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林
自貿區再下三城。
李克強12月1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廣上海自貿試驗區試點經驗、加快制定完善負面清單,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指出要在廣東、天津、福建特定區域再設三個自由貿易園區。
這是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之后,中國首次擴大自貿區的范圍。
結合“一帶一路”來看新批的三個自貿園區,或許更有深意。
對于中國的普通大眾而言,自貿區只不過是這兩年才冒出的新名詞。炒股者看重其可能漲停板的意義,地方政府則看重自貿區帶來的招商意義,商家看中了其中快人一步的商機。那么,自貿區對于整個中國到底有何意義?
我認為自貿區(FTZ)必將改變中國。自貿區是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局部試點,換言之就是新一輪改革開放改變中國。
有如下五方面改革,需要有樣本式的突破:
過往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高能耗、高污染、依靠廉價勞動力的模式需要改變;
地方發展路徑嚴重依賴政策優惠,缺乏動力去創新經濟發展模式,這使得經濟可持續發展難以為繼,必須改革;
中國現行經濟制度仍有很多不符合國際慣例之處,制度設計需要與國際接軌,而且這個領域的改革非常復雜和挑戰巨大;
政府管理并不適應經濟發展需求,需要簡政放權,更需要轉變政府職能,這個領域的改革需要有樣本來突破;
目前美歐日三大經濟體力圖通過跨太平洋伙伴關系(TP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關系(TTIP)和多邊服務業協議(PSA)形成新一代高規格的全球貿易和服務業規則,來取代WTO,中國若不主動研究這個新規則,甚至建設并主導新規則,或許未來會被邊緣化。所以建立自由貿易試驗區,就是要先行試驗國際經貿新規則、新標準,積累新形勢下參與雙邊、多邊、區域合作的經驗,為與美國等發達國家開展相關談判提供實證樣本和依據參考,進而為我國參與國際經貿規則的制訂提供有力支撐。
中國改革需要樣本突破,所以當國內不少省份還將自貿區當成一種區域優惠政策頻繁申請時,國務院一直不作回應、堅決不批就是這個道理。上海自貿區承擔著上述五大使命,是試驗田,而不是什么優惠試驗區。
自貿區的使命可以理解為: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發展。當然,這還不是全部。從國際格局上講,中國正同時積極推進三方面努力:一線是中歐貿易協商和自貿區談判,先對冰島、瑞士,然后再推進到中心國家;二線是鞏固東南亞與東北亞,中韓自貿區,中日韓自貿區談判都在推進;三線是金磚聯盟,德班峰會就力圖打造一個平行世界。
大家注意到,中國國內設立的是FTZ,而與其他國家設立的國家間自貿區則是FTA?!白杂少Q易園區”對應的英文是FREE TRADE ZONE(FTZ)。據世貿組織的有關解釋,FTZ指的是在某一國家或地區境內設立的實行優惠稅收和特殊監管政策的小塊特定區域。而“自由貿易區”對應的英文是FREE TRADE AREA(FTA),FTA則是指兩個以上的主權國家或單獨關稅區通過簽署協定,在世貿組織最惠國待遇基礎上,相互進一步開放市場,分階段取消絕大部分貨物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改善服務和投資的市場準入條件,從而形成的實現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的特定區域。
所以,目前國內設立的FTZ某種程度上也是為國際上FTA練兵。反之,FTA的設立對于國內更好地運作FTZ,并最終在全國擴展,并建立符合國際慣例,甚至引領國際新的貿易、金融規則大有裨益。
顯然,中國自貿區(無論是FTZ還是FTA)肯定不只是某個城市的試點,而是整個高層對于全球戰略、中國道路的一個基本研判:適應國內新形勢,適應國際新形勢,國內和國際互動,并最終引領經濟貿易金融新秩序,至少在其中要有較大話語權。
自貿區改變中國,正當其時。
(作者系識局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