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鐵強
化學實驗設計題,有實驗操作順序的設計,有確認某混合物成分的實驗設計,有驗證化學原理和反應規律的設計,也有物質純度的設計.
一、驗證化學原理和反應規律的設計
例1(2013年廣東高考題) 化學實驗有助于理解化學知識,形成化學觀念,提高探究與創新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1) 在實驗室中用濃鹽酸與MnO2共熱制取Cl2并進行相關實驗.
①下列收集Cl2的正確裝置是.②將Cl2通入水中,所得溶液中具有氧化性的含氯粒子是 . ③設計實驗比較Cl2和Br2的氧化性,操作與現象是:取少量新制氯水和CCl4于試管中,.
圖1(2)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電解食鹽水制備Cl2是將電能轉化為化學能,而原電池可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設計兩種類型的原電池,探究其能量轉化效率.
限選材料:ZnSO4(aq),FeSO4(aq),CuSO4(aq);銅片,鐵片,鋅片和導線.①完成原電池的裝置示意圖(見圖1),并作相應標注.要求:在同一燒杯中,電極與溶液含相同的金屬元素.②以銅片為電極之一,CuSO4(aq)為電解質溶液,只在一個燒杯中組裝原電池乙,工作一段時間后,可觀察到負極 .
圖2③有鹽橋的原電池(圖2)和在同一CuSO4溶液中的Zn-Cu電池,哪個轉化電能更有效 ,原因 .
(3)根據犧牲陽極的陰極保護法原理,為減緩電解質溶液中鐵片的腐蝕,在(2)的材料中應選 作陽極.
解析(1)Cl2是有刺激性氣味、密度比空氣大、有毒的黃綠色氣體,在制備和收集Cl2時必須有尾氣吸收裝置.A沒有排氣管不能用于收集氣體;B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C用以收集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且有尾氣吸收裝置;D不能收集氯氣.氯氣與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次氯酸為弱酸部分電離,所以有氧化性的含氯粒子是Cl2、HClO和ClO-.比較Cl2和Br2的氧化性,可以利用置換反應.所以其具體操作是:取少量新制氯水和CCl4于試管中,用膠頭滴管向試管中滴加NaRr溶液,振蕩靜置,溶液下層呈橙色. (2)由題給試劑,結合原電池的形成條件可知可以組合的原電池可以是:鋅銅、鋅鐵、鐵銅原電池.由圖示所給電子移動方向可知左邊為負極(活潑金屬)、右邊為正極(不活潑金屬),則組裝的原電池可以如下:
由所給的電極材料可知,當銅片做電極時,銅片一定是正極,則負極是活潑的金屬(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反應的現象是電極逐漸溶解.以Zn和Cu做電極為例,如果不用鹽橋則Zn與CuSO4反應,置換出的Cu附著在Zn表面,阻礙了Zn與CuSO4的接觸,不能提供穩定電流.(3)根據犧牲陽極的陰極保護法,可知被保護的金屬作陰極,即Zn作為陽極.
圖3答案:(1)C;HClO和ClO-;取少量新制氯水和CCl4于試管中,用膠頭滴管向試管中滴加NaRr溶液,振蕩靜置,溶液下層呈橙色(2)(裝置如圖3);電極逐漸溶解;圖2電池;可以避免活潑金屬如Zn和CuSO4的接觸,從而提供穩定電流(3)Zn
二、實驗操作順序的設計
例2 (2009寧夏卷 )堿式碳酸銅可表示為:xCuCO3·yCu(OH)2·zH2O,測定堿式碳酸銅組成的方法有多種.
(1)現采用氫氣還原法,請回答如下問題:①xCuCO3·yCu(OH)2·zH2O與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② 試驗裝置用下列所有儀器連接而成,按氫氣流方向的連接順序是(填入儀器接口字母編號):
(a)→( )→()→( )→( )→( )→(l)
③稱取23.9 g某堿式碳酸銅樣品,充分反應后得到12.7 g殘留物,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7.2 g水.該樣品的結晶水質量為 g,化學式為;
(2)某同學以氮氣代替氫氣,并用上述全部或部分儀器來測定堿式碳酸銅的組成,你認為是否可行?請說明理由.
