徑Φ90 mm,行程710 mm,安裝距1120 mm。
2.3 傾翻卸料泵計算
如圖5所示,傾翻卸料時間為t=15 s,卸載角58°,油缸行程1345 mm,發動機轉速按1600 r/min計算,泵的容積效率按0.9計算。

圖5 UK20運礦車傾翻示意圖
缸的流量:Q=60×V/t=60×30.7/15=122.8 L/min。
泵的排量:q=Q×i×103/(n×η)=122.8×0.886×103/(1600×0.9)=75.5 mL/r。
i:變矩器驅動泵速比,i=0.886。
傾翻卸料泵與轉向泵雙泵合流給舉升油缸供油,轉向泵選用parker,PGP517系列,排量52 mL/r,最高工作壓力30 MPa,最高轉速2700 r/min。
所以:傾翻卸料泵的排量為23.5 mL/r。
傾翻卸料泵選用parker,PGP517系列,排量23 mL/r,最高工作壓力30 MPa,最高轉速2700 r/min。
實際舉升時間:
t=60×V/Q=60×V×i×103/q×n×η=
60×30.7×0.886×103/75×1600×0.9=15.1 s。
UK20運礦車前后橋采用多盤濕式制動器,彈簧制動液壓釋放,行車制動、停車制動、緊急制動為一體,這種制動器制動效果好,安全可靠,壽命長,比較適合井下復雜的路面。液壓原理圖見圖1。
3.1 制動力矩的計算
UK20運礦車最高車速v=30 km/h,滿載整車質量m=40000 kg,爬坡坡度25%(14°),輪胎滾動半徑r=0.8 m最大制動距離l,中間鉸接轉向,根據GB8532—1987,非公路行駛車輛的制動距離要求,最大制動距離[3]:l=v2/(48-2.6×25%)=19 m。
水平行駛時,最小制動力矩[4]:T=mv2r/2l=58480 N·m。
下25%(14°)陡坡時,最小制動力矩[4]:
T= (mv2/2l+0.25mg)×r=138480 N·m
共計4個制動器,每個制動器其至少提供34.6 kN·m的制動力矩,UK20運礦車選用KESSLER驅動橋,制動扭矩35 kN·m。單個制動器容積是80 mL,磨損到需要更換程度的容積為250 mL。松閘壓力為10.5 MPa,最大冷卻油壓0.07 MPa。
3.2 蓄能器設計選型
蓄能器容積選擇主要考慮發動機熄火以后,充液閥不再進行充液,蓄能器工作,腳制動連續工作的次數,一般發動機熄火以后,蓄能器提供給腳制動的油液要滿足不少于7次制動。在制動過程中,車輛每制動一次,蓄能器釋放一定的油量,其內部的油壓發生變化,氣體質量不變,溫度不變,所以可用定量等溫氣體方程描述。由絕熱狀態方程[5]得出:

25%P2≤P0≤90%P1,根據P1,P2值,P0取7 MPa
計算得:V0=10.6 L。
蓄能器選用公稱容積4 L,數量3只,公稱壓力31.5 MPa。
式中V0—蓄能器的容積,L;V1—最低壓力時進入蓄能器的油液量,L;V2—最高壓力時進入蓄能器的油液量,L;PO—充氣壓力,MPa;P1—最低工作壓力,取松閘壓力10.5 MPa大10%[6],為11.55 MPa;
P2—最高工作壓力,取系統最高工作壓力90%[6],系統最高工作壓力21 MPa,P2為18.9 MPa;
Vx—全部制動油液量,L,Vx=V2-V1;
V—單個制動器打開所需油液容積80 mL;
n1—發動機熄火以后蓄能器滿足腳制動制動不小于7次[1],按7次計算;
n2—制動器數量,一根橋2個制動器,共計2根橋,共計4個制動器。
3.3 制動泵的設計選型
制動液壓系統中的制動泵的作用是給蓄能器充壓,當流量達到蓄能器充壓速度即可。
q=Q×i×103/(n×η)
(3)
式中q—制動泵排量,mL/r;Q—泵的流量(充液閥的充液速度9.8 L/min),L;
i—變矩器驅動泵速比,i=0.886;
n—發動機轉速按800 r/min[5],η為制動泵的容積效率,按0.9計算。
計算得:q=12.05 mL/r。
選用PARKER,PGP517系列齒輪泵,排量14 mL/r,最高工作壓力27.5 MPa,轉速500~3400 r/min。
通過工業試驗,該設備液壓系統工作良好,液壓系統的設計是合理科學的。
[1] 潘社衛.JY- 5型多功能服務車液壓系統的設計[J]. 礦冶,2003,(1).
