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華衛
(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建設管理局天津直管建管部,天津 065700)
提高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技術措施探析
史華衛
(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建設管理局天津直管建管部,天津 065700)
混凝土是水利工程建設中最常見且重要的材料,在施工中不能控制好混凝土的施工質量,就很容易造成施工缺陷和質量問題,在施工全過程中對混凝土加強質量控制、對保證工程質量、防患于未然、避免返工耗費時間和資金浪費等有著重要意義。文中分析了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要求以及影響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質量的因素,給出了提高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質量技術的幾點措施。
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要求;影響因素;措施
1.1 混凝土的原材料
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泥漿包裹骨料表面,填充骨料空隙,使骨料潤滑,提高混合料的流動性;在水灰比不變的情況下,單位體積混合物內,隨水泥漿的增多,混合物的流動性增大。若水泥漿過多,超過骨料表面的包裹限度,就會出現流漿現象,這既浪費水泥又降低混凝土的性能;如水泥漿過少,達不到包裹骨料表面和填充空隙的目的,使黏聚性變差,流動性低,不僅產生崩塌現象,還會使混凝土的強度和耐久性降低。混合物中水泥漿的數量以滿足流動性要求為宜。
1.2 混凝土的配合比
水泥漿的稀稠,取決于水灰比的大小。水灰比小,水泥漿稠,拌合物流動性就小,混凝土拌合物難以保證密實成型。若水灰比過大,又會造成混凝土拌合物的黏聚性和保水性不良,而產生流漿、離析現象。
水泥漿的數量和稠度取決于用水量和水灰比。實際上用水量是影響混凝土流動性最大的因素。當用水量一定時,水泥用量適當變化(增減50~100kg/m3)時,基本上不影響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動性,即流動性基本上保持不變。由此可知,在用水量相同的情況下,采用不同的水灰比可配制出流動性相同而強度不同的混凝土。
塑性混凝土用水量可根據骨料的品種與規格及要求的流動性,可參考表1。
1.3 砂率
砂率是指混凝土中砂的用量占砂、石總用量的百分率。

(1)
式中:mg0為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ms0為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細骨料用量,kg;βs為砂率,%;P為粗骨料的空隙率,%;ρ0s,ρ0g為砂、石堆積密度,kg/m3。
砂在混合料中,是用來充填石子的縫隙。若砂率過大,在一定的水泥漿條件下,則骨料的空隙率及總表面積增大,混凝土混合物流動性小,就顯得干稠。如要保持一定的流動性,則要耗費水泥,多加水泥漿。

表1 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 kg/cm3
2.1 原材料控制
普通混凝土的原材料是水泥、水、細骨料、化學外加劑、礦物質混合材料等,對于水泥的選擇,通常采用硅膠鹽水泥、普硅水泥或者礦渣水泥。混凝土的施工原材料保證了混凝土的質量,所以必須加以嚴格控制。
水利工程混凝土使用的水泥有多種品種和標號,一般高強混凝土應優先選擇高標號水泥進行試配。細骨料選擇的重點是有害物質含量和含泥量,這兩項對于混凝土強度的影響較大,有害物用質含量≤2%,例如有機物、云母、硫酸鹽等,細度模數用于拌制混凝土,一般為3.7~1.6,此外結構用砂含泥量一般不應超過3%。因此,在細骨料的選擇上,要重點檢查其級配、細度模數、質地、含泥量和有害物質含量。粗骨料石子的選擇,一般采用1~3cm的碎石,卵石一般能用于結構受力部位。同時,也要重點檢查其級配、針片狀顆粒含量、質地、含量泥量及最大粒徑,嚴禁混有煅燒過的石灰石塊或白云石塊。
混凝土攪拌使用的是不能飲用的水,這一部分水應在抗腐蝕試驗和水質化驗合格后,方可用于拌制混凝土。對預應力混凝土的施工用水,更著重控制。不能用于拌制混凝土的水有pH<4的酸性水、生活污水、工業廢水以及硫酸鹽含量超過水重1%的水。
對于化學外加劑的選擇,首先,應檢查生產廠家的外加劑生產許可證,有相應資質的檢測單位出具的性能試驗報告和質量保證。其次,在使用混凝土外加劑前,試驗試配,以復驗是否滿足有關設計要求指示和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性能,例如如坑滲標號,以及混凝土外加劑與工程所有水泥是否相適應。另外,為了防止用于工程的外加劑過期失效,混凝土外加劑使用說明應格外注意其有效日期。同時,在攪拌混凝土時,不得隨意添加化學外加劑,要嚴格控制劑量,應適當延長摻加外加劑的混凝土攪拌時間。為了適應先進的施工工藝的多種要求,應大力推廣使用新型的復合型混凝土外加劑。
2.2 配合比的質量控制
為了滿足工作性能的要求以及混凝土強度和耐久性,運輸距離和時間的存在以及必須控制坍落度損失,致使混凝土不得采用經驗配合比。應符合經濟、合理的原則,以及考慮多種因素,例如可以根據運距和運輸的時間確定的初始坍落度、初凝時間的控制、控制入泵前的坍落度應>15cm。然后按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試驗方法等標準,根據實際采用的原材料進行配合比設計,并進行試驗、試配。在混凝土拌制前應測定砂、石含水率,然后要根據測試結果調配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
而且通過檢查含水率測試結果和施工配合比通知單進行檢驗。混凝土生產時,配合比設計的砂、石的實際含水率可能與實際存在差異,因此要根據測試結果調整材料用量。混凝土的攪拌和澆筑工作,必須在所設計的混凝土配合比能夠滿足工程的各項要求后,方可允許進行。在第一次使用混凝土配合比時,需要進行開盤鑒定,工作性能應和設計配合比相互配合[1]。
2.3 混凝土澆筑的質量控制
在混凝土澆筑前,應檢查鋼筋和預埋件的數量和保護層厚度位置,并填入隱蔽工程記錄表相應的檢查結果。確保鋼筋有準確的安裝位置。將鋼筋牢固地焊接以及綁扎,使混凝土保護層墊塊均勻牢固。此外,還需檢查模板的位置、尺寸、標高、強度和剛度是否符合要求。對模板的縫隙和孔洞應堵嚴,清除模板內的雜物和鋼筋的油污,清水濕潤木模板。也不允許在澆筑的過程中人員隨意踩踏、搬動鋼筋,避免機械碰撞,混凝土任倉防止一側集中下料將鋼筋擠扁,避免漏振和漏漿。
[1]高武.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2,40(11):248-249.
1007-7596(2014)01-0058-02
2013-08-08
史華衛(1976-),男,河北保定人,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水利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造價、工程技術。
TV544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