解析(1)只要把它理解為CuCO3和Cu(OH)2受熱分解后產物CuO再與氫氣反應,第①問便可以解決;對于②要分析出測定反應后CO2和H2O質量.因此,對于氫氣發生器后儀器的選擇是除氯化氫和水蒸氣,防止對后續測定影響就可以了,因為測定H2O和CO2分別用濃硫酸和堿石灰是固定的.③ 根據生成CO2和H2O的質量計算,可知結晶水的質量為1.8 g,化學式為:CuCO3·Cu(OH)2·H2O
(2)其實在分析(1)①方程式的書寫,便得到了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的方程式: xCuCO3·yCu(OH)2·zH2O=(x+y)CuO+xCO2↑+(y+z)H2O↑,稍加分析可知,依據堿式碳酸銅、CuO、CO2和H2O質量(或其中任意三個量),可計算其組成.
答案:(1)①xCuCO3·yCu(OH)2·zH2O+(x+y)H2=(x+y)Cu+xCO2↑+(x+2y+z)H2O↑;② a→kj→gf(hi)→de(ed)→hi(gf)→bc(cb)→l;③ 1.8, CuCO3·Cu(OH)2·H2O
(2)可行 根據反應xCuCO3·yCu(OH)2·zH2O = (x+y)CuO + xCO2↑+ (y+z)H2O↑,依據堿式碳酸銅、CuO、CO2和H2O質量(或其中任意三個量),即可計算出其組成.
三、確認混合物成分及提純的實驗設計
例3(2011年安徽高考題)MnO2是一種重要的無機功能材料,粗MnO2的提純是工業生產的重要環節.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了將粗MnO2(含有較多的MnO和MnCO3)樣品轉化為純MnO2的實驗,其流程如下:
(1)第①步加稀H2SO4時,粗MnO2樣品中的(寫化學式)轉化為可溶性物質
(2)寫出第②步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并配平
+ClO-3+MnO2↓+Cl2↑+
(3)第③步蒸發操作必需的儀器有鐵架臺(含鐵圈)、、、, 已知蒸發得到固體中有NaClO3和NaOH,則一定還含有(寫化學式).
(3) 若粗MnO2樣品的質量為12.69 g,第①步反應后,經過濾得到8.7 g MnO2,并收集到0.224 L CO2(標準狀況下),則在第②步反應中至少需要_______mol NaClO3.
解析樣品中含有MnO和MnCO3的質量為12.69 g-8.7 g=3.99 g,其中MnCO3物質的量為0.01 mol即質量為1.15 g,MnO的質量為3.99 g-1.15 g=2.84 g(即0.04 mol).所以經第 ①步過濾后的濾液中含有0.05 mol Mn2+,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則有:5n(NaClO3)=2×0.05 mol=0.10 mol,n(NaClO3)=0.02 mol.答案:(1)MnO和MnCO3(2)5Mn2+24H2O518H+(3)蒸發皿酒精燈玻璃棒NaCl(4)0.02
四、有關物質制備的實驗設計
例4(2013年天津高考題)FeCl3在現代工業生產中應用廣泛.某化學研究性學習小組模擬工業生產流程制備無水FeCl3,再用副產品FeCl3溶液吸收有毒的H2S.
Ⅰ.經查閱資料得知:無水FeCl3在空氣中易潮解,加熱易升華.他們設計了制備無水FeCl3的實驗方案,裝置示意圖如圖4(加熱及夾持裝置略去)及操作步驟如下:
圖4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②通入干燥的Cl2,趕盡裝置中的空氣;③用酒精燈在鐵屑下方加熱至反應完成;④……;⑤體系冷卻后,停止通入Cl2,并用干燥的N2趕盡Cl2,將收集器密封.