[2] 余志生.汽車理論(第4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3] GB8532—1987,輪胎式土方機械制動系統性能要求與試驗方法[S].
[4] 馮孝華,石峰,等.DKC20自卸卡車液壓系統設計與計算[J].礦冶,2010,(3).
[5] 王虎. TCY- 2HL地下內燃鏟運機PosiStop制動系統設計與分析[D].長沙:中南大學,2012.
[6] 宋金寶.全動力液壓制動系統充液特性研究[D]. 太原:太原科技大學,2008.
中電投山西鋁業自備電廠環保綜合改造通過驗收
中電投國際礦業公司山西鋁業自備電廠3號循環流化床鍋爐環保綜合改造項目通過忻州市環境監測站環保綜合驗收。
自備電廠3號爐環保綜合改造歷時21天,先后完成了鍋爐風帽及布風裝置改造、鍋爐旋風分離器提效改造、鍋爐爐內受熱面防磨改造等工作。改造工作受到了國際礦業和山西鋁業的高度重視,公司各單位積極協調配合,有效解決了改造過程中遇到的難題。3號鍋爐改造項目改造完成后即投入試驗,經忻州市環境監測站對現場煙氣實測,鍋爐煙氣污染物排放平均值符合國家排放標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均實現了“雙二百”達標排放。
鍋爐綜合改造還大大降低了生產消耗,近一個月生產數據顯示,改造后的鍋爐脫硫系統石灰石用量減少約93.3 t/d,節約成本近1.3萬元/d。
首臺鍋爐的成功完成為后續7臺鍋爐的環保綜合改造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下一步,山西鋁業將在認真總結3號鍋爐改造經驗的基礎上,加快其余7臺鍋爐環保綜合改造進度,確保完成減排目標。
華澤鋁電內外結合加強電解槽保溫
為有效降低平均電壓,提高能效,山西華澤鋁電有限公司電解二廠通過內外結合的方式加強電解槽的保溫工作。
內部保溫方面,該公司電解二廠從縮短換極時間、規范保溫料的添加做起,要求各工區管理人員加強封極質量的檢查,尤其是陽極中縫的保溫料的添加要做到100%合格;加強電解槽的維護,工區要求員工縮小下料口、杜絕冒火氧化,加強四角陽極保溫料的添加,做到陡、平、足、齊,將電解槽的熱散失減到最小。
外部保溫方面,逐步為電解槽蓋上保溫布袋,在加強熱效利用的同時降低生產現場電解槽道之間的溫度,有效改善員工的工作環境。通過內外結合加強電解槽保溫的方式,目前,華澤鋁電電解二廠槽平均電壓降低了30 mV。
廣西冶金研究院一項目將填補國內
同類合金生產空白
近日,廣西冶金研究院國際合作項目“高強度銅基釬焊合金的研究與開發”,獲得自治區科學技術廳國際先進技術引進與合作研究開發項目資金支持,該項目的實施,將填補國內該類合金生產的空白,對促進我國勘探、石油、石材等加工業的發展和技術進步起到積極的作用。
該項目的研發由廣西冶金研究院與General Powder Technology, Inc (美國通用粉體科技有限公司)共同進行,研究開發的產品為一種高強度的四元(銅-錳-鎳-鋅)低溫釬焊合金,該合金通常用于非金屬切削加工、鉆探等行業中金剛石復合片的基座。目前該合金在生產研制上,走在世界前列的是烏克蘭、俄羅斯和歐美發達國家。國內有些企業雖然開發了一些同類產品,但產品質量不穩定,氧化、夾渣現象嚴重,釬料,鉆頭的浸漬燒結問題較多,出現釬焊工藝性不好、強度不夠、韌性不足、強韌性匹配不當,甚至發生掉具等問題。經過長期的科研攻關,所研制生產的合金的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美國同類釬焊合金的水平。
紫金礦業生物氧化預處理提金
中試系統投入運行
