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興濱,張 晶
(東北林業大學林學院,哈爾濱 150040)
山口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的劃分與保護措施
孫興濱,張 晶
(東北林業大學林學院,哈爾濱 150040)
五大連池市位于黑龍江省北部,行政屬黑河市管轄。山口水庫位于五大連池市境內的訥謨爾河上游,距五大連池市約50km。通過對五大連池市山口水庫水質和水量的分析論證,水庫具備水源地的基本條件。為了政府和有關部門依法加強飲用水水源地的管理,合理開發利用飲用水水源,保障水源地的供水安全,必須劃定水源地的保護范圍,并制定相應的保護措施,文章為此作為論述。
水源地;保護區劃分;保護措施;山口水庫;五大連池市
1.1 地理位置
五大連池市位于黑龍江省北部,行政歸黑河市管轄。五大連池市東部與遜克縣和孫吳縣接壤,西部與訥河市、克山縣、嫩江縣為鄰,南與北安市、克東縣相連。地理坐標為E126°10′,N48°13′~47°35′。
1.2 地形、地貌
五大連池市位于小興安嶺山脈西南麓向松嫩平原過渡的中間地帶,境內低山丘陵起伏??傮w地勢呈東北—西南向傾斜,北部高,南部低,東部高,西部低,海拔高度在250~600m,平均海拔為330m。五大連池市地貌可分為4種類型:東部、北部低山河谷區;中部漫崗平原區;西部火山平臺地區和南部低丘。
1.3 地質及含水巖組
五大連池市位于小興安嶺西南坡,冰水平原的后緣。東部為丘陵的前緣,北部為五大連池近代火山噴出玄武巖地帶。訥謨爾河從本區北部由東向西橫貫而過[1]。五大連池市地形有東北向西南漸低,由丘陵漸過渡為平原。由于地質構造作用,物理風化作用以及冰水作用使得巖石破碎,溝谷發育,各地第四系覆蓋層厚薄不一,對大氣降水下滲形成潛水創造良好條件。
1.4 水文
全市有國家大(II)型山口水庫1座,集水面積37km2,小型水庫7座,塘壩3座,總集水面積11255萬 km2。五大連池市境內有訥謨爾河,科洛河,辰清河和烏裕爾河四大水系,其中訥謨爾河水系最大,屬嫩江水系,季節性河流,在市境內流經長度150km,水域面積6954.6km2,占全總面積的74%,多年平均徑流量9.1億 m3。訥謨爾河最大流量 815m3/h(1981年8月17日),最小流量為0m3/h,平均流量為21.2m3/h,50a一遇洪水位253.15,多年平均水位248.87m,保證率為90%枯水位248.10m。開河日期為4月,封河日期為11月。
2.1 山口水庫概況
山口水庫位于五大連池市境內的訥謨爾河上游,距五大連池市約50km。壩址以上集水面積3745km2,占整個流域面積的26.9%,多年平均流量為26.0m3/s。訥謨爾河為嫩江中游右岸的一級支流,發源于黑龍江省北部小興安嶺,流經北安、五大連池、克山及訥河等市縣,至訥河市城西南39.6km處匯入嫩江,河流全長569km。
山口水庫正常蓄水位為313.0m,相應庫容7.4億 m3;死水位306.0m,相應庫容3.1億 m3;校核洪水位315.8m,相應總庫容9.95億 m3。
2.2 供水設施現狀
山口水庫水源地為規劃水源地,位于省級山口自然保護區的實驗區內,該水源地規劃供水人口為48.4萬人,主要作為北安、訥河等地區的飲用水源地。水庫水用水泵提取,輸送至自來水廠,規劃水處理工藝為采用傳統工藝[2]。
2.3 源頭本底調查
訥謨爾河和土魯木河發源于黑龍江省北部小興安嶺。該區域林地多,濕地腐殖質高,導致此區域水質的高錳酸鹽指數超標。依據上述監測數據,入庫河流在豐水期水質類別為Ⅴ類或Ⅳ類水質,超標物質為高錳酸鹽指數。因此,由于源頭來水腐植質本底值偏高導致水源有機物指標超標。
2.4 城鎮生活污染源調查
訥謨爾河上游現有長水河農場部分居民區、建設生產隊、十八公里、紅旗村、紅光生產隊等村屯,土魯木河上游分布有躍進經營所、十七公里、老幸福等居民區。由于沒有排水管道,各居民區居民排放的污水以及牲畜養殖廢水采用滲坑或散排形式。但這些居民區人數較少,故對水庫水質影響較小[3]。
2.5 入庫河流對水質影響
山口水庫入庫河流主要是南北河(訥謨爾河)和土魯木河,這兩條入庫河流的來水決定著山口水庫的水質指標高低。山口水庫的源頭林地多,植物根葉腐爛后腐植質溶入水中隨地表徑流進入水庫,高錳酸鹽指數在源頭來水已超標。
2.6 面污染源調查
山口水庫以上集水面積大,水庫上游耕地較多,在農牧業生產活動中產生的污染物隨降雨徑流匯入河道,最后流入庫區造成水體污染。主要表現形式為農村生活排放水的污染、化肥農藥流失、農村固體廢棄物流失、畜禽糞便的排放。
2.7 山口水庫污染源貢獻量分析
目前在水庫上游無工業點源排放,從工礦企業、城鎮生活、入河排污和農業面源等4個方面對山口水庫的的污染貢獻量進行分析,山口水庫上游無工礦企業,農業面源污染的貢獻超過了3項點源污染的總和,因此山口水庫的主要污染為農業面源污染。
2.8 水質狀況評價
通過對2007—2009年水庫水質的監測,分別對水庫上游、中游、下游的水質進行評價,項目有pH 值、溶解氧、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硝酸鹽、銅、砷、硒、氟化物、鋅、鎘、總汞、總鉛、六價鉻、氯化物、氰化物、揮發酚、硫酸鹽、總磷、錳、高錳酸鉀指數、大腸菌群等23項。采用單項污染指數法確定水源地主要污染物。從各項指標來看山口水庫只有高錳酸鹽指數不符合Ⅲ類水質標準,從高錳酸鹽指數變化情況看,水庫沿程各監測斷面平水期均符合Ⅲ類水質標準,但在豐水期三塊石、老道營監測斷面在2007年和2008年均為Ⅴ類水質,2009年為Ⅳ類水質。詳見圖1,圖2。