請回答下列問題:(1) 裝置A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第③步加熱后,生成的煙狀FeCl3大部分進入收集器,少量沉積在反應管A的右端.要使沉積的FeCl3進入收集器,第④步操作是;(3) 操作步驟中,為防止FeCl3潮解所采取的措施有(填步驟序號);(4) 裝置B中的冷水作用為;裝置C的名稱為;裝置D中FeCl2全部反應完后,因為失去吸收Cl2的作用而失效,寫出檢驗FeCl2是否失效的試劑:(5)虛線框內畫出尾氣吸收裝置E并注明試劑;
Ⅱ.該組同學用裝置D中的副產品FeCl3溶液吸收H2S,得到單質硫;過濾后,再以石墨為電極,在一定條件下電解濾液.(6) FeCl3與H2S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7) 電解池中H+在陰極放電產生H2,陽極的電極反應為;(8) 綜合分析實驗Ⅱ的兩個反應,可知該實驗有兩個顯著優點:①H2S的原子利用率100%;②;
解析(1)A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Fe+3Cl2△2FeCl3
(2)要使沉積的FeCl3進入收集器,根據FeCl3加熱易升華的性質,第④的操作應該是:在沉積的FeCl3固體下方加熱.
(3)為防止FeCl3潮解所采取的措施有②通入干燥的Cl2,⑤用干燥的N2趕盡Cl2,
(4)B 中的冷水作用是冷卻FeCl3使其沉積,便于收集產品;裝置C的名稱為干燥管,裝置D中FeCl2全部反應完后,因為失去吸收Cl2的作用而失效,檢驗FeCl2是否失效就是檢驗二價鐵離子,最好用K3[Fe(CN)6]溶液,也可以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檢驗.
(5)吸收的是氯氣,不用考慮防倒吸
(6)2Fe3++H2S2Fe2++S↓+2H+
(7)陽極的電極反應: Fe2+-e-Fe3+
(8)該實驗的另一個優點是FeCl3可以循環利用.(收稿日期:2013-12-14)=1 mol)
化學實驗設計題,有實驗操作順序的設計,有確認某混合物成分的實驗設計,有驗證化學原理和反應規律的設計,也有物質純度的設計.
一、驗證化學原理和反應規律的設計
例1(2013年廣東高考題) 化學實驗有助于理解化學知識,形成化學觀念,提高探究與創新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1) 在實驗室中用濃鹽酸與MnO2共熱制取Cl2并進行相關實驗.
①下列收集Cl2的正確裝置是.②將Cl2通入水中,所得溶液中具有氧化性的含氯粒子是 . ③設計實驗比較Cl2和Br2的氧化性,操作與現象是:取少量新制氯水和CCl4于試管中,.
圖1(2)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電解食鹽水制備Cl2是將電能轉化為化學能,而原電池可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設計兩種類型的原電池,探究其能量轉化效率.
限選材料:ZnSO4(aq),FeSO4(aq),CuSO4(aq);銅片,鐵片,鋅片和導線.①完成原電池的裝置示意圖(見圖1),并作相應標注.要求:在同一燒杯中,電極與溶液含相同的金屬元素.②以銅片為電極之一,CuSO4(aq)為電解質溶液,只在一個燒杯中組裝原電池乙,工作一段時間后,可觀察到負極 .
圖2③有鹽橋的原電池(圖2)和在同一CuSO4溶液中的Zn-Cu電池,哪個轉化電能更有效 ,原因 .
(3)根據犧牲陽極的陰極保護法原理,為減緩電解質溶液中鐵片的腐蝕,在(2)的材料中應選 作陽極.
解析(1)Cl2是有刺激性氣味、密度比空氣大、有毒的黃綠色氣體,在制備和收集Cl2時必須有尾氣吸收裝置.A沒有排氣管不能用于收集氣體;B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C用以收集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且有尾氣吸收裝置;D不能收集氯氣.氯氣與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次氯酸為弱酸部分電離,所以有氧化性的含氯粒子是Cl2、HClO和ClO-.比較Cl2和Br2的氧化性,可以利用置換反應.所以其具體操作是:取少量新制氯水和CCl4于試管中,用膠頭滴管向試管中滴加NaRr溶液,振蕩靜置,溶液下層呈橙色. (2)由題給試劑,結合原電池的形成條件可知可以組合的原電池可以是:鋅銅、鋅鐵、鐵銅原電池.由圖示所給電子移動方向可知左邊為負極(活潑金屬)、右邊為正極(不活潑金屬),則組裝的原電池可以如下:
由所給的電極材料可知,當銅片做電極時,銅片一定是正極,則負極是活潑的金屬(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反應的現象是電極逐漸溶解.以Zn和Cu做電極為例,如果不用鹽橋則Zn與CuSO4反應,置換出的Cu附著在Zn表面,阻礙了Zn與CuSO4的接觸,不能提供穩定電流.(3)根據犧牲陽極的陰極保護法,可知被保護的金屬作陰極,即Zn作為陽極.
