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旸,王恩新
(1.遼寧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遼陽分局,遼寧 遼陽 111000;2.遼寧省葫蘆島市建昌縣水利局,遼寧 葫蘆島 125300)
青山水庫副壩設計
宋 旸1,王恩新2
(1.遼寧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遼陽分局,遼寧 遼陽 111000;2.遼寧省葫蘆島市建昌縣水利局,遼寧 葫蘆島 125300)
青山水庫是六股河流域的控制工程,工程建設任務是以城市供水、防洪為主,兼顧改善流域下游農業供水條件以及生態環境等綜合利用,是實現葫蘆島地區水資源合理配置的跨流域調水工程。作為水庫主要建筑物之一的副壩在水庫建設和運行中起到重要作用,為此文章對副壩的設置位置、壩體結構的設計,副壩滲流計算進行闡述,分析滲流影響;對副壩穩定性加以分析、沉降計算分析,并對基礎進行處理,確保水庫安全。
水庫;副壩;設計;葫蘆島市
青山水庫是六股河流域的控制工程,工程建設任務是以城市供水、防洪為主,兼顧改善流域下游農業供水條件以及生態環境等綜合利用,是實現葫蘆島地區水資源合理配置的跨流域調水工程。
工程建成后,2020年水平年可向葫蘆島市供水17.10萬t/d,可將綏中縣城的防洪標準提高到50a一遇,六股河流域下游兩岸農田的防洪標準由不足10a一遇提高到20a一遇。
該水庫的建成改善了六股河流域下游枯水期及葫蘆島市的生態環境,工程建設將為葫蘆島地區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持。水庫設計總庫容為6.61億 m3。
根據水庫規模、作用和壩型,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50201—94《防洪標準》的規定,青山水庫為Ⅱ等工程。
混合壩比選方案工程等別為Ⅱ等。主要建筑物主壩、副壩、溢洪道、輸水洞進水口取水豎井級別均為2級。
副壩址位于距主壩右岸4km左右的嶺后分水嶺處,地表高程不到85m,低于水庫設計水位,需建副壩。副壩址地貌為山脊鞍部,地形寬闊平緩。分水嶺兩側有垂直分水嶺的沖溝,延伸較長,沖溝開闊,坡降小。兩側邊坡較緩,坡角9°~10°。
副壩址區分布的基巖巖性為二長花崗巖及花崗閃長巖。巖性分界線位于右岸山坡,在分界線處形成了寬2~3m,分界線以東巖性為花崗閃長巖,以西為二長花崗巖。
兩側邊坡有厚約0.2~0.5m的風化坡殘積物,上下游沖溝兩側臺地有厚2.8~4m左右的粉質黏土層,向主河道方向漸厚。
副壩址區巖體風化十分強烈,全風化巖層較厚,下限埋深6~19m,其中左岸風化較深,右岸風化相對較淺,鉆探巖芯采取率為0。
若修建混凝土壩,開挖量很大,不經濟,副壩適宜修建土壩。副壩壩高十幾米,壩長100多m,可修建黏土均質土壩或黏土心墻砂礫石壩。副壩壩址距A3黏土料場較近,且黏土均質土壩比黏土心墻砂礫石壩施工方便、工期短,故副壩壩型選用粉質黏土均質土壩。
副壩軸線控制點坐標及樁號見表1。左壩頭樁號為0+000;右壩頭樁號為0+125.223。

表1 副壩控制點坐標表
副壩壩頂高程為97.25m,壩長125.223m,最大壩高12.35m,壩頂寬為5.0m,壩頂路面為瀝青混凝土路面。
副壩壩型采用粉質黏土均質土壩,壩體粉質黏土填筑量為2.20萬 m3,選用A3料場,粉質黏土填筑壓實度為0.98,設計干密度17.4kN/m3。
上游壩坡為1∶3.0,下游壩坡為1∶2.75。上游坡采用0.35m厚干砌石護坡,下設0.30m厚碎石和0.20m厚粗砂反濾層。下游護坡采用0.30m厚碎石護坡,下設0.20m厚粗砂反濾層。
壩體下游排水采用貼坡式排水,自壩腳設至壩體浸潤線逸出點以上2.0m。貼坡式排水上層采用干砌塊石,厚0.40m,下設0.30m厚碎石墊層和0.20m厚粗砂反濾層。
滲流計算包括計算依據和滲流計算分析2個方面:
4.1 計算依據
計算依據有3個方面:
4.1.1 建筑物等級
副壩按2級建筑物進行滲流穩定計算[1]。
4.1.2 水位資料
校核洪水位95.40m,設計洪水位91.80m,正常蓄水位85.70m。滲流、穩定計算的典型斷面為0+60m。
4.1.3 水位降落情況
水位由校核水位95.40m下降至防洪限制水位85.70m。
副壩土料指標見表2。

