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學文
(遼寧省海城市河務管理處,遼寧 海城 114200)
城市生態水域河道節能施工的方法
鄭學文
(遼寧省海城市河務管理處,遼寧 海城 114200)
水資源調度是城市規劃建設中的內容之一,科學調配水資源可提升其在地區經濟發展階段的利用價值,滿足區域資源調度分配的現代化需求。河道是城市生態水域調度作業的主要水工建筑物,對河道結構執行節能改造方案是不可缺少的。考慮到河道工程建設的綜合意義,文章結合海城市流域的實際情況,對生態水域河道節能施工提出可靠的指導意見。
城市流域;生態河道;節能;施工方法
海城河是太子河左岸最后一條支流,也是最大一條支流。海城河發源于海城市孤山鎮兄弟山,河源高程813m,流經孤山、析木、岔溝、馬風、八里、響堂、海州、興海、鐵西、西柳、東四、中小、望臺、牛莊14個鎮區,于牛莊北邢家窩棚流入太子河,全長89km,河道平均比降1.74‰,流域面積1310km2,流域內耕地面積3.13萬 hm2,占全市耕地面積的23.9%,是海城市主要產糧區[1]。海城河支流很多,匯總情況見表1。
“生態化”是河道工程改建的先進思想,其要求河道整治工程圍繞了地方生態環境標準開展,嚴格執行生態化水利工程建造方案。為了進一步促進海城市地區水資源結構的轉變需求,該市結合具體發展要求擬定了河道節能整治方案,以生態化河道建設為總體思想完成施工作業。
2.1 施工標準
城市河道節能改造必須要以專業標準為指導,才能保障河道設施改造達到預定的成效。海城市根據《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以及相關監測、調查和研究成果,制定本標準。城市河道治理標準:溶解氧(DO):2mg/L;氨氮(NH3-N):整治前濃度>8mg/L的下降到8mg/L以下,整治前濃度8mg/L的下降20%或降至2.0mg/L以下。完成城市河道基礎信息調查;政府制定并批復整治計劃;成立專門的組織機構或明確相關部門的工作職責,有目標,有計劃,有考核。

表1 海城河支流情況匯總表
2.2 執行方案
現場施工要根據擬定方案全面執行,以生態河道治理為總體思路,全面貫徹河道結構的改造要求,確保各項生態改造活動有序進行。海城市河道施工階段,施工單位制定河道整治方案切實可行;落實截污、清淤、活水、保潔和生態修復等工程項目,截污率達到80%;整治實施情況在當地主要媒體公布,得到周邊居民普遍認可。建立完善的責任體系;有運行管理的專項資金保障;制定河道保潔、活水和生態修復等長效管理制度。
2.3 防澇泄洪
防澇泄洪是城市河道的首要功能。根據各河道實際情況,按照50a一遇洪水標準要求,針對不同的斷面形式校核計算,以滿足河道不同設計斷面情況下的泄洪能力。其中對河堤均采用直立式擋墻,對河道沉積的淤泥進行清理,清黑除臭,暢通水流通道,給洪水以出路[2]。做好河道災害防治工作是很有必要的,這能夠為現場施工提供可靠的指導,幫助施工人員強化河道的抗災害意識,進一步更新河道結構的生態綠化功能。
2.4 截污治污
河道污染主要來自于城市污水大量排放,導致水質惡化,因而恢復河清水澈,截污治污是根本手段。要堅持管網配套和環境執法軟硬一起抓,一方面貫通沿河排污管網,推進雨污分流改造,為污水收集強化硬件支撐,另一方面加大對違法排污行為的查處力度,將所有排河污水全部截流并網,削減進入河道的污染物總量,保護水體環境。對于河道現有的污染狀況要及時采取清理措施,避免河道二次污染現象的發生。
2.5 建造景觀
盡量保留河道原有的自然流線狀態,避免裁彎取直,打造自然的河流帶狀景觀。在考慮防護強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時,著力建設水體和土體、水體和植物或生物相互涵養,適合生物生長的生態型河堤;通過在水中種植各種水生植物、投放魚苗等來增加河道生物多樣性,建立河道天然凈化系統,提高河道自凈能力和生態功能、美學價值[3]。建造綠色景觀可幫助水系統完成綠化工作,讓河道內水域形成自我治理的體系狀態。
隨著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海城市對地區水資源改造工程給予了足夠的重視,編制了一系列與城市水調度相關的改造方案,重點解決了生態水域河道整修工作。
經過生態水域河道節能改造處理,城市內河道設施功能均取得了優異的應用效果,市內各水域河段均實現了節能優化效果,水資源輸送整體效率得到提升。從本次河道治理情況看,海城市治理效果如下:
3.1 河城區段右岸現狀
部分河段有堤防,堤頂高程雖達到50a一遇標準,但部分斷面偏瘦,堤頂寬約4m,高7~1.6m,平均堤防高4.92m,迎水坡最小坡比為1∶2,平均坡比為1∶2.5,背水坡最小坡比為1∶1,平均坡比為1∶2.6,而且筑堤土料含砂量較大,甚至有的堤段為砂堤。經過河道整改方案之后,河堤結構得到了進一步強化,所有河段邊坡及防護工作落實到位,對河城市區水資源調度起到了多項保障作用。
3.2 河城區段左岸現狀
高速公路橋至攔河山段為海城市城市防洪段,其中自高速公路橋至東外環橋段為城區防洪段,東外環橋至攔河山為城郊段。高速公路橋至鐵路橋7500m建有土堤,鐵路橋至炒鐵河口3000m為現狀無堤。自回水堤末端至高速公路橋段為平原河道,現狀兩岸大部分為有堤段,堤防頂寬4.0m,迎水坡1∶2.5,背水坡1∶3.0,于1985年整修完成,防洪標準為20a一遇,經整修后河道抗災能力得到增強[4]。
3.3 海城河山區段
攔河山至瓦子溝13組橋段42.25km兩岸無堤,但河岸較高,滿足10a一遇防洪標準。海城河入太子河河口處,在太子河整治時期,于1996年11月兩岸修建完成6km回水堤,堤防防洪標準為50a一遇。太子河輸水河道整改之后,與城市內河流水域系統形成了統一分布局勢,幫助生態水域形成廣泛的調度空間,建立了與城市內水資源調控相配套的供輸系統,適應了生態水節能改造的使用要求。
新時期城市地區正朝著綠化方向發展,構建綠色城市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點要求,各地區應結合具體發展狀況執行改造決策。生態水域建設是城市改造的主要內容之一,關系著地區水資源調度與利用價值水平,應做好全面性的生態改造施工管理。其中,以河道節能改造施工為核心方向,不斷優化原有的河道工程整治體系,從多個方面打造綠色河道設施,幫助城市解決當前嚴重的水污染狀況。
[1]儲白露,謝梅,馮婧,等.從城市河道治理淺論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J].水利規劃與設計,2007(05):13-15.
[2]費成效,黃百順,顧娜.城市河道治理模式發展趨勢研究探討[J].江淮水利科技,2011(02):9-10.
[3]甄亮中,蔡茜.關于北方城鎮河道治理的思考——以蒲縣縣城河道景觀治理策劃為例[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21(10):149-152.
[4]王鵬,白海濱,蔡永鋼.城市河道生態化治理的設計方法[J].現代農業科技,2010(02):270-271.
1007-7596(2014)01-0101-02
2013-11-26
鄭學文(1973-),男,遼寧海城人,工程師。
TV984.199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