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潤
提起緬甸,人們常有的印象是一個佛光普照的國度,“鐘聲佛號聞十里,路上行人半是僧”,金碧輝煌的仰光大金塔和數萬個大小林立的佛塔寺廟是它的閃亮名片。平和,是緬甸社會的標志性特征。2011年3月30日,民選的總統吳登盛政府執政后,開啟民主改革進程,其速度之快,范圍之廣,引發世界矚目,得到國際社會認可。然而,正當緬甸大踏步邁向自由民主、朝著實現繁榮富強夢想之時,迭起的佛教徒(占國民85%以上)與穆斯林(占國民8%,其中,主要是若開邦羅興亞人)間的血腥宗教沖突正向全國蔓延,似乎對如火如荼的民主轉型帶來連續的影響,而看似風生水起的緬甸民主轉型,還將面臨哪些挑戰乃至風險?
顯然,蔓延全國的宗教沖突嚴重打擊了高歌猛進的民主轉型進程,愈演愈烈的流血沖突和此起彼伏的騷亂正成為緬甸民主改革的最大威脅。
2012年至今兩年間,緬甸共發生8次大規模的宗教流血沖突,此輪宗教沖突具有以下突出特點。第一,發生頻率之高在歷史上前無古人,并向全國蔓延。沖突地點從西部若開邦蔓延到首都內比都、仰光省、勃固省、曼德勒省、撣邦、實皆省等多地,“星星之火”正在形成令人恐慌的“燎原之勢”。
第二,傷亡者眾,流離失所者多,大量房屋、清真寺、社區等遭遇毀滅性破壞,國家多個地區頻頻實施緊急狀態或宵禁。其中,2012年6月沖突中,佛教徒和穆斯林共有 98 死、123 人傷,五六千間房屋被燒毀。那個時候,打開谷歌地圖,顯示的若開邦便是一片火海。2013年3月,沖突蔓延到中部的曼德勒省密鐵拉市,起因是穆斯林金店主與佛教徒顧客爭吵并發生斗毆,1000多名暴徒參與暴亂,引發的大規模宗教沖突造成至少44人死亡,國際危機組織報告稱實際死亡人數可能超過官方公布的44人。今年初,西方炒作若開邦40名穆斯林被殺,但緬甸政府堅決否認。7月1-2日,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發生激烈的宗教沖突,造成2死、17傷。警方拘留346人,其中145人已獲釋。
發生宗教沖突的地區,基本都實行過數月乃至更長時間的緊急狀態,若開邦很多城鎮至今仍在實施宵禁。緬甸大酒店的安保級別明顯提升。今年7月下旬,筆者赴緬進行學術交流時,仰光的大酒店仍對每個包裹都實施安檢,這在以前是不常見的,說明社會安全形勢嚴峻。
民主改革本應是緩和社會矛盾之舉,緬甸卻緣何在民主轉型時發生8次之多的宗教沖突,導致社會騷亂不止呢?
第一,宿怨已久。歷史上,緬甸佛教徒與穆斯林的矛盾根深蒂固,此輪沖突的根源是新仇舊恨疊加的結果,矛盾“一點就著”,小沖突立即失控,變成大騷亂。緬甸85%以上的人是佛教徒,約8%的人信奉伊斯蘭教,穆斯林約有三四百萬,大多來自印度、阿拉伯、孟加拉等地區。其中,羅興亞人是緬甸最大的一個穆斯林群體,主要居住在若開邦北部與孟加拉國接壤的地區,這些人長期沒有國籍,貧困潦倒,仇視佛教徒和緬甸政府。
我曾在去年11月赴緬考察穆斯林的生活、經商情況,路過仰光、曼德勒的一些清真寺,其中,曼德勒的大清真寺十分壯觀。而從20世紀初開始,緬甸佛教徒就有強烈的反穆斯林情緒,本質上是緬甸本土佛教徒與外來的穆斯林移民爭奪就業機會、國家資源與財富的斗爭。
緬甸一首20 世紀30 年代的流行歌曲這樣唱道:“印度人(穆斯林)剝奪我們的經濟資源,搶走我們的女人,我們面臨著種族滅亡的危險。”在過去100年中,一些激進佛教徒奉行“緬甸人的緬甸”的原則,本土佛教徒與外來穆斯林的沖突一直都沒有停止。其中,1938年7月,緬甸發生全國性的教派沖突,共造成1227人死亡,有113座清真寺被燒毀,起因是雙方爭奪城市就業機會。二戰剛剛結束時,若開邦羅興亞人企圖主導當地事務,曾武力阻止佛教徒回到曾被殖民者侵占的若開邦家園,雙方仇上加仇。吳努政府1961年將佛教定為國教,后來的緬甸政府長期不給羅興亞人以公民權,更加激化宗教沖突,緬甸政府、軍隊、佛教徒和若開邦穆斯林的沖突持續至今。其中,上世紀90年代初,軍人政府一邊打擊穆斯林恐怖分子,一邊驅逐非法穆斯林移民,多次沖突造成20多萬難民。2001年,若開邦及緬甸多地又發生宗教沖突,導致20多人死亡。而穆斯林一度組建了多個武裝組織對緬甸佛教徒和軍隊開展武裝斗爭,這就造成了兩派教徒“冤冤相報何時了”的惡性對抗怪圈。
第二,導火索。由于佛教徒和穆斯林的仇恨根深蒂固,在由極端佛教徒領導的“969運動”組織以及一些極端穆斯林組織的雙向挑動下,2012年若開邦男穆斯林強奸女佛教徒、2013年曼德勒穆斯林金店主和佛教徒顧客的爭吵和斗毆等等小事件,猶如干柴遇火苗,一點就著,釀成大規模流血對抗。
第三,助燃劑。自2001年宗教沖突后至2012年5月,緬甸11年未發生大規模宗教騷亂,這與軍政府高壓不無關系。近年來,民主改革后的緬甸社會瞬間高度自由開放,同時卻未對社會矛盾進行及時而有效的管控,相比較軍政府高壓統治時期,自由民主條件下,佛教徒和穆斯林對彼此的不滿和仇恨更容易通過媒體傳播開來,尤其是“臉譜”“推特”等新媒體的受眾已有300萬。
關于宗教沖突的夸大言論和謠言四起,血腥圖片充斥網絡,使兩派矛盾火上澆油,使個別人的小沖突非常容易刺激起更大規模的區域騷亂。最近兩年,每次宗教沖突從“星星之火”快速演變成“熊熊烈火”,都與媒體發布煽動性言論、張貼血腥沖突畫面息息相關。
7月,緬甸總統吳登盛公開發表講話,強調政府絕不容忍并將嚴厲打擊網絡謠言,避免更多悲劇重演。緬甸議會在當月頒布了媒體管理法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