圖3答案:(1)C;HClO和ClO-;取少量新制氯水和CCl4于試管中,用膠頭滴管向試管中滴加NaRr溶液,振蕩靜置,溶液下層呈橙色(2)(裝置如圖3);電極逐漸溶解;圖2電池;可以避免活潑金屬如Zn和CuSO4的接觸,從而提供穩定電流(3)Zn
二、實驗操作順序的設計
例2 (2009寧夏卷 )堿式碳酸銅可表示為:xCuCO3·yCu(OH)2·zH2O,測定堿式碳酸銅組成的方法有多種.
(1)現采用氫氣還原法,請回答如下問題:①xCuCO3·yCu(OH)2·zH2O與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② 試驗裝置用下列所有儀器連接而成,按氫氣流方向的連接順序是(填入儀器接口字母編號):
(a)→( )→()→( )→( )→( )→(l)
③稱取23.9 g某堿式碳酸銅樣品,充分反應后得到12.7 g殘留物,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7.2 g水.該樣品的結晶水質量為 g,化學式為;
(2)某同學以氮氣代替氫氣,并用上述全部或部分儀器來測定堿式碳酸銅的組成,你認為是否可行?請說明理由.
解析(1)只要把它理解為CuCO3和Cu(OH)2受熱分解后產物CuO再與氫氣反應,第①問便可以解決;對于②要分析出測定反應后CO2和H2O質量.因此,對于氫氣發生器后儀器的選擇是除氯化氫和水蒸氣,防止對后續測定影響就可以了,因為測定H2O和CO2分別用濃硫酸和堿石灰是固定的.③ 根據生成CO2和H2O的質量計算,可知結晶水的質量為1.8 g,化學式為:CuCO3·Cu(OH)2·H2O
(2)其實在分析(1)①方程式的書寫,便得到了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的方程式: xCuCO3·yCu(OH)2·zH2O=(x+y)CuO+xCO2↑+(y+z)H2O↑,稍加分析可知,依據堿式碳酸銅、CuO、CO2和H2O質量(或其中任意三個量),可計算其組成.
答案:(1)①xCuCO3·yCu(OH)2·zH2O+(x+y)H2=(x+y)Cu+xCO2↑+(x+2y+z)H2O↑;② a→kj→gf(hi)→de(ed)→hi(gf)→bc(cb)→l;③ 1.8, CuCO3·Cu(OH)2·H2O
(2)可行 根據反應xCuCO3·yCu(OH)2·zH2O = (x+y)CuO + xCO2↑+ (y+z)H2O↑,依據堿式碳酸銅、CuO、CO2和H2O質量(或其中任意三個量),即可計算出其組成.
三、確認混合物成分及提純的實驗設計
例3(2011年安徽高考題)MnO2是一種重要的無機功能材料,粗MnO2的提純是工業生產的重要環節.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了將粗MnO2(含有較多的MnO和MnCO3)樣品轉化為純MnO2的實驗,其流程如下:
(1)第①步加稀H2SO4時,粗MnO2樣品中的(寫化學式)轉化為可溶性物質
(2)寫出第②步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并配平
+ClO-3+MnO2↓+Cl2↑+
(3)第③步蒸發操作必需的儀器有鐵架臺(含鐵圈)、、、, 已知蒸發得到固體中有NaClO3和NaOH,則一定還含有(寫化學式).
(3) 若粗MnO2樣品的質量為12.69 g,第①步反應后,經過濾得到8.7 g MnO2,并收集到0.224 L CO2(標準狀況下),則在第②步反應中至少需要_______mol NaClO3.
解析樣品中含有MnO和MnCO3的質量為12.69 g-8.7 g=3.99 g,其中MnCO3物質的量為0.01 mol即質量為1.15 g,MnO的質量為3.99 g-1.15 g=2.84 g(即0.04 mol).所以經第 ①步過濾后的濾液中含有0.05 mol Mn2+,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則有:5n(NaClO3)=2×0.05 mol=0.10 mol,n(NaClO3)=0.02 mol.答案:(1)MnO和MnCO3(2)5Mn2+24H2O518H+(3)蒸發皿酒精燈玻璃棒NaCl(4)0.02
四、有關物質制備的實驗設計
例4(2013年天津高考題)FeCl3在現代工業生產中應用廣泛.某化學研究性學習小組模擬工業生產流程制備無水FeCl3,再用副產品FeCl3溶液吸收有毒的H2S.
