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珊珊
(齊齊哈爾市江東灌澇區工程管理處,黑龍江 齊齊哈爾161000)
對水田井灌區經濟效益分析
劉珊珊
(齊齊哈爾市江東灌澇區工程管理處,黑龍江 齊齊哈爾161000)
通過對東官地村水田井灌區的經濟效益進行分析,利用水田工程投資與經濟效益、同地塊水田經濟效益之比,水田與2012年新建水田井灌區的旱田經濟效益之比進行比較發現,發展水田井灌具有投資少、還本年限短、糧食增產增收、經濟效益顯著等優點,而且可治旱治澇、改變農作物結構。
水田;旱田;井灌;年費用;年利潤;效益評價
齊齊哈爾市近年來機電井灌逐步向灌溉水田發展,基于提高廣大農民對井灌區發展水田認識的目的,文章對東官地村水田井灌區進行了基本全面的技術經濟分析,以使水田井灌區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東官地村水田井灌區位于齊齊哈爾市扎龍鄉的東南部,由2個自然屯組成,居民2100人,農業勞動力671人。總土地面積955hm2,玉米等旱田作物是灌區主要種植的農作物。
該區地勢東北高,西南低,自然坡降1/3200,地面高程約160.80m,易澇面積約占50%,多年平均產量只有2700kg/hm2。
灌區為大陸性寒溫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降水量430mm,8月份降水量最多,7、8、9月3個月降水量約占全年的60%。地下水資源比較豐富,單井涌水量90~110t/h。
灌區內土壤主要為碳酸鹽草甸黑鈣土,黑土層厚度20cm左右。1m以內土層可溶鹽總量0.09%~0.12%,pH值9~10,由東北向西南逐漸加重,土壤滲透系數0.3~0.06m/d,由東北向西南遞減。
采用水田工程投資與經濟效益之比、同地塊的水旱田經濟效益之比、水田與2012年新建水田井灌區的旱田經濟效益之比進行分析比較。水田效益按2011年利民村水田井灌區水稻的實際產量[1]。
2.1 投資與分攤
東官地村2011年井種水稻53.3hm2,機電井20眼,工程總投資24萬元。工程使用年限按15a計算。詳見表1。
2.2 年費用計算
東官地村現已開發水田53.3hm2,以下比較水田與旱田的年費用。
東官地村水田開發前的旱田地塊(旱地Ⅰ)和2012年計劃開發水田的旱田地塊(旱地Ⅱ)年費用計算成果見表2[2]。
2.3 年經濟效益計算
2.3.1 年收入計算
水田收入主要有水稻和稻草2項,旱地收入主要有糧食和秸棵2項,計算成果見表3。
2.3.2 年經濟效益計算
2.3.2.1 年利潤計算
水田、旱地Ⅰ、旱地Ⅱ年利潤計算采用公式為:
p=s-u
(1)
式中:p為年利潤;s為毛入;u為年費用。計算成果見表4。

表1 工程投資分析表

表2 年費用分析表

表3 產量產值分析表

表4 利潤分析表
注:折舊費按15a計算。
2.3.2.2 單位效益計算
單位效益采用下式計算:
E=X/L
(2)
式中:E為單位經濟效益;X為效果;L為勞動消耗量。水田、旱地Ⅰ和旱地Ⅱ的單位效益計算成果見表5。

表5 灌區單位效益計算表
由表5可見,水、旱田單位效益比較:水田是旱地Ⅰ的1.76倍,是旱地Ⅱ的1.70倍[3]。
2.3.2.3 投資還本年限計算
根據齊齊哈爾市機電井使用,對水田并灌區的投資還本年限可達到15a,參考有關資料,還本年限比使用年限要短些。故定還本年限為5a。
采用計算公式:
T=K/EP-FP≤TR
(3)
式中:T為還本年限,a;K為總投資,元;E為水田年平均凈效益;F為旱田年平均凈效益;TR為規定的換本年限5a;T=0.49a<5a。
2.3.2.4 投資收益率計算
采用計算公式為:
P=S-u/K≥PU
(4)
式中:P為投資收益率;S為年毛收入;u為年費用;K為總投資;Pu為規定標準投資收益率。
平均投資收益率:P=291%

表6 經濟效益分析成果綜合表
經上述效益計算對比,水田井灌區的經濟效益是非常顯著的。具體表現為以下4點:
1)工程投資少,還本年限快。東官地村水田井灌區投資240000元,hm2投資為4500元,當年就全部還本。
2)從糧食增長幅度來看,未開發水田前旱作物平均hm2產只有3750kg,53.3hm2耕地總產僅20萬 kg,而開發水田后,當年水稻產量平均hm2產6000kg,總產達到32萬 kg,是沒開發水田前的1.6倍。
3)從經濟效益來看,是非常顯著的,開發水田后,平均hm2產值達到18750元,利潤為13085元。
4)旱田改水田,不但治旱治澇,而且改變了農作物構成,增產增收,改善了人民生活[4]。
實踐充分證明:東官地村水田灌區是一項投資少、見效快、效果大、符合客觀經濟規律的水利工程,不但種稻治澇、治堿、治旱、改變生產條件,促進農業生產發展,還能獲得顯著的經濟效益。
[1]金澤龍,王艷娟,姜艷萍.芻議井灌區經濟效益分析方法[J].黑龍江水利科技,2009,37(04):229.
[2]馬慶斌,張慶華,佟汝俊.機井灌區節水節能試驗的經濟效益分析[J].水利經濟,1988(03):45-47.
[3]趙秀岐.對地下水開發利用的效益分析和討論[J].內蒙古水利,1983(03):25-29.
[4]車建明,劉卓,劉洪祿.井灌區噴灌與管灌的技術經濟效益分析[J].北京水利,2001(02):25-26.
1007-7596(2014)01-0160-03
2013-08-05
劉珊珊(1983-),女,黑龍江齊齊哈爾人,助理工程師。
S27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