圖1 山口水庫平水期高錳酸鹽指數沿程變化圖

圖2 山口水庫豐水期高錳酸鹽指數沿程變化圖
山口水庫正常蓄水位313.0m,設計總庫容9.95億 m3,屬于大型水庫,是一座以發電、供水、灌溉兼顧防洪、養魚等綜合利用的水利樞紐。山口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劃分詳見圖3。

圖3 山口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劃分圖
3.1 一級保護區劃分
水域一級保護區范圍:取水口為圓心半徑500m范圍內的水域區域,且不超過水面范圍。
陸域一級保護區范圍:取水口側正常水位線以上200m范圍內的陸域。
3.2 二級保護區劃分
水域二級保護區范圍:一級保護區外徑向距離2000m區域的水域面積,且不超過水面范圍。
陸域二級保護區范圍:以二級保護區水域范圍內流域分水嶺為邊界。
3.3 準保護區劃分
山口水庫入庫河流為南北河(訥謨爾河)和土魯木河,這兩條入庫河流的來水決定著山口水庫的水質指標高低,山口水庫豐水期高錳酸鹽指數超標主要由于源頭來水腐植質本底值偏高導致。如設準保護區并不能解決源頭水高錳酸鹽指數超標這一問題,故該水源地不設準保護區。
1)一級保護區內禁止新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禁止向水域排放污水,已設置的排污口必須拆除;不得設置與供水需要無關的碼頭,禁止??看?;禁止堆置和存放工業廢渣、城市垃圾、糞便和其他廢棄物;禁止設置油庫;禁止從事種植、放養禽畜,嚴格控制網箱養殖活動;禁止可能污染水源的旅游活動和其他活動。
2)二級保護區內不準新建、擴建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改建項目必須削減污染物排放量;原有排污口必須削減污水排放量,保證保護區內水質滿足規定的水質標準;禁止設立裝卸垃圾、糞便、油類和有毒物品的碼頭。
3)科學處理和處置農作物秸桿、禽畜糞便、生活垃圾等固體廢物,做到固體廢物“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建設農村污水處理和畜禽養殖沼氣化處理設施。
4)加大生態農業建設工程力度,科學施肥、防治農藥污染、控制農田徑流。植樹造林,涵養水源,減少水土流失。
5)建立由政府負責,環保、水利、土地、農業、林業、畜牧、衛生、建設等部門聯動監督管理體系。
6)建設飲用水水源地監控信息系統,實時監測水源地的水質、水量安全狀況。
7)優化水資源的調度,減少水庫棄水。調整灌區的農業種植結構或配置其他替代水源,減少農業灌溉用水量,增加水源地的供水保障。
[1]國家環境保護總局.HJ/T338—2007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規范[S].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7.
[2]水利部水環境監測評價研究中心.SL395—2007地表水環境質量評價技術規程[S].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7.
[3]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S].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2.
DivisionofProtectionAreaandProtectionMeasuresforDrinkingWaterSourceofShankouReservoirinWudalianchiCity
SUN Xing-bin and ZHANG Jing
(Environment Science College of Northeast Forest University,Harbin 150040,China)
Wudalianchi City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and is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Heihe City administrative district.Shankou Reservoir was constructed on the upper reaches of Nemor River in Wudalianchi City and about 50km from the city.Through the water quality evaluation and water quantity calculation,it shows that the reservoir possesses the basic condition of water source spot.The protection scope of the water source spot must be divided d and corresponding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must be formulated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drinking water source management for government and relevant departments,to develop and utilize water resources reasonably and guarantee the water supply safety of the water source spot.
water supply spot;division of protection area;protection measures;Shankou Reservoir,Wudalianchi City
1007-7596(2014)01-0008-03
2013-09-27
孫興濱(1970-),男,黑龍江哈爾濱人,教授,博導,從事水處理技術與應用方面的研究;孫晶(1987-),女,黑龍江哈爾濱人,研究生。
X5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