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桂芬
2013年濟源市農村婦女宮頸癌篩查結果分析
楊桂芬
目的 了解濟源市農村婦女宮頸癌發病情況,做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方法 2013年4~6月對濟源市20000例35~64歲農村婦女進行宮頸癌篩查。初篩婦科雙合診檢查,宮頸刮片發現宮頸細胞學異常的再進行陰道鏡檢查,必要時在陰道鏡定位下做組織活檢。結果 共篩查出各種生殖道感染的有4823人,婦科良性腫瘤有622人,病理檢查異常CIN1~CIN3的有220人,原位腺癌AIS有18人,微小浸潤癌4人,浸潤癌5人,各種婦科疾病中生殖道感染患病率最高位24.1%,各種婦科良性腫瘤占3.11%,宮頸癌前病變占1.1%,宮頸癌占0.14%。結論 開展農村宮頸癌篩查,能夠達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最大限度的提高宮頸癌患者的生存率。
宮頸癌;早期篩查;結果
宮頸癌是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在女性惡性腫瘤中占第二位,僅次于乳腺癌。高發年齡為50~55歲,全球每年約有46.6萬宮頸癌新發病例,中國約有10萬新發病例,約占世界新發病例總數的五分之一,在衛生資源匱乏的地區,宮頸癌發病率仍呈較高趨勢,從宮頸癌前病變(CIN)發展到宮頸浸潤癌的約需10~15年時間,宮頸癌是目前唯一可以早期發現并能治愈的婦科癌癥,因此早期篩查發現宮頸癌前病變是防止宮頸癌的關鍵環節,也是當務之急,為進一步了解濟源市農村婦女宮頸癌的發病情況,作者在2013年4~6月對20000例農村婦女進行篩查,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濟源市20000例35~64歲農村婦女宮頸癌篩查個案登記表
1.2 篩查方法 先對篩查對象進行專人登記,填寫知情同意書,詳細詢問病史,進行詢問式問卷調查,再有經驗豐富的婦科醫師進行婦科常規檢查(雙合診),并宮頸刮片行宮頸脫落細胞巴氏檢查,發現細胞學異常的再預約進一步行陰道鏡檢查,陰道鏡檢查結果可疑或異常的再行宮頸定位活檢,進一步確診。
2.1 婦科疾病的發病情況見表1。
表1 婦科疾病的發病情況
2.2 婦科疾病的發病年齡見表2。
表2 婦科疾病發病年齡
2.3 宮頸癌發病年齡見表3。
表3 宮頸癌發病年齡
濟源市20000例35~64歲農村婦女中,婦科疾病總計5692例,其中生殖道感染的有4823人,患病率為24.1%;婦科良性腫瘤有622人,患病率為3.11%;宮頸癌前病變220人,患病率為1.1%;宮頸癌27人,患病率為0.14%。
可以看出,40~50歲婦科疾病的發病率最高,為30.15%,其中24.1%是生殖道感染。宮頸癌的發病率為0.14%,50~60歲宮頸癌的發病率最高為0.18%,故50~60歲是宮頸癌的發病高峰。生殖道感染是發展中國家婦女最重要的生育健康問題,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一些嚴重后果,其防治是全球生育健康的一個重要領域,特別是慢性宮頸炎是婦女宮頸癌篩查中發病最高的疾病,它表現為宮頸呈糜爛樣改變,或者表現為宮頸息肉或宮頸肥大。如果宮頸炎糜爛面積大而深,不治療或久治不愈,可促使宮頸間變,日后發展成宮頸癌。生殖道感染可導致慢性盆腔炎、異位妊娠、不孕癥、增加婦女患宮頸癌的危險。但除慢性宮頸炎外,子宮頸的生理性柱狀上皮移位,子宮頸上皮內瘤變,甚至早期宮頸癌也可呈現宮頸糜爛樣改變,因此對于宮頸糜爛樣改變者需進行宮頸細胞學檢查,必要時行陰道鏡及活組織檢查,以排除宮頸上皮內瘤變CIN或宮頸癌。子宮頸上皮內瘤變CIN是與子宮頸癌密切相關的一組子宮頸病變,常發生于25~35歲婦女,大部分低級別的CIN可自然消退,但高級別的CIN具有癌變可能,可能發展為浸潤癌,被視為癌前病變。CIN反映了子宮頸癌發生發展中的連續過程,篩查發現CIN并及時治療高級別病變,是預防子宮頸癌行之有效的措施,因此宮頸癌篩查已是現在的重中之急,它能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提高宮頸癌患者的生存率。
[1] 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256,301.
[2] 江莉,謝豐麗.宮頸癌篩查方法的研究現狀.中國醫藥指南, 2012,10(12):472.
459000 濟源市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