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群
“酒壯英雄膽,茶助文人思”,茶能觸發文人的創作激情,書法和茶以及書法和茶具,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里就不免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系。現在,就讓你和我一同在書香、茶香中漫步吧。
唐代是書法藝術盛行時期,也是茶葉生產的發展時期。書法中有關茶的記載也逐漸增多,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唐代著名的狂草書家懷素的《苦筍帖》。
宋代,在中國茶業和書法史上,都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時代,可謂茶人迭出,書家群起。茶葉飲用由實用走向藝術化,書法從重法走向尚意。不少茶葉專家同時也是書法名家,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宋四家”中的蔡襄,不僅是書人也是一位茶人,蔡襄的《茶錄》是其楷書的典范。
唐宋以后,茶與書法的關系更為密切,有茶葉內容的作品也日益增多。流傳至今的佳品有蘇東坡的《一夜帖》、米芾的《苕溪詩》、鄭燮的《竹枝詞》、汪巢林的《幼孚齋中試涇縣茶》等等。其中有的作品就是在品茶之際創作出來的。
宋代蘇東坡最愛茶與書法,司馬光便問他: “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輕,茶欲新墨從陳,君何同愛此二物?”東坡妙答曰:“上茶妙墨俱香,是其德也;皆堅,是其操也。譬如賢人君子黔皙美惡之不同,其德操一也。”可見,蘇東坡并不只是為了飽口舌之福,解一時之渴,茶客愛墨更不是為了一時的風雅,飲茶習字是為了追求內心的恬淡和純凈,表達對寧靜淡泊的向往。
此外,如陸游的“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這樣的詞句,就是對茶與書法關系的一種認識,也體現了茶與書法共同的美妙。
同學們,書法和茶感染中國文人的生活已經是很早就有的事情了。現在,當你也捧著書法茶具,品著香茗的時候,書法養眼,茶香繚繞,是不是更加感受到書法的無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