隴南紫金礦業有限公司“難處理金精礦生物預氧化提金中試”試驗在紫金礦冶設計研究院中試基地完成,標志著紫金礦業集團首套生物氧化預處理提金中試試驗系統投入運行,也標志著紫金礦冶設計研究院已具備了難處理金礦生物攪拌預氧化-氰化提金工藝中試研發能力。
2014年初,紫金礦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建成、驗收了首套“生物氧化預處理提金”中試試驗系統。該系統實現了各項工藝技術參數的在線監測和自動化集成控制,可進行難處理金(銅)精礦的生物攪拌預氧化中試,各種物料常壓濕法浸出中試及金精礦或焙砂、氧化渣氰化浸出中試。系統各類物料處理規模為30 kg/d~1200 kg/d,氰化浸出處理量20 kg/d。
本次在隴南紫金進行的“金精礦生物攪拌預氧化提金中試”研究系統一次投料試車、運行成功,并連續平穩運行44天,系統整體操作簡單、穩定、可控性好,中試取得的各類技術指標,將為隴南紫金科研、建廠提供詳細的技術支撐。
中國最大噸位提梁機載荷試車成功
由六冶科技重工與鄭州新大方史托克公司合作生產的DLT900提梁機載荷試車成功。據了解,該起重設備是目前中國最大噸位提梁機,刷新了我國同類起重機械新紀錄。
DLT900提梁機主要用于超大噸位橋梁預制件的地面吊裝。該設備由兩臺DLT900配套組合使用,自重900多噸,最大載重量1800 t,單機主梁長49.5 m,高27.5 m,跨距45 m,全部采用國際先進的機械電子技術控制系統,行走部分由128個巨型輪胎和電子液壓系統組成。經過縱橫聯動負荷試車,其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據悉,該設備將發往科威特投入使用。
中國鋁業青海分公司第三電解廠成功
實施天車國產化改造
中國鋁業青海分公司第三電解廠依靠自身力量,對4臺法國進口電解多功能天車進行了國產化改造,天車故障率降低近87%,全年可節約設備維修費用180余萬元。
據悉,4臺法國進口電解多功能天車是該廠電解車間的關鍵生產設備之一,但因為天車備件價格昂貴、到貨周期長、人工維修成本高、部分設計存在缺陷和安全隱患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該廠的電解生產。針對以上問題,該廠依靠自身技術研發力量,對天車實施國產化改造。本次改造提高了國產備件在進口天車上的互換性, 提升了天車機械安全制動系統的安全性能,并補充完善了天車軌道自動清灰、雙車聯動等功能。目前,國產化改造后的4臺天車運行平穩,設備運轉率大幅提升。
國內最大噸位等溫鍛壓機試車
2014年7月1日,中航重機發布公告稱,公司等溫鍛生產線(一期)建設項目160 MN 等溫鍛造壓力機7月1日在西安順利實現熱載試車。據介紹,這將是目前國內最大噸位的等溫鍛造壓力機,將極大促進航空飛機及其發動機鍛件的研制生產,對我國突破航空鍛件業發展瓶頸具有非常重要意義。
160 MN 等溫鍛造壓力機具有鍛造速度和位移精確可控的特點,可滿足航空特種高溫合金、鈦合金以及金屬間化合物等難變形合金鍛件的等溫超塑成型。
這臺160 MN 等溫鍛造壓力機設計噸位達到1.6萬t,實際最大噸位可達2萬t,可滿足目前所有航空飛機機身結構鈦合金精密鍛件,以及發動機難變形合金盤、軸類鍛件的等溫精密模鍛成型。根據超塑成形理論,在等溫鍛工藝條件下,160 MN壓力機鍛造能力將可能相當于(800~1000) MN普通壓力機的鍛造能力。同時,等溫鍛造這一技術在提高鍛件質量上具有很大的技術優勢。
這臺最大噸位的等溫鍛造壓力機可謂應運而生。眼觀目前國內民用航空制造業的發展,尤其是國家大飛機的發展計劃與量產化的加速趨勢,航空制造業正形成明顯的新型規模市場。同時,航空鍛造產品也將向高端產品(高溫、高壓、耐疲勞、長壽命等)結構轉型,未來向超精、超大、超重等方向發展。另外,伴隨我國防務裝備建設加速發展與升級,對基礎大型鍛鑄產品的需求,也正為鍛鑄行業提供穩定且具有成長性的空間。
