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鵬程
(湖北省武穴市中醫院 武穴 435400)
中西醫結合治療混合痔127例分析
李浩鵬程
(湖北省武穴市中醫院 武穴 435400)
混合痔;中藥治療;外科手術
混合痔是肛腸科常見病癥之一,多因不良誘因導致,臨床癥狀為間歇性便血、痔塊脫出、疼痛、瘙癢,少數患者因治療不及時反復出血導致貧血,且非手術治療效果不佳。本文對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16例患者治療效果進行分析。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混合痔患者216例,其中男 71例,女145例;年齡 22~47歲,平均(36±14.3)歲;病史2~30年,平均6年。所有患者根據臨床癥狀進行分級:(1)輕度:排糞時痔塊脫出肛門外,排糞后自行還納;(2)中度:排糞時痔塊脫出,或勞動后、步行過久、咳嗽時脫出,不能自行還納;(3)重度:痔塊長期在肛門外,不能還納或還納后立即脫出。216例患者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A組89例及B組127例,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A組患者行混合痔切除術:行骶麻或硬膜外麻醉,膝胸臥位,在外痔腫大處與內痔脫出處鉗夾痔核,在鉗下切開痔核至齒狀線,用1號絲線縫合,油紗布納入。環狀混合痔采用環狀切除術。術后PP粉坐浴,常規使用抗生素,術后第5天開始擴肛。B組患者在A組患者治療基礎上于手術后第2天開始使用中藥外洗。中藥處方:荊芥12 g、大黃 10 g、生地榆 15 g、防風 12 g、黃柏 10 g、槐花10 g、玄明粉 10 g、連翹 15 g、透骨草 12 g、地骨皮 12 g、艾葉 10 g、蒲公英 20 g、薄荷 10 g。水煎 500 mL,1次/d,30 min/次。分別觀察兩組患者手術后疼痛、水腫、出血情況。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1.4 治療結果 兩組患者術后9 d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B組明顯優于A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比較 例
中醫學認為,痔雖生于局部,但其發生、發展和變化過程與臟腑的功能密切相關。筆者根據痔的發病機理,結合中醫的辨證施治原則研制出手術后熏洗方劑。本方劑具有促進創面愈合、提升肛腸、消除炎癥、減輕水腫之功效。坐浴時,藥液直接作用于創面,具有清熱解毒、去腐除膿、活血化瘀、生肌收口之功效。方中荊芥、防風具有祛風解毒、祛濕止痛的作用;大黃、玄明粉、黃柏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收斂止痛之功效;連翹、蒲公英、生地榆、槐花有清熱解毒、收斂生肌收口之作用;透骨草、地骨皮具有活血散結消腫之作用;艾葉、薄荷芳香走竄,具有散風邪、通脈止痛之功效。諸藥合用,可減輕創面疼痛,減輕水腫,減少出血及分泌物。本文研究結果顯示,中藥方劑能有效改善術后疼痛、水腫、出血、排尿障礙等癥狀,且在治療過程中無不良反應,是治療混合痔術后并發癥的有效藥物。
R657.18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4.01.035
2013-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