表2 副壩土料指標表
4.2 滲流計算分析
滲流計算應考慮的水位組合情況:上游正常蓄水位與下游相應水位;上游設計洪水位與下游相應水位;上游校核洪水位與下游相應水位。
壩體浸潤線及下游出逸點的位置,計算壩體與地基的滲流量。遵照《碾壓土石壩設計規范》(SL274—2001)[2]的有關規定,滲流計算按照穩定滲流進行,采用北京理正軟件設計研究院的巖土工程系列軟件5.11版進行計算。滲流穩定計算結果見表3。

表3 副壩滲流計算成果表
遵照《碾壓土石壩設計規范》(SL274—2001)的規定,壩坡穩定采用考慮條塊側面上作用力的簡化畢肖普法及瑞典圓弧法。主壩穩定計算采用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STAB2009進行計算。
5.1 計算工況
對于副壩的穩定計算,考慮以下計算工況:
5.1.1 正常運用條件
設計洪水位,形成穩定滲流情況時的上、下游壩坡穩定。正常蓄水位,形成穩定滲流情況時的上、下游壩坡穩定。
5.1.2 非常規運用條件
校核洪水位,上、下游坡穩定。水位驟降時,上游坡穩定。施工期,上、下游坡穩定。
抗震設計烈度為6°,不進行抗震計算。
5.2 穩定計算分析
青山水庫副壩為Ⅱ級建筑物,因此穩定計算采用瑞典圓弧法及簡化畢肖普法2種計算方法,并以其中較小的安全系數作為大壩邊坡穩定的依據。
穩定計算成果見表4。

表4 穩定計算成果表
表4中所列的允許安全系數適用于畢肖普法,對于瑞典圓弧法,允許安全系數減少8%。由此可知,大壩穩定滿足規范要求。
副壩壩基巖性為二長花崗巖,兩側邊坡有0.2~0.5m的風化坡殘積物,分水嶺兩側有沖溝,沿沖溝方向有F2、F3兩個斷層通過副壩壩基,斷層破碎帶寬度為17~20m和8m左右,斷層之間巖體擠壓破碎現象明顯。
根據鉆孔壓水試驗統計結果,全風化巖底部與強風化巖頂部有厚約10m的層狀中等透水帶,透水率10~20Lu,其它層位體透水率均<5Lu,大部分地區<3Lu,巖體透水性微弱。
壩基開挖清基 0.5m。基礎防滲采用帷幕灌漿,防滲帷幕設在壩軸線上游 2m處,帷幕灌漿采用單排孔,孔距 2m,孔深15m,帷幕防滲標準為5Lu。混凝土灌漿蓋板厚2.0m,寬2.0m。
斷層處在帷幕灌漿混凝土蓋板下游鋪設反濾。F3斷層位于副壩左壩頭附近,斷層以上壩高僅1~2m,故不做處理。F2斷層位于鞍部最低處,斷層寬度8m,該斷層局部開挖后回填混凝土。
開挖范圍是以壩軸線為中心向上、下游各開挖10m,開挖深度2m,寬度10m。
副壩為粉質黏土均質壩,壩體竣工后的沉降量采用《碾壓土石壩設計規范》(SL274—2001)附錄E中公式(E.3.3)計算。
7.1 壩體沉降計算公式
壩體沉降計算公式為:
(1)
式中:Hi為第i層土層厚度,cm;ei0為第i層的起始孔隙比;ei1為第i層相應于竣工時或最終的豎向有效應力作用下的孔隙比;n為土層分層數。
經計算S=9.7cm
7.2 壩基沉降計算
副壩基礎坐落在基巖上,壩基沉降不進行計算。副壩預留沉降超高9.7cm。
通過對青山水庫大壩副壩的設置位置、壩體結構的設計,并計算副壩滲流,分析滲流影響;對副壩穩定性加以分析,并對基礎進行處理和沉降計算分析,以確保水庫副壩建設安全可靠,使水庫真正建設好和發揮其效益。
[1]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SL2252—2000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0.
[2]黃河水利委員會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SL274—2001碾壓式土石壩設計規范[S].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1.
1007-7596(2014)01-0066-03
2013-04-18
宋旸(1968-),女,遼寧遼陽人,高級工程師,從事水文水資源、水文情報預報等工作;王恩新(1974-),男,遼寧建昌人,工程師,從事農田水利、節水灌溉事業。
TV64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