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贊會上癮
大家發微博,肯定都希望有人能看到并有所反饋,所以,如果有人對你的微博點“贊”,你就會自我感覺非常良好,而時間將會把你所有的反應都烙印在你的大腦里。
比利時研究人員通過掃描觀察人類腦部對正面回饋的反應時發現,大腦的左右半球中各有一個區塊叫伏隔核,它在處理人們對食物、金錢和社會認可等獎賞性刺激的反應中起到重要作用,在獲得稱贊時顯得很興奮,而在社交網站的環境下,這一興奮會持續更長時間。在社交網站上獲得別人的關注、好言回復或被“贊”,都會讓人們開心很久。
人們的大腦更沉迷于預測獎賞,它會鼓動人去尋找某種模式的獎賞,直到找到為止。所以,如果獎賞是隨機發放的,那么伏隔核的求“賞”若渴就會變成強迫癥。
情緒有色譜
當一個人情緒低落時,常用灰暗來形容心情。情緒與顏色之間真有聯系嗎?英國曼徹斯特的研究人員給出了肯定答案。
研究人員征集了數千名志愿者,并將他們分成兩組,分別是焦慮、抑郁和心理健康的人群。研究人員讓他們從一個有38種顏色的彩色環中選擇一種代表自己當時的情緒。選完后,研究人員讓他們做一些能夠提升情緒的事情,比如聯系親近的朋友、學習某些新技能等。選擇結果顯示,顏色和情緒之間確實存在一定聯系。當被問及哪種顏色代表當時的心情時,大部分焦慮抑郁人群選擇灰色,而心理健康者多選黃色。這一測試表明,人的情緒存在規律性外在表述模式,而此模式可以用色譜來準確表達。
缺覺損傷大腦
英國一項研究表明,大腦用睡眠來保護自己,若不能保障充足的睡眠時間,大腦會發生變化,類似頭部遭到重物打擊后的反應。
研究人員將200名身體健康的年輕志愿者分成兩組,在為期兩天的測試中,一組志愿者被要求不睡覺,另一組志愿者則按照研究人員的要求進行不規則的睡眠。在一晚上沒睡覺的測試組中,志愿者表現出血液中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和S-100蛋白劇增的跡象。這些化學物質是腦震蕩等腦損傷的重要生物標記。研究人員指出,沒有得到足夠睡眠會促使腦組織喪失部分功能,晚上睡覺不到八小時可能降低第二天的智商,而不規則的睡眠模式會使人患上從身體疼痛到心臟病等各種疾病。
常后悔易得病
后悔、遺憾不僅會耗費人們更多的精力,讓人們陷入痛苦的過去而難以自拔,而且更容易讓人疾病纏身。近日,加拿大康卡迪亞大學一項新研究發現,后悔會擾亂激素和免疫系統,更容易發生感冒和頭痛或使病情加重。
研究負責人伊莎貝爾·鮑爾博士表示,愛后悔的人不僅出現免疫力低下的癥狀,更有可能出現注意力難集中的現象。總是為過去的事情后悔,最終必然會導致抑郁癥和焦慮癥。但鮑爾博士指出,適當的后悔也并非一無是處,后悔是改變策略和采取新行動的一大信號,沒完沒了的后悔才會損害健康。
跑步太久傷身體
最近美國醫學專家發現,跑步跑得太久或太多,對心血管反而會造成傷害,危害相當于抽煙、吃垃圾食品。
美國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醫院心血管科的主治醫師約翰遜·基德經過長期調查后發現,如果每天跑7000米以上,跑步給健康帶來的好處就會消失,同時產生更多的副作用。長時間的奔跑或快走運動對心臟造成的負擔,很可能是正常人體無法承受的。他提醒:“對于已經在長跑或快走期間發生過心臟病變的人群,更要減少運動量,注意自我保護。”
人臉是揍出來的
美國一項對人類祖先南方古猿的新研究認為,人臉尤其是男性的臉長成如今的模樣,正是為了盡量減少在“被打臉”過程中所造成的傷害。