十九冶集團建成武鋼冷軋鍍錫板
連退生產線
2014年6月10日,武鋼冷軋鍍錫板生產線連退機組工程2號連退機組熱負荷試車成功,標志著中國十九冶集團承建的武鋼冷軋鍍錫板連退生產線全面建成。
武鋼冷軋鍍錫板生產線連退機組工程于2012年9月18日開工,中國十九冶集團承擔兩條連續退火機組、一條鍍錫準備機組、一條半自動化包裝機組的建設。1號、2號連續退火生產線總長度各為350 m,最高高度達29.6 m,由日本設計,采用爐內煤氣燃燒熱輻射管、氮氫混合氣體保護、鋼帶進行再結晶退火處理,并由排煙風機排出燃燒廢氣的先進技術,機組運行時入出口最高速度可達1070 m/min,爐子最高速度可達880 m/min。該工程采用目前世界上先進、成熟的工藝技術和裝備,具有速度高、帶鋼薄、產品定位高等特點,制造用于罐裝食品及飲料罐的鍍錫板,并有著良好的抗腐蝕性能,這也是武鋼在“十二五”規劃中最具有份量的核心工程。
國內首座雙區氧氣側吹試驗爐點火
2014年6月9日,國內首座雙區處理鋅浸出渣氧氣側吹試驗爐在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柏坊銅礦正式點火開爐,標志著我國在雙區氧氣側吹熔池熔煉鋅浸出渣這一領域取得新突破。
該項目全稱為氧氣側吹爐處理鋅浸出渣工藝研究與裝備研究工業化試驗項目,簡稱CSC項目,是長沙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與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按約定比例共同投資、合作建設的一個研發試驗平臺,也是長沙院開展氧氣側吹熔池熔煉技術在高鉛渣、鉛膏泥、含鉛雜料、鉛銻混合礦、紅土鎳礦、金屬渣料等物料處理研究的工業化試驗平臺。
該項目由長沙院設計,五礦二十三冶二公司承建土建和安裝工程,位于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柏坊銅礦廠區內。2013年,該項目先后被列為湖南省科技廳、長沙市科技局科技計劃項目。
該項目主體建筑由柏坊銅礦廠內原電解車間改造而成,五礦二十三冶選派了優秀的項目管理和施工人員,歷經90天,完成試驗爐的建筑與安裝施工,將以往獨立的煙化爐和熔煉爐合二為一,即由單區變雙區,并且由單區間斷放渣更新為雙區虹吸連續放渣。
國內首臺“近零排放”燃煤機組投運
由浙江菲達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兩項煙氣除塵新技術日前在神華國華舟山電廠4號350 MW機組中成功運用,標志著國內首臺燃煤電廠“近零排放”機組正式投運。煤炭作為主要應用能源,煙氣除塵“近零排放”技術的成功研發應用,解決了燃煤電廠大氣污染控制這個技術難題,對于我國煤炭高效清潔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作為國內燃煤電廠“近零排放”的示范工程,舟山電廠4號機組應用了“菲達”的旋轉電極技術和濕式電除塵技術。首先,干式靜電除塵器采用“4+1”方式配置,即前四電場為常規電場,第五電場為旋轉電極除塵技術,保證進入濕法脫硫的粉塵濃度控制20 mg/Nm3以下;然后在濕法脫硫后面布置濕式電除塵器,去除濕法脫硫無法收集的酸霧、PM2.5微細顆粒物等;最后使機組各項污染物排放達到甚至優于天然氣機組的標準。
中鋁沈加鈦鎳加工材項目投料成功
2014年6月20日,中鋁沈陽有色金屬加工有限公司(簡稱中鋁沈加)鈦鎳加工材項目投料成功。這標志著中鋁公司投資22億余元打造的中鋁沈加鈦鎳加工材項目,除板帶材今年四季度出產成品外,提前一年全面進入投料生產階段。