Ⅰ.經查閱資料得知:無水FeCl3在空氣中易潮解,加熱易升華.他們設計了制備無水FeCl3的實驗方案,裝置示意圖如圖4(加熱及夾持裝置略去)及操作步驟如下:
圖4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②通入干燥的Cl2,趕盡裝置中的空氣;③用酒精燈在鐵屑下方加熱至反應完成;④……;⑤體系冷卻后,停止通入Cl2,并用干燥的N2趕盡Cl2,將收集器密封.
請回答下列問題:(1) 裝置A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第③步加熱后,生成的煙狀FeCl3大部分進入收集器,少量沉積在反應管A的右端.要使沉積的FeCl3進入收集器,第④步操作是;(3) 操作步驟中,為防止FeCl3潮解所采取的措施有(填步驟序號);(4) 裝置B中的冷水作用為;裝置C的名稱為;裝置D中FeCl2全部反應完后,因為失去吸收Cl2的作用而失效,寫出檢驗FeCl2是否失效的試劑:(5)虛線框內畫出尾氣吸收裝置E并注明試劑;
Ⅱ.該組同學用裝置D中的副產品FeCl3溶液吸收H2S,得到單質硫;過濾后,再以石墨為電極,在一定條件下電解濾液.(6) FeCl3與H2S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7) 電解池中H+在陰極放電產生H2,陽極的電極反應為;(8) 綜合分析實驗Ⅱ的兩個反應,可知該實驗有兩個顯著優點:①H2S的原子利用率100%;②;
解析(1)A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Fe+3Cl2△2FeCl3
(2)要使沉積的FeCl3進入收集器,根據FeCl3加熱易升華的性質,第④的操作應該是:在沉積的FeCl3固體下方加熱.
(3)為防止FeCl3潮解所采取的措施有②通入干燥的Cl2,⑤用干燥的N2趕盡Cl2,
(4)B 中的冷水作用是冷卻FeCl3使其沉積,便于收集產品;裝置C的名稱為干燥管,裝置D中FeCl2全部反應完后,因為失去吸收Cl2的作用而失效,檢驗FeCl2是否失效就是檢驗二價鐵離子,最好用K3[Fe(CN)6]溶液,也可以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檢驗.
(5)吸收的是氯氣,不用考慮防倒吸
(6)2Fe3++H2S2Fe2++S↓+2H+
(7)陽極的電極反應: Fe2+-e-Fe3+
(8)該實驗的另一個優點是FeCl3可以循環利用.(收稿日期:2013-12-14)=1 mol)
化學實驗設計題,有實驗操作順序的設計,有確認某混合物成分的實驗設計,有驗證化學原理和反應規律的設計,也有物質純度的設計.
一、驗證化學原理和反應規律的設計
例1(2013年廣東高考題) 化學實驗有助于理解化學知識,形成化學觀念,提高探究與創新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1) 在實驗室中用濃鹽酸與MnO2共熱制取Cl2并進行相關實驗.
①下列收集Cl2的正確裝置是.②將Cl2通入水中,所得溶液中具有氧化性的含氯粒子是 . ③設計實驗比較Cl2和Br2的氧化性,操作與現象是:取少量新制氯水和CCl4于試管中,.
圖1(2)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電解食鹽水制備Cl2是將電能轉化為化學能,而原電池可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設計兩種類型的原電池,探究其能量轉化效率.
限選材料:ZnSO4(aq),FeSO4(aq),CuSO4(aq);銅片,鐵片,鋅片和導線.①完成原電池的裝置示意圖(見圖1),并作相應標注.要求:在同一燒杯中,電極與溶液含相同的金屬元素.②以銅片為電極之一,CuSO4(aq)為電解質溶液,只在一個燒杯中組裝原電池乙,工作一段時間后,可觀察到負極 .
圖2③有鹽橋的原電池(圖2)和在同一CuSO4溶液中的Zn-Cu電池,哪個轉化電能更有效 ,原因 .
