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廩
(新安縣人民醫院 外一科 河南 洛陽 471800)
不同手術方式對乳腺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
郭 廩
(新安縣人民醫院 外一科 河南 洛陽 471800)
目的:采用不同手術方式對乳腺癌患者進行治療,以評價其療效。方法:選取新安縣人民醫院收治的58例早期乳腺癌住院患者,采取前瞻性非隨機分組將其分為保乳手術組和改良根治術組。采用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表簡表(WHOQOL-BREF)收集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數據,比較兩組患者生理情況,心理情況,社會功能情況以及環境情況。結果:兩組術后12個月的生活質量調查結果比較,保乳手術組生理情況、心理情況、社會功能情況以及環境情況方面明顯優于改良根治術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與改良根治術相比,保乳手術對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較小,可根據患者情況選擇合適術式,盡可能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
乳腺癌;保乳手術;改良根治術
乳腺癌是女性群體中比較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發達國家發病率居于女性癌瘤首位[1]。近年來我國乳腺癌發病率逐漸上升,每年增長速度達3%,而在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乳腺癌已經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的首位。另外,我國女性乳腺癌發病年齡較早,近年來在30歲以上的女性群體中乳腺癌發病率逐漸升高,40~49歲為高發年齡段,早于西方婦女10~15 a。乳腺癌患者確診時的病情以及治療方式均會影響患者的預后,也會很大程度地影響到患者的心理狀況和社會功能。隨著診療技術的提高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乳腺癌早期診斷率逐漸提高,而人們對手術根治及保證生活質量的要求也逐漸增多,因此不同的保乳手術也越來越多[2]。本研究采用不同的手術方式對乳腺癌患者進行治療,以評價其療效。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8月至2013年1月新安縣人民醫院收治的58例早期乳腺癌住院患者,年齡28~70歲,平均年齡(44.11±1.47)歲。所有患者病理組織學檢查均為乳腺癌,病理均處于Ⅰ、Ⅱ期,均符合保乳條件。采取前瞻性非隨機分組將58例患者分為保乳手術組和改良根治術組,保乳手術組30例,Ⅰ期19例、Ⅱ期11例,平均年齡(42.51±2.41)歲;改良根治術組 28例,Ⅰ期 15例、Ⅱ期 13例,平均年齡(45.60±4.07)歲。58例患者均為已婚,兩組患者年齡、分期、婚姻狀況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表簡表(WHOQOL-BREF),通過問卷調查方式收集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數據,調查包括患者術后的生理情況(疼痛程度、睡眠情況、精力狀況),心理情況(積極或消極的感受),社會功能情況(社交,性生活)以及環境情況(基本生活保障狀況,醫療保障,獲取信息情況)。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所有數據,定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術后12個月的生活質量調查結果比較,保乳手術組生理情況、心理情況、社會功能情況以及環境情況明顯優于改良根治術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12個月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術后12個月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指標 保乳手術組 改良根治術組P 18.64±3.27 16.01±2.12 <0.05心理情況 20.75±1.47 14.28±3.46 <0.05社會功能情況 19.34±1.07 17.24±4.03 <0.05環境情況生理情況20.15±3.77 17.21±2.36 <0.05
乳房切除后對患者的影響主要存在于生理、心理、社會關系及環境狀況等方面,比較常見的并發癥是其對患者心理及社會功能的影響,如焦慮、抑郁、性功能障礙、人際關系的改變等。患者生活質量的基礎是其生理情況,健康狀況能夠直接反映患者的健康質量,也能夠間接反映患者的客觀生活質量,生理狀況是評價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研究者對于術式對患者生理情況影響的報道結果各不相同,Nissen等[3]評估了103例保乳手術的患者在確診后的l、3、6、12、18、24個月的WHOQOL-BREF,保乳手術和乳房切除術在軀體健康方面沒有顯著差異。而本文研究結果顯示采用改良根治術治療早期乳腺癌的患者疼痛程度、睡眠情況、精力狀況均差于保乳手術組患者,對她們的生活質量有明顯影響。針對術式對患者心理情況的影響,研究報道的結果也不一樣。Fung等[4]通過對分別行保乳手術、乳房切除術以及乳房切除后重建的49名患者進行研究,結果表明3種術式對患者的心理健康影響無明顯差異。而 Cohen等[5]的研究結果顯示,與接受切除術者相比,接受保乳手術患者的心理狀況及生活質量在術后40個月內更差,但是不同術式對患者的心理以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僅存在于術后前幾年內。而本研究結果顯示接受保乳手術的患者心理評分情況明顯優于改良根治術組。有研究者提出,通過和患者家庭、朋友、同事溝通后建立對患者的社會支持體系,保證患者的基本生存條件,也能提高其療效和生存質量,從而盡可能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6]。本研究結果顯示與保乳術組相比,改良根治術組患者的社會功能與環境方面受影響較大(P<0.05),接受乳腺根治術的患者由于自身雙側乳房不對稱以及切口瘢痕而不愿參加社會交往活動,對其工作及生活造成影響,而接受保乳術式的患者形體變化較小,對其社會功能影響較小,能夠正常學習、生活、工作以及參加社交活動。多項研究結果顯示,在局部復發、遠處轉移和死亡率方面比較,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保乳手術和根治術無明顯差異[7],因此,早期乳腺癌患者可在醫生建議下選擇手術方式,以最好的狀態接受合適的治療,提高術后患者的生活質量。
[1]Silonton SS,Sheman A C.Psychological aspects ofmind-bodymedicine:promises and pitfalls from research with cancer patients[J].Ahern Ther HeaLth Med,1998,4(4):50-58,62-64.
[2]孫慎友,吳誠義.生活質量研究在乳腺癌治療中的應用現狀[J].中國臨床康復,2004,8(20):4074-4076.
[3]Nissen M J,Swenson K K,Ritz L J,et al.Quality of life after breast carcinoma surgery:a comparison of three surgical procedures[J].Cancer,2001,91(7):1238-1246.
[4]Fung K W,Lau Y,Fielding R,et al.The impact of mastectomy,breast conserving treatment and imediate breast reconstruction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hinese women[J].ANZ J Surg,2001,71(4):202-206.
[5]Cohen L,Hack T F,de Moor C,et al.The effects of type of surgery and time on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in women after breast cancer treatment[J].Ann Surg Oncol,2000,7(6):427-434.
[6]張維玉,姜莉莉,尚隨君.乳腺癌根治術的心理干預及社會支持[J].青島醫藥衛生,2005,37(2):156-157.
[7]張保寧,邵志敏,喬新民,等.中國乳腺癌保乳治療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J].中華腫瘤雜志,2005,27(11):680-684.
R 737.9
10.3969/j.issn.1004-437X2014.11.064
2014-06-10)
·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