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丁正新
當今世界,科技迅猛發展,國際競爭日益激烈,尤其加入WTO后,我國企業面臨世界競爭的壓力。企業要想在國際市場化程度加深的今天站穩腳跟,在競爭中取勝,就要做到加快新產品的開發速度,滿足顧客瞬息萬變的需求,不斷技術創新,延緩產品生命周期的不斷縮短以及勇于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態勢。企業不僅僅要在價格、質量、產品和服務上去滿足客戶的各種需求,還要在企業管理信息化上面下功夫,引入先進的管理思想,逐步完善現代化的管理體制,從管理上先撥頭籌,才能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長期以來,企業管理一直是我國中小企業的弱項,信息化程度不高嚴重影響到企業的管理和發展。我國中小企業缺乏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單位GDP能耗遠高于其他發達和發展中國家,在國際市場缺乏競爭優勢。根據國際顧問機構Gartner判斷,我國目前仍有45%~50%的組織在使用人工的后臺管理系統。在這樣的現實下,加快企業信息化是保持我國中小企業繼續發展的重要途徑。黨的“十八大”報告就明確提出“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這些背景,尤其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為我國企業ERP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企業資源計劃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是企業管理信息化中最重要的部分。ERP系統的核心思想是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的理論與方法[1]。所謂ERP,就是通過信息技術等手段,實現企業內部資源的共享和協調,對企業內部資源進行有效的計劃和控制,以達到最大的效益。據美國生產與庫存控制學會(APICS)統計,ERP系統具有以下效益:下降30%~50%的庫存;減少80%的延期交貨;縮短50%的采購提前期;減少60%的停工待料;降低12%的生產成本;提高管理水平,減少10%的管理人員;提高10%~15%的生產能力。
國外的軟件公司和管理咨詢公司如SAP、ORACLE(甲骨文公司)、瑞典IFS等成長非常快,他們有能力針對不同的環境制定不同的解決方案,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外,國外對于ERP理論及應用的研究相對比較完善。Rolf Bruins的《Informatiemanagement》[2]和Avraham Shtub的《ERP:The Dynamics of Supply Chainand Process Management》[3]對ERP的一些概念給出了嶄新的解釋。對于ERP系統實施效果評價的研究,美國生產與庫存管理協會制定的檢測表評估方法和美國標準化研究機構Benchmarking Partners的ERP項目評價體系已成為國際公認的ERP項目評審工具。
我國的企業生產運營管理模式還處在一個由傳統向現代的轉型期。自1981年沈陽第一機床廠從德國工程師協會引進第一套MRPⅡ(ERP的前身)軟件以來,ERP在中國的應用與推廣經歷了從起步、探索到逐漸成熟的風雨歷程。從最初的以沈陽第一機床廠、北京第一機床廠使用MRPⅡ為代表的啟動期,到成都飛機制造工業公司和一汽大眾汽車集團為代表的成長期,到現今的成熟期,可以看到到ERP系統對于進行規范管理的巨大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中國許多企業都已經意識到ERP的重要性,并紛紛引入ERP項目。目前國內著名的ERP軟件公司有金蝶KIS和K/3、浪潮ERP-PS、用友UFERP等。在為數眾多實施ERP項目的企業中,并不乏成功的例子,如海爾集團、聯想集團和美的集團等大型企業,但是總的說來,成功的例子還是非常少見的,成功率只有10%~20%。多數企業在實施ERP方面付出了巨大的成本代價卻收效甚微。
無論我國還是歐美等發達國家,中小企業ERP實施的成功率均低于大型企業。中小企業ERP的實施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
(1)實施環節中,局限于企業內部的實施影響了企業的外部管理。中小企業實施ERP的首要目標就是內部管理,而ERP的高失敗率讓企業沒有更多精力關注于外部資源的整合。
(2)雖然ERP的思想面向于供應鏈,但由于技術的限制,市面上絕大多數的ERP產品還只能面向于單個企業的內部供應鏈。產品的限制,使得企業在整合、外購以及拓寬企業邊界方面存在困難。
(3)供應鏈的信息集成存在困難:第一,生產類的組織重視生產,輕管理,意識不高。第二,集成的過程需要上下游企業的配合。企業間的集成,加大機密泄露的風險,例如財務數據、保密配方等,數據安全性的問題使得部分企業不愿意參與集成。第三,目前市面上的ERP產品多數還不能完全解決不同系統的集成問題,而集成的安全、互聯、互訪也缺乏相應標準。第四,在供應鏈合作中,各組織已形成一定的合作習慣。在新系統的實施下,勢必會改變企業與供應商、客戶的合作模式。處于供應鏈上游的中小企業,缺乏主導力,合作模式的改變存在困難。
通過以上問題的分析,可以得出中小企業在ERP實施過程中的考慮要素,具體如下。
(1)企業環境:企業人力、物力、財力、時間等資源是必須的投入;企業需規范相關的管理制度,配合新流程和新系統的運作,建立作業標準,要保證數據錄入的及時性和準確度;中小企業需要完善組織結構,明確各方職責,由此協助新流程和新系統的推行。
(2)人員因素:管理高層的理解和支持對企業員工具有標榜作用;各部門的配合程度以及團隊成員的溝通合作能保證實施的高效進行;對員工的培訓能保證系統的正確操作;此外,中小企業需要控制好人員流動率,避免因主要參與人員離職而影響實施進度。