(3)根據犧牲陽極的陰極保護法原理,為減緩電解質溶液中鐵片的腐蝕,在(2)的材料中應選 作陽極.
解析(1)Cl2是有刺激性氣味、密度比空氣大、有毒的黃綠色氣體,在制備和收集Cl2時必須有尾氣吸收裝置.A沒有排氣管不能用于收集氣體;B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C用以收集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且有尾氣吸收裝置;D不能收集氯氣.氯氣與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次氯酸為弱酸部分電離,所以有氧化性的含氯粒子是Cl2、HClO和ClO-.比較Cl2和Br2的氧化性,可以利用置換反應.所以其具體操作是:取少量新制氯水和CCl4于試管中,用膠頭滴管向試管中滴加NaRr溶液,振蕩靜置,溶液下層呈橙色. (2)由題給試劑,結合原電池的形成條件可知可以組合的原電池可以是:鋅銅、鋅鐵、鐵銅原電池.由圖示所給電子移動方向可知左邊為負極(活潑金屬)、右邊為正極(不活潑金屬),則組裝的原電池可以如下:
由所給的電極材料可知,當銅片做電極時,銅片一定是正極,則負極是活潑的金屬(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反應的現象是電極逐漸溶解.以Zn和Cu做電極為例,如果不用鹽橋則Zn與CuSO4反應,置換出的Cu附著在Zn表面,阻礙了Zn與CuSO4的接觸,不能提供穩定電流.(3)根據犧牲陽極的陰極保護法,可知被保護的金屬作陰極,即Zn作為陽極.
圖3答案:(1)C;HClO和ClO-;取少量新制氯水和CCl4于試管中,用膠頭滴管向試管中滴加NaRr溶液,振蕩靜置,溶液下層呈橙色(2)(裝置如圖3);電極逐漸溶解;圖2電池;可以避免活潑金屬如Zn和CuSO4的接觸,從而提供穩定電流(3)Zn
二、實驗操作順序的設計
例2 (2009寧夏卷 )堿式碳酸銅可表示為:xCuCO3·yCu(OH)2·zH2O,測定堿式碳酸銅組成的方法有多種.
(1)現采用氫氣還原法,請回答如下問題:①xCuCO3·yCu(OH)2·zH2O與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② 試驗裝置用下列所有儀器連接而成,按氫氣流方向的連接順序是(填入儀器接口字母編號):
(a)→( )→()→( )→( )→( )→(l)
③稱取23.9 g某堿式碳酸銅樣品,充分反應后得到12.7 g殘留物,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7.2 g水.該樣品的結晶水質量為 g,化學式為;
(2)某同學以氮氣代替氫氣,并用上述全部或部分儀器來測定堿式碳酸銅的組成,你認為是否可行?請說明理由.
解析(1)只要把它理解為CuCO3和Cu(OH)2受熱分解后產物CuO再與氫氣反應,第①問便可以解決;對于②要分析出測定反應后CO2和H2O質量.因此,對于氫氣發生器后儀器的選擇是除氯化氫和水蒸氣,防止對后續測定影響就可以了,因為測定H2O和CO2分別用濃硫酸和堿石灰是固定的.③ 根據生成CO2和H2O的質量計算,可知結晶水的質量為1.8 g,化學式為:CuCO3·Cu(OH)2·H2O
(2)其實在分析(1)①方程式的書寫,便得到了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的方程式: xCuCO3·yCu(OH)2·zH2O=(x+y)CuO+xCO2↑+(y+z)H2O↑,稍加分析可知,依據堿式碳酸銅、CuO、CO2和H2O質量(或其中任意三個量),可計算其組成.
答案:(1)①xCuCO3·yCu(OH)2·zH2O+(x+y)H2=(x+y)Cu+xCO2↑+(x+2y+z)H2O↑;② a→kj→gf(hi)→de(ed)→hi(gf)→bc(cb)→l;③ 1.8, CuCO3·Cu(OH)2·H2O
(2)可行 根據反應xCuCO3·yCu(OH)2·zH2O = (x+y)CuO + xCO2↑+ (y+z)H2O↑,依據堿式碳酸銅、CuO、CO2和H2O質量(或其中任意三個量),即可計算出其組成.