美國猶他大學的研究人員對距今500萬年至400萬年前的南方古猿骨骼化石的分析表明,南方古猿的臉部最堅硬之處,也是在爭斗過程中最容易受擊打并受傷的地方,這些部位包括下顎、顴骨、鼻梁和眼眶骨架等。研究人員解釋道:“古人類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逐漸解放了雙手,開始直立行走,而這一演變,也改變了四肢行走時的爭斗方式,被解放出來的雙手更具有攻擊性,而雙手最方便的攻擊位置就是對方的面部。”為了防御來自敵方的攻擊,古人類逐漸演化出了最抗擊打的臉部,而這一特征也以遺傳的方式傳給了當今的人類。
大腦有望重煥青春
美國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已經發現年老后大腦神經元再生能力衰退的秘密,將來也許能讓80歲老人擁有嬰兒一般的學習能力。
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神經環路形成和再生實驗室唐杰博士表示,他們發現了一種名為LET-7的核糖核酸,抑制這種核糖核酸發揮作用,可讓大腦神經元維持在很年輕的狀態,即使身體其他器官的功能已經開始衰退。
唐杰博士介紹說:“此研究成果為治療帕金森氏癥、癡呆癥和失憶癥等神經退化疾病,以及修復因車禍等意外導致的腦損傷等提供了一種可能的療法,未來有望廣泛應用于生物醫學領域。”
長期掰指關節,會得關節炎嗎?
把指關節掰得“咔咔”作響會損害關節,久而久之便會讓人患上關節炎。一直以來,這一說法被廣泛流傳,那么這個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要想解釋掰指關節發出的聲音,首先要介紹一下手指關節的構造。在關節處,關節囊與關節面會構成一個封閉的腔體,腔體內存在少量液體——關節滑液,它能起到潤滑、緩沖的作用,也是關節軟骨新陳代謝所需的媒介。目前普遍認為,掰手指發出的聲音與關節滑液中溶解的氣體有關。其實,折手指關節就是通過過伸、過屈或者牽拉關節,使關節間隙變大的過程。由于關節囊是一個近似密閉的空間,這樣做的結果是關節囊內的壓力下降。當關節囊壓力下降到一定程度之后,溶解在關節滑液中的氣體便會析出,形成微小的氣泡,這些微泡又會彼此融合形成一個較大的氣泡。當關節間隙達到最大值時,氣泡破裂,發出清脆的響聲。在此后,氣泡中的氣體會再次溶解到關節滑液中,這需要一些時間,但也解釋了為什么關節不能在短時間內再次被弄響。不過,小氣泡為什么能發出如此大的聲響,這一點目前還沒有很好的解釋。
關節彈響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其中生理性的占了大多數。
典型的生理性關節彈響表現有兩種:一種是一段時間不活動關節,突然活動一下,可以聽到清脆的“咔”聲,產生這個現象的原因與折手指的原理相同,都是關節腔內氣泡形成所致;另一種是活動時有時可以聽到短暫的“啪啪”聲,聲音較沉悶,持續時間不長,出現時間不定,出現時無疼痛等不適感,多見于大關節,這種聲響一般與活動時肌腱滑過骨面的突起部位有關。
出現上面這些情況,通常不需要擔心,然而,也有一些關節的響聲與外傷、關節囊松弛、軟骨剝脫等異常因素有關。如果反復出現關節彈響,尤其當伴有疼痛、關節卡住等情況時,就要多加注意了。
結論:常見的關節炎主要有兩個類別,一種與免疫系統的異常有關,另一種則是關節的退化磨損造成的。傳言中提到的“類風濕關節炎”屬于前者,它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而對于退行性的骨關節炎,軟骨的反復損傷被認為是導致發病的原因之一。從1975年到2011年,多項研究都沒有發現長期掰指關節與骨關節炎之間有任何聯系。目前,學術界普遍認為,“掰指關節導致關節炎”的說法缺乏證據支持。
編輯 鐘健124976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