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江蘇 蘇州 215131
市售茶葉衛生狀況分析
吳向青
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江蘇 蘇州 215131
目的:了解市售茶葉的衛生狀況,為預防和控制茶葉污染提供科學依據。方法隨機采集市售茶葉,進行水分、重金屬和農藥檢測,了解影響茶葉衛生的主要因素。結果總檢測數:137,合格數:122,合格率: 89.05%,不合格數15,不合格原因均為三氯殺螨醇超標。結論農藥殘留超標為影響茶葉衛生狀況的主要原因,應加大對茶葉種植農戶的指導,合理施用農藥,加強對生產加工企業監管,把好原料進貨關,同時加強采樣監測,強化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提高市售茶葉衛生質量。
茶葉;衛生狀況;水分;重金屬;農藥
茶具有抗癌、抗氧化和消除自由基的作用,是深受我國人民喜愛的飲品,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食品之一,其衛生狀況的優劣影響廣泛。為了解市售茶葉的衛生狀況,2011年-2013年在各超市隨機采集包裝茶葉樣品按標準進行檢測?,F將茶葉衛生狀況及預防控制措施討論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2011年-2013年市售包裝茶葉為監測對象,按照隨機抽樣的方式,采集樣品137件進行檢測。
1.2 檢驗方法 按照BG/T5009.57-2003 《茶葉衛生標準的分析方法》、BG/T8304-2002《茶 水分測定》、GB/T 5009.12-2010《食品中鉛的測定方法》、GB/T 5009.123-2003《食品中鉻的測定》、GB/T 5009.176-2003《茶葉、水果、食用植物油中三氯殺螨醇殘留量的測定》等相關方法進行檢驗。
1.3 檢測項目及判定標準 根據GB2763-2005《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267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NY 659-2003《茶葉中鉻、鎘、汞、砷及氟化物限量》、NY 5244-2004《無公害食品 茶葉》等,檢測項目及判定標準見表1。

表1 檢測項目及判定標準
2.1 檢測項目合格率 經檢測,水分、鉛、鉻、氧化樂果等項目的合格率均為100%。三氯殺螨醇合格率89.05%。
2.2 三氯殺螨醇檢測結果 不合格樣品中,三氯殺螨醇檢測平均值0.51mg/kg,超標近5倍。最高值0.76mg/kg,超標7倍多。
3.1 水分 茶葉是一種干燥的農產品,當水分含量超過一定數量后會導致茶葉品質變劣。如茶葉中的水分嚴重超標就容易滋生和繁殖大量微生物,會對身體造成嚴重的傷害,因此茶葉中水分的含量不容忽視。成品茶葉中水分含量主要與茶葉炒制加工和包裝密封環節有關。本次檢測中包裝茶葉水分含量均符合標準,顯示生產加工企業的加工、密封工藝成熟度較高。
3.2 重金屬 茶葉中的重金屬主要來源有:種植過程中由土壤吸收、污染的含鉛粉塵沉降、施用的肥料和燃料中攜帶以及加工工序中與機械接觸污染。[1]同時,近年來屢有媒體報道不良企業用鉛鉻綠等工業顏料對茶葉進行染綠加工。鉛鉻綠,是工業用染料,主要用于油漆、涂料、油墨及塑料等工業著色,嚴禁在食品加工過程中添加使用。不良企業使用用鉛鉻綠掩蓋低檔茶葉原色,達到冒充新茶、以次充好的目的。用鉛鉻綠染過色的茶葉,鉛、鉻等重金屬嚴重超標,可對人的中樞神經、肝、腎等器官造成極大損害,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陳利燕《茶葉中鉛鉻綠的檢測方法研究》顯示,茶葉中鉛的含量高于80.0mg/kg,鉻的含量高于13.0mg/kg,且鉛的含量比鉻的含量高,可以初步確定添加鉛鉻綠[2]。本次檢測中包裝茶葉鉛、鉻含量均符合標準,說明受檢測茶葉種植和加工過程合格,且未被人工用鉛鉻綠染色。
3.3 農藥殘留 茶葉中的農藥殘留主要來源于直接噴施和土壤吸收、水體攜帶和空氣漂移。[3]如果在農藥還沒有完全降解時便采收鮮茶葉,那么這些鮮葉加工制作后的茶葉便含有農藥殘留。氧化樂果是一種具有觸殺和內吸作用的殺蟲劑。它對人畜高毒,在水中溶解度也比較大。在茶葉中如含有氧化樂果的殘留量時,在泡茶過程中就會溶于茶湯中,從而通過飲茶進入人體造成危害。三氯殺螨醇亦稱開樂散,是一種有機氯殺蟲劑,是一種廣譜性殺螨劑。三氯殺螨醇分解較慢,施藥1年后作物仍有少量殘留。[4]長期攝入三氯殺螨醇,會產生積累性中毒,累積到一定程度,這種神經毒劑會使人體發生癌變。多國已對茶葉中三氯殺螨醇作出規定,如美國規定不得檢出三氯殺螨醇,我國《無公害食品 茶葉》和《綠色食品 茶葉》規定三氯殺螨醇的最大殘留限量為0.1 mg/kg。在我國準許使用三氯殺螨醇的作物只有棉花和蘋果,但是一些地方隨意擴大到茶樹上使用,造成茶葉中農藥殘留。[5]為此,農業部于1997年6月20日發布文件《關于禁止在茶樹上使用三氯殺螨醇的通知》,要求不得在茶樹上使用三氯殺螨醇。 本次檢測中包裝茶葉中三氯殺螨醇含量超標率10.95%,且平均超標近5倍,提示種植過程中違規使用農藥的現象仍然值得關注。
鑒于茶的廣泛飲用,茶葉的衛生狀況應受到高度重視。本次檢測中顯示農藥殘留超標為影響茶葉衛生狀況的主要原因,因此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做好預防和控制措施,提高茶葉農殘合格率。
4.1 科學開展茶葉種植 指導茶農規范使用低毒性、低殘留、易降解農藥,加強對茶農的科教普及和服務,加強對病蟲害疫情的監測,及時發布病蟲害最佳防治時期,大力發展生物防治,保護和利用天敵資源,推廣物理機械防治,采茶前嚴格禁止使用農藥。對施用農藥后的茶樹,必須達到安全期才能采摘。
4.2 生產加工企業做好原料采購的檢驗 茶葉生產加工企業應把好原料采購關,提高農藥殘留量等檢驗技術,增強檢驗手段,做好原料農藥殘留的檢驗,對農藥殘留量超標的茶葉做到不采購、不生產、不銷售。
4.3 監管部門加大監督檢查力度。 監管部門加大對茶葉質量的監督檢查力度,對主要產區的茶葉原料進行抽樣監測,對農藥殘留量超標的茶葉,茶葉加工企業不得采購。 加強對生產企業、流通環節包裝茶葉的檢測力度,沒收并銷毀農藥殘留量不合格的茶葉,保護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1]胡留杰,周正科.茶葉中重金屬的含量現狀及其控制對策[J].南方農業,2010,7:89-92.
[2]陳利燕,魯成銀,劉新.茶葉中鉛鉻綠的檢測方法研究[J].熱帶農業工程,2008,10:38-40.
[3]陳宗懋.我國茶葉衛生質量面臨的問題和對策[J].茶葉通報,2001,23(1):7-10.
[4]徐建峰,周衛龍,許凌.茶葉中三氯殺螨醇殘留量現狀分析[J].中國茶葉加工,2008,(2):33-35.
[5]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關于禁止在茶樹上使用三氯殺螨醇的通知.
R195
B
1009-6019(2014)12-03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