三、確認混合物成分及提純的實驗設計
例3(2011年安徽高考題)MnO2是一種重要的無機功能材料,粗MnO2的提純是工業生產的重要環節.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了將粗MnO2(含有較多的MnO和MnCO3)樣品轉化為純MnO2的實驗,其流程如下:
(1)第①步加稀H2SO4時,粗MnO2樣品中的(寫化學式)轉化為可溶性物質
(2)寫出第②步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并配平
+ClO-3+MnO2↓+Cl2↑+
(3)第③步蒸發操作必需的儀器有鐵架臺(含鐵圈)、、、, 已知蒸發得到固體中有NaClO3和NaOH,則一定還含有(寫化學式).
(3) 若粗MnO2樣品的質量為12.69 g,第①步反應后,經過濾得到8.7 g MnO2,并收集到0.224 L CO2(標準狀況下),則在第②步反應中至少需要_______mol NaClO3.
解析樣品中含有MnO和MnCO3的質量為12.69 g-8.7 g=3.99 g,其中MnCO3物質的量為0.01 mol即質量為1.15 g,MnO的質量為3.99 g-1.15 g=2.84 g(即0.04 mol).所以經第 ①步過濾后的濾液中含有0.05 mol Mn2+,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則有:5n(NaClO3)=2×0.05 mol=0.10 mol,n(NaClO3)=0.02 mol.答案:(1)MnO和MnCO3(2)5Mn2+24H2O518H+(3)蒸發皿酒精燈玻璃棒NaCl(4)0.02
四、有關物質制備的實驗設計
例4(2013年天津高考題)FeCl3在現代工業生產中應用廣泛.某化學研究性學習小組模擬工業生產流程制備無水FeCl3,再用副產品FeCl3溶液吸收有毒的H2S.
Ⅰ.經查閱資料得知:無水FeCl3在空氣中易潮解,加熱易升華.他們設計了制備無水FeCl3的實驗方案,裝置示意圖如圖4(加熱及夾持裝置略去)及操作步驟如下:
圖4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②通入干燥的Cl2,趕盡裝置中的空氣;③用酒精燈在鐵屑下方加熱至反應完成;④……;⑤體系冷卻后,停止通入Cl2,并用干燥的N2趕盡Cl2,將收集器密封.
請回答下列問題:(1) 裝置A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第③步加熱后,生成的煙狀FeCl3大部分進入收集器,少量沉積在反應管A的右端.要使沉積的FeCl3進入收集器,第④步操作是;(3) 操作步驟中,為防止FeCl3潮解所采取的措施有(填步驟序號);(4) 裝置B中的冷水作用為;裝置C的名稱為;裝置D中FeCl2全部反應完后,因為失去吸收Cl2的作用而失效,寫出檢驗FeCl2是否失效的試劑:(5)虛線框內畫出尾氣吸收裝置E并注明試劑;
Ⅱ.該組同學用裝置D中的副產品FeCl3溶液吸收H2S,得到單質硫;過濾后,再以石墨為電極,在一定條件下電解濾液.(6) FeCl3與H2S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7) 電解池中H+在陰極放電產生H2,陽極的電極反應為;(8) 綜合分析實驗Ⅱ的兩個反應,可知該實驗有兩個顯著優點:①H2S的原子利用率100%;②;
解析(1)A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Fe+3Cl2△2FeCl3
(2)要使沉積的FeCl3進入收集器,根據FeCl3加熱易升華的性質,第④的操作應該是:在沉積的FeCl3固體下方加熱.
(3)為防止FeCl3潮解所采取的措施有②通入干燥的Cl2,⑤用干燥的N2趕盡Cl2,
(4)B 中的冷水作用是冷卻FeCl3使其沉積,便于收集產品;裝置C的名稱為干燥管,裝置D中FeCl2全部反應完后,因為失去吸收Cl2的作用而失效,檢驗FeCl2是否失效就是檢驗二價鐵離子,最好用K3[Fe(CN)6]溶液,也可以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檢驗.
(5)吸收的是氯氣,不用考慮防倒吸
(6)2Fe3++H2S2Fe2++S↓+2H+
(7)陽極的電極反應: Fe2+-e-Fe3+
(8)該實驗的另一個優點是FeCl3可以循環利用.(收稿日期:2013-12-14)=1 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