(3)技術因素:系統設計和配置的完整是實現各功能的保障;系統與企業其他系統的兼容性也是正常運行的保證;系統作業時,基礎數據以及日常作業數據必須準確;服務商、開發商的系統開發能力,是系統功能實現的前提。
(4)供應鏈因素:中小企業系統的實施需要獲得上下游企業的支持。
(5)項目管理:實施過程需要具有符合實際的規劃且要得到有力執行。
(6)變革管理:企業從無系統到有系統或是系統更換,這期間的過渡設計到資源分配、組織變更、實施沖突等,變更的管理需要謹慎處理好項目過程的每個細節。
一般而言,企業ERP的實施主要包括啟動準備、選型、方案確定、流程改造、實施準備、試運行、正式上線等步驟。本文根據中小企業的環境背景,將它們的實施過程劃分為環境分析、目標定位、選型、方案設計、實施準備、試運行、正式運行等階段。中小企業ERP實施過程圖如圖1所示:
企業業務流程改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最早是由美國的Michael Hammer和James Champy提出,在20世紀90年代達到了全盛的一種管理思想。中小企業ERP實施主要內容就是業務流程改造BPR(見圖2)。
(1)以客戶分類結果為標準,識別企業與重要客戶相關的一切內外活動。
(2)對與重要客戶有關的企業內外流程進行改造。流程的改造過程中,識別并保留關鍵活動,消除非增值以及浪費環節,做到高效、簡潔、低成本,既要理順企業內部流程,也要鞏固供應鏈的合作流程。從企業自身核心競爭力的角度,將企業關鍵流程中的非核心能力外包或是取消。
(3)明確企業的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科學地整合內外資源,借助于技術手段,設計出適合供應鏈和企業發展的流程運行方案。既要避免信息傳遞的斷層或重復,又要避免作業的重復或浪費。
(4)流程改造方案中,涉及到外部合作變動的部分,需要經過合作者的確認和支持,必要時則根據合作者的反饋進行方案的修改。

圖1 中小企業ERP實施過程圖

圖2 業務流程改造BPR流程圖
4.2.1 作業標準化問題
中小企業一直存在作業規范化的問題。出于對生產的重視,企業的任何決策都以“生產制造”為先,造成各作業環節的混亂。譬如,為了不影響生產進度,生產線可以隨時要求倉庫送材料,甚至是職工到倉庫拿材料,這就使得倉庫的材料無法得到控制,而后又影響到相關活動的進行,如采購、生產計劃編制等。流程改造,需要強調作業流程的標準化,這樣才能保證實施的徹底。
4.2.2 組織結構及系統權限問題
傳統管理下,企業按職能劃分組織,各部門負責不同分工,追求的是部門局部最優。新系統的使用,將為企業節省大量的人力資源,部分崗位需要取消、精簡、合并或是重新定義,各崗位的職責將會重新分配。企業原有的職能部門界限將會打破,組織結構將會變得清晰,個人職責也將更明確。但是,組織結構的調整并非容易,需要獲得高層領導的支持和員工的理解。
系統權限方面,為了保證系統作業的安全,在系統的支持下,應當將作業決策權分配給對應的執行者。譬如,采購部長將獲得采購訂單的審核、修改權限,而其他管理人員將無法在系統進行訂單的修改或是刪除。保證執行者的決策權,能消除信息傳遞的誤差,提高信息處理的效率。
中小企業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分一杯羹,就必須提高自己的自身實力和競爭力。要想提升實力和競爭力,首先要從企業的管理抓起,ERP無疑是企業的一個理想的選擇。作為信息管理的結晶,ERP蘊含著優秀的管理思想,能夠幫助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
雖然ERP系統擁有先進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但是無論我國還是其他發達國家,在ERP選型和實施方面經常會出現失敗的現象,這也導致了人們對ERP的一個定向思維——高失敗率。ERP的高失敗率必然會影響我國中小企業的ERP實施覆蓋率。若不引用ERP,這些企業的信息管理跟不上,若引用,萬一失敗,則企業虧損甚至倒閉,得不償失。基于這些現狀,將來對ERP的研究主要應面向于:ERP系統的進一步開發,實現技術的突破,尤其是與企業管理思想的兼容性匹配度;企業ERP實施對供應鏈環境的逆向影響問題。
我國中小企業在過去的探索和嘗試中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寶貴經驗,也逐步進行寬領域、深層次的ERP系統管理的實施。相信未來我國企業ERP管理系統應用的成熟程度和效益性都會隨著關注度和研究力度的加大而不斷提高,最終使我國中小企業真正實現管理現代化。
[1]李琳,李娜.我國中小企業ERP實施策略探討[J].中國商貿,2011(08).
[2]李輝,張蓉,邱露.信息系統控制在ERP系統實施過程中的應用研究[J].計算機科學,2012(10).
[3]王娟,倪衛紅.供應鏈上中小電子企業ERP選型分析[J].商業時代,2013(18).
[4]王惠芬.基于管理模式趨同的ERP系統應用效益分析[J].商業時代,2005(27).
[5]于嘉.企業實施ERP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對策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05(07).
[6]梅士勇.基于博弈論視角的ERP實施雙方關系的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2(08).
[7]許軍.論ERP實施成功的策略[J].經營管理,2013(01).
[8]崔平.無錫市制造企業ERP應用現狀及對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17).
[9]曾濤.科研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與ERP應用[J].中國商貿,2012(23).
[10]朱宗乾,李艷霞,張美.基于風險控制的ERP項目風險分擔模型研究[J].科研管理,2011(11).