中鋁沈加鈦鎳加工材項目2012年7月4日正式開工建設,2013年9月末全面轉入設備安裝調試階段,經過緊張艱苦的生產準備、試車試生產、理論、實際操作培訓,比計劃提前一年投料成功。此項目占地面積600畝,總投資22億余元,設計年生產鈦、鎳、鉻鋯銅加工材10000余噸。
水口山氧壓浸出新工藝示范工程投料生產
日前,總投資1400萬元的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四廠氧壓浸出新工藝示范工程,正式投料生產。該工程每年可處理銅鉛鋅混合礦1萬t,能有效回收鋅、鉛、銅、金、銀等有價金屬,初步測算年創效將達2000萬元以上。該工程的正式投料生產,標志著水口山集團公司在資源綜合回收利用上將取得重大突破。
工程采用的是水口山公司自主研發的高壓釜氧壓浸出技術,相比傳統工藝其最大優勢在于,一般的冶煉系統在處理銅鉛鋅混合礦時,無論是進鉛冶、鋅冶、銅冶等系統,均需要火法焙燒或重新配料入爐,冶金爐對原料適應性很差,特別是不同的冶金爐對精礦含雜質均有嚴格的要求,導致在處理混合礦時無法有效回收非主品位以外的有價金屬,尤其是精礦含雜質超標會導致爐況難以控制,效益流失嚴重。水口山獨立研發的新工藝改火法焙燒為高溫高壓直接浸出,通過將復雜混合礦直接進入高壓釜浸出分離,再將浸出后的渣與浸出液分別進行處理。經浸出后,多金屬復雜礦最終轉變為不同的精礦,從而可以分別進不同的冶煉系統。該工藝另一優勢在于還有效解決了鋅冶煉濕法系統氟、氯的問題。
從水口山四廠投產實踐來看,全新的工藝不但節約大量能源消耗,而且最大限度回收了復雜礦中的有價金屬,其經濟效益與環保效益十分顯著。據悉,該工程自2013年10月正式開工,現已順利完成了全部建設任務。
高品質再生鑄造鋁合金生產技術通過鑒定
2014年6月6日,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主持,再生金屬分會具體組織的“高品質再生鑄造鋁合金生產技術”科技成果通過了專家鑒定。該成果核心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工藝技術和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技術由南通曼特威金屬材料有限公司和南通大學共同研發。
鑒定委員會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再生金屬分會、東南大學、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中國有色金屬加工工業協會、河海大學等單位的專家組成。鑒定委員會聽取了項目研制、技術、應用等專題匯報,考察了生產現場,審閱了鑒定資料。經質詢和討論,一致認為,該項目在國內率先突破了廢鋁制備高品質再生鑄造鋁合金的關鍵技術,自主研發了廢鋁浮選預處理技術和裝備,實現了清洗、浮選、烘干一體化操作,有效去除了廢鋁中的夾雜物,降低了含水率;獨創低溫快速熔煉技術,攻克了低溫條件下熔煉時間長的難題,有效降低了鋁合金中鐵、氣體和夾雜的含量;采用自主研發的多功能復合型熔劑,進一步降低了鐵含量,提高了再生鋁合金變質效果;研發的浸泡式快速冷卻技術,縮短了冷卻時間,有效減少了β相的析出,提高了再生鋁合金的質量。
目前,該技術已建成年產6萬噸高品質再生鑄造鋁合金產業化生產線。鑒定委員會建議加快推廣應用該技術,為我國再生鋁產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做出新的貢獻。
十五冶四公司新疆招金項目部雙18模
圓盤澆鑄機安裝完成
