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目前,我國大氣、水、土地污染形勢都很嚴峻。擺在我們面前的選擇只有一個,就是走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從傳統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轉型。具體來講,就是要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
快評:
桌上有兩張關于“鳥巢”的照片,一張是2008年北京辦奧運會時拍的,天空藍得有種透明感;一張是2013年看演唱會時拍的,灰蒙蒙的霧霾遮天蔽日,口罩是最深的記憶。
藍色的奧運天空,來自于化工廠停產、工地停工、汽車限號等一系列作為。顯然,城市找回藍天清風是可能的。但長此以往,消費減少、就業下降、經濟增速下滑,我們又能否承受?
這就是當前中國經濟必須處理好的一組關系—經濟發展和自然規律的關系。
總體來講,人類經濟活動與自然的相互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人類從自然索取資源、空間、生態服務,向環境排放廢棄物;另一方面,資源、環境制約著人類的生存發展,自然災害、環境污染、生態退化對人類產生負面影響。在這樣的作用和反作用之中,人類逐漸明確了自己在自然界最大的自由就是在自然規律允許范圍內做出最有利的選擇,一旦違反自然規律就將受到自然的懲罰。
形勢刻不容緩,擺在我們面前的選擇只有一個,就是走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從傳統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轉型。具體來講,就是要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
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發展“必須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事實證明,遵循自然規律、建設生態文明、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是我們唯一的選擇,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同呼吸就應共奮斗!不僅為自己,也為我們的后代,建設一個美麗中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