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平 毛旭東 盛宏光
(1.江蘇大學醫學院,江蘇鎮江 212002;2.上海市徐匯區中心醫院內分泌科,上海 200031)
維生素D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參與維持人體內鈣離子的平衡。維生素D缺乏可導致骨質疏松,其制劑已廣泛應用于骨質疏松癥的治療。維生素D受體(vitamin D receptor,VDR)在人體內廣泛分布,維生素D與VDR結合后還具有多種骨骼外效應,如增強機體免疫、減輕炎性反應以及通過調節細胞周期而降低癌癥風險等。本研究采用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法(LC-MS/MS)檢測上海市徐匯區中心醫院住院患者的維生素D2和維生素D3水平,旨在為上海市徐匯區住院患者維生素D相關疾病的研究和治療提供依據。
1.1 一般資料 上海市徐匯區中心醫院2012年5月—2013年1月收治2315例住院患者,其中男性1084例(46.83%)、女性1231例(53.17%);年齡為21~101歲,平均年齡(78.42±11.92)歲。排除標準:肝功能不全、腎功能不全、惡性腫瘤、甲狀腺功能亢進/減退﹑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減退、激素服用者及3個月內未服用含維生素D的保健品及藥品者。2315例入組患者或其家屬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男女性患者人數相近(P>0.05),具有可比性。
1.2 儀器和材料 抽取空腹血清,采用LC-MS/MS法,以25-羥基維生素D2-氘3和25-羥基維生素D3-氘6為內標測定25(OH)D2和25(OH)D3,用Analyst1.5軟件采集檢測數據并作定量分析。 同時,采用常規生化法測定甲狀旁腺素(PTH)水平、肝腎功能等。API 4000串聯質譜儀購自美國AB SCIEX公司,Shimadzu系列液相色譜儀購自日本島津公司。低、中、高濃度質控的準確度應為85%~115%,精密度(CV)應在15%以內。PTH采用德國西門子公司IMMULITE儀器化學發光法測定。

2.1 2315例受試者的25(OH)D、PTH的平均濃度 25(OH)D2平均濃度為(1.58±2.08)ng/mL,25(OH)D3為(14.23±7.47)ng/mL,總25(OH)D為(15.81±7.98)ng/mL,PTH為(48.92±28.65)pg/mL。
2.2 2315例受試者的25(OH)D的性別、年齡及濃度分布 見表1~3。

表1 2315例受試者的25(OH)D性別分布

表2 2315例受試者的25(OH)D年齡分布

表3 2315例受試者的25(OH)D濃度分布
2.3 25(OH)D與PTH的濃度關系 2315例受試者中,PTH濃度正常(10~65 pg/mL)者有1787例(77.19%),其中男性813例(45.5%),女性974例(54.5%);此2315例的25(OH)D2濃度為(1.62±2.02)ng/mL,25(OH)D3為(4.62±7.06)ng/mL,總25(OH)D為(16.24±7.28)ng/mL。PTH與25(OH)D的濃度呈負相關,pearson相關系數為-0.212(P<0.01)。
人體獲得維生素D的途徑主要有兩種,即從食物中攝取以及由皮膚組織內的7-脫氫膽固醇經日光中波長為290~315 nm的紫外線照射后轉化生成,以后者為主[1]。來源于膳食或皮膚組織的維生素D不具有生物活性,必須經過兩次連續的羥化過程才能被激活。從膳食或皮膚獲取的維生素D與血漿維生素D結合蛋白(vitamin D binding protein,DBP)結合后被轉運至肝臟,在肝臟內經25羥化酶的作用首先轉化成25-羥基維生素D[25(OH)D],隨后大部分25(OH)D進入腎臟再經1-羥化酶的催化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1,25二羥基維生素D[1,25(OH)2D];1,25(OH)2D在DBP的載運下,經血液循環到達靶器官并與細胞中的VDR結合,從而發揮生物學功能,另有很少一部分儲存在脂肪組織中。血液中的1,25(OH)2D的半衰期為5~7 d,而25(OH)D的半衰期長達20~30 d,因此,將25(OH)D作為衡量體內維生素D水平的主要指標,同時它也是維生素D在血液循環中的主要存在形式[2]。
2002—2004年美國國家健康和營養調查委員會(NHANES )推薦將血清25(OH)D濃度<37.5 nmol(15 ng/mL)作為維生素D缺乏的標準[3],指出當血清25(OH)D濃度<15 ng/mL時,會誘發甲狀旁腺功能亢進,PTH分泌增多,進而引起骨質密度及骨形態的變化并伴礦化障礙;補充維生素D使血清25(OH)D濃度> 20 ng/mL時,PTH水平恢復。洪維等[4]報告,血清25(OH)D濃度<20 ng/mL時,對骨轉換的影響不大;而當血清25(OH)D濃度<10 ng/mL時,骨轉換尤其是骨形成指標才發生變化。本研究中,以血清25(OH)D濃度為10~15 ng/mL的受試者最多(735/2315,31.75%);當血清25(OH)D濃度為(16.24±7.28)ng/mL時,PTH的濃度在正常范圍內(10~65 pg/mL)。因此,我們認為可以將16 ng/mL作為上海市徐匯區人群的正常維生素D濃度的參考值,但尚需對受試者的骨折發生率進行3~5年的隨訪,以進一步驗證該推斷。
目前,通常將總25(OH)D濃度≥30 ng/mL、20~30 ng/mL、<20 ng/mL,分別作為維生素D充足、不足和缺乏的標準[5]。本研究顯示,2315例受試者的25(OH)D2平均濃度為(1.58±2.08)ng/mL,25(OH)D3為(14.23±7.47)ng/mL,總25(OH)D為(15.81±7.98)ng/mL。朱漢民等[6]的研究顯示,在2607例平均年齡為(60.4±20.9)歲的上海健康成人中,分別有31.24%和66.12%存在維生素D不足和缺乏。這些研究表明,上海地區人群維生素D水平普遍偏低,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本研究還表明,90歲以上受試者的維生素D水平最低,其次為40歲以下者,而60~70歲受試者的維生素D水平最高。此外,本研究中25(OH)D3的濃度大于25(OH)D2,這是因為人體中以25(OH)D3為主。
[1]Holick MF.Sunlight and vitamin D for bone health and prevention of autoimmune disease[J].Am J Clin Nurt,2004,80(6 suppl):1678-1688.
[2]Zeitz U,Weber K,Soegiarto DW,et al.Impaired insulin secretory capacity in mice lacking a functional vitamin D receptor[J].FASEB J,2003,17(3):509-511.
[3]Yetley EA.Assessing the vitamin D status of the US population [J] .Am J Clin Nutr,2008,88(2):558-564.
[4]洪維,朱漢民,程群,等.血清維生素D水平與骨代謝狀態的相關性:附1389例觀察[J].中華骨質疏松雜志,2011,4(4):224-231.
[5]Holick MF.Vitamin D deficiency[J].N Engl J Med,2007,357(3):266-281.
[6]朱漢民,陳群,甘潔民,等.上海地區人群維生素D狀態研究[J].中國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10,3(3):157-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