近日,十五冶四公司新疆招金項目部承建的雙18模圓盤澆鑄機順利安裝完成。該澆鑄機安裝于精煉車間副跨,單側澆鑄機由中心支座傳動裝置、支架、傾動裝置、冷卻水箱裝置、冷卻汽罩裝置、排蒸汽系統、控制室及液壓站、液壓及潤滑系統、銅模及噴涂裝置組成;兩側澆鑄機共用一套中間包及稱重裝置。澆鑄機中心傳動裝置安裝是核心,澆鑄機銅模支架安裝調整是關鍵工序。技術人員克服工期緊、任務重、難度大障礙,40多天全部安裝完成,比原計劃提前10天,并一次性調試合格。
銅冠機械公司simba261國產化項目下線
由銅陵有色集團旗下的銅冠機械公司消化完成的simba261國產化項目順利下線,標志著由該公司結合進口產品與T系列高氣壓潛孔鉆機自主消化的simba261國產化項目完成。
simba261國產化項目是潛孔鉆機功能的重要拓展,其整機配套電動和柴油驅動兩種動力方式,行走移位,十分靈活,鉆孔和定位采用電動機,噪聲小,無尾氣排放,節能降耗。
simba261國產化項目的主要特點是:具有高效的潛孔鉆機系統,易于操作,可靠性強,穿孔效率高,成孔質量好;前后機架采用鉸接方式,駕駛室采用升降頂棚結構,傳動系統采用液壓傳動方式,結構緊湊,體積??;360度回轉鉆架可提供全方位鑿巖;風水系統采用電機和清洗機整體連接,性能可靠,使用壽命長;液壓拆卸桿系統,減輕了作業人員勞動強度,節省了輔助作業時間。
北方重工最大規格磨機進行安裝
北方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礦山冶金設備分公司為老撾KSO金礦項目生產的磨機正在車間現場進行安裝,Ф9.15 m×5 m半自磨機和Ф6.4 m×10 m球磨機是公司目前生產的最大產品,填補了公司空白。
近年來,國內外鋼鐵、水泥、有色行業的迅猛發展強力拉動著礦山行業規模的提高和礦山裝備的技術進步。礦山冶金設備分公司抓住市場契機,以老撾KSO金礦項目為依托,設計了Ф9.15 m×5 m半自磨機和Ф6.4 m×10 m球磨機,均為目前北方重工交付用戶使用的最大規格半自磨機和球磨機,針對老撾KSO金礦,產量可達每小時750 t。
在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采用SolidWorks進行整體三維建模設計,再通過三維模型進行二維投影繪制工作圖,提高了工作效率。利用建立好的三維模型,通過與吉林大學的產學研合作,采用ANSYS、ABAQUS等有限元軟件對磨機滿載靜止、滿載啟動和滿載運行三個工況進行了仿真計算。對大小齒輪嚙合工況進行有限元分析,采用美國AGMA標準進行齒輪設計,將單邊驅動開式齒輪傳遞功率能力突破8000 kW。在保證構件強度和剛度的前提下,對關鍵部件進行了優化設計,使結構更加經濟合理。主要創新點:半自磨機采用短進料襯套結構,優化了進料小車溜槽與進料襯套的角度和插入深度,精簡結構,有效減小了設備重量,降低了設備成本;球磨機出料襯套采用橡膠襯板組裝結構,減小了設備重量,提高了使用壽命,更換方便;針對超大型磨機,主軸承設計增加了高壓軸向止推功能,完全避免了軸承與中空軸的干摩擦,提高了設備安全系數;優化齒輪罩排油口位置,部分齒輪罩采用易檢修結構,維修方便;全靜壓油站增設蓄能器,以保證磨機意外斷電時,軸瓦不被損壞,加大了設備的安全系數。
老撾KSO金礦項目設計難度較大,技術含量高,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總體已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該項目4臺磨機的設計和制造,填補了公司大型礦用磨機設備規格的空白,使磨機大型化進程取得了重大突破,對提高現有產品的技術含量、擴大產品市場、提高企業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公司磨機產品不斷實現大型化并取得技術突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鋁蘭州分公司降低炭素焙燒天然氣單耗
中國鋁業蘭州分公司采取多項措施降低炭素焙燒天然氣單耗取得顯著成效。截至目前,200kA炭塊生產天然氣單耗較去年相比降低7.62 m3/t,取得收益約33萬元,預計全年收益70萬元。降低炭素焙燒天然氣單耗是該公司降本增效工作的重要舉措之一。為此,該公司炭素廠積極與先進企業對標,找出了天然氣單耗與同行業先進指標之間的差距,并將縮小差距確定為降本增效的目標值,啟動了“降低焙燒天然氣單耗”運營轉型項目。
通過采用運營轉型的工具和方法對影響焙燒天然氣消耗的各個環節進行了系統梳理診斷,經過統計和分析,找出了每噸陽極7 m3天然氣的降低空間,并對影響天然氣單耗的諸多因素進行分析,繪制了問題樹。同時確定實施了一系列改善措施,按照標準化操作流程,制定了單點教程與考核細則,對生產工段長、作業橫班值班長、天車工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培訓,通過觀看大量現場實物照片和實際操作視頻,讓生產一線員工看到了差距明確了措施,使得操作規范化、統一化。與此同時,該公司炭素廠通過對三臺排煙架進行解體清理,對結焦嚴重的爐室用風鎬進行破碎清理作業,調整焙燒曲線等一系列的相關舉措,使得降低天然氣單耗達到了預期效果。
(信息除署名外摘自檢索)
DesignandCalculationofUK20Mine-carHydraulicSystem
FAN Xiang-sheng, ZHUO Yi, ZHANG Xue-wen
(Technology Center, Anhui Tongguan Machinery Co., Ltd. Tongling 244000, China)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UK20 mine-car is 20 ton, the front and rear frame is articulated structure, steering uses two cylinder, tipping discharging uses two cylinder. The control system of steering and tipping discharging uses hand grip to control reversing valve, and braking system uses spring to release wet multi-disc brake, and this braking system is safety and reliability.
UK20;mine-car;steering system;tipping discharge system;braking system
2013-10-06
范湘生(1962-),男,四川西充人,高級工程師,大學本科,主要從事礦山機械設計及制造的研究工作,現任安徽銅冠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卓 義(1982-),男,安徽泗縣人,工程師,大學本科,主要從事技術管理工作,現任安徽銅冠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無軌研發室主任。
TD41
B
1003-8884(2014)04-0050-05
張學穩(1986-),男,安徽靈璧縣人,助理工程師,大學本科,主要從事機械設計工作,現任安徽銅冠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